查古籍
中藥處方(一)
【辨證】肝胃不和。
【治法】疏肝和胃,行滯鎮(zhèn)痛。
【方名】兩和鎮(zhèn)痛飲。
【組成】柴胡12克,白芍15克,枳殼12克,厚樸12克,炒香附15克,佛手12克,炒建曲15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陳樞燮方。
中藥處方(二)
【辨證】肝郁乘脾,胃陰不足。
【治法】滋養(yǎng)胃陰,平肝補中。
【方名】養(yǎng)陰平肝消炎湯。
【組成】沙參9克,當歸9克,石斛9克,白術6克,雞內金6克,黃連6克,陳皮6克,枳殼6克,麥冬6克,山藥12克,焦三仙各10克,川牛膝10克,白蔻5克,半夏5克,白芍15克,甘草3克。
【出處】王慶冬方。
中藥處方(三)
【辨證】脾胃虛弱,氣滯血瘀。
【治法】健脾益氣,活血止痛,制酸止血。
【方名】芪芍芨草湯。
【組成】黃芪30克,海螵蛸20克,白芍15克,白芨12克,甘松12克,鹿角膠12克(沖),元胡12克,甘草6克。
【出處】蔣森方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中藥處方(一)
【辨證】肝胃不和。
【治法】疏肝和胃,行滯鎮(zhèn)痛。
【方名】兩和鎮(zhèn)痛飲。
【組成】柴胡12克,白芍15克,枳殼12克,厚樸12克,炒香附15克,佛手12克,炒建曲15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陳樞燮方。
中藥處方(二)
【辨證】肝郁乘脾,胃陰不足。
【治法】滋養(yǎng)胃陰,平肝補中。
【方名】養(yǎng)陰平肝消炎湯。
【組成】沙參9克,當歸9克,石斛9克,白術6克,雞內金6克,黃連6克,陳皮6克,枳殼6克,麥冬6克,山藥12克,焦三仙各10克,川牛膝10克,白蔻5克,半夏5克,白芍1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王慶冬方。
中藥處方(三)
【辨證】脾胃虛弱,氣滯血瘀。
【治法】健脾益氣,活血止痛,制酸止血。
【方名】芪芍芨草湯。
【組成】黃芪30克,海螵蛸20克,白芍15克,白芨12克,甘松12克,鹿角膠12克(沖),元胡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蔣森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