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臨床免疫學檢驗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臨床免疫學檢驗正常值及臨床意義一、免疫功能檢驗:

    1、免疫球蛋白G(IgG)

    [正常參考值]

    單相免疫擴散法:7.6-16.6g/L。

    [臨床意義]

    血清IgG增高 見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萎縮性門靜脈性肝硬變、慢性活動性肝炎、類風溫性關節(jié)炎、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IgG型骨髓瘤、某些感染性疾病、IgG型單克隆丙種球蛋白病等。

    血清IgG,減少 見于抗體缺乏癥、免疫缺陷綜合征、非IgG型多發(fā)性骨髓瘤、重鏈病、輕鏈病、腎病綜合征、某些白血病、燒傷、變應性濕疹、天皰瘡、肌緊張性營養(yǎng)不良等。

    2、免疫球蛋白M(IgM)

    [正常參考值]

    單相免疫擴散法:700-2000mg/L。

    [臨床意義]

    增高 多見于巨球蛋白血癥、類風濕關節(jié)炎、多發(fā)性骨髓瘤、肝臟病、膀胱纖維化、海洛因成癮者、冷凝集綜合征、瘧疾、放線菌病、支原體肺炎等。

    減少 多見于原發(fā)性丙種球蛋白血癥、蛋白丟失胃腸病、燒傷、聯合免疫缺陷病等。

    3、免疫球蛋白A(IgA)

    [正常參考值]

    單相免疫擴散法:710-350mg/L

    [臨床意義]

    增高 多見于血小板減少、反復感染三聯綜合征、IgA型多發(fā)骨髓瘤、肝硬化、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傳染性肝炎、膀胱纖維此、家族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脂瀉病等。

    減少 多見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繼發(fā)性免疫缺陷、原發(fā)性無丙種球蛋臼血癥、吸收不良綜合征、選擇性IgA缺乏癥、運動失調性毛細血管瘤等

    4、免疫球蛋白D(IgD)

    [正常參考值]

    單相免疫擴散法:0-80mg/L。

    [臨床意義]

    增高 見于膠原性疾病、結締組織病、單核細胞性白血病、IgD型骨髓瘤、某些肝病和少數葡萄球菌感染者。

    減少 多見于無丙種球蛋白血癥、各種遺傳性免疫缺陷病。

    5、免疫球蛋白E(IgE)

    [常參考值]

    單擴散法:100-3400μg/L。

    [臨床意義]

    增高 見于寄生蟲感染、肺支氣管曲霉病、藥物過敏、IgE型骨髓瘤、肝臟疾病、系統(tǒng)件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病。

    減少 見于某些運動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癥、無丙種球蛋白血癥、非IgE型骨髓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免疫功能不全等疾病。

    6、補體免疫學檢驗

    A.補體成分Clq

    [正常參考值]

    血清Clq:58-72mg/L。

    [臨床意義]

    增高 見于皮肌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過敏性紫癜、痛風、腫瘤及某些慢性感染性疾病。

    減少 見于聯合免疫缺陷、低補體脈管炎及腎炎、低丙種球蛋白血癥、結締組織病。嚴重營養(yǎng)不良、蛋白丟失性胃腸病、狼瘡綜合征等。

    B.補體成分C2

    [正常參考值]

    血清C2:28±6(ISD)mg/L。

    [臨床意義]

    增高 多見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病。

    減少 見于嚴重營養(yǎng)不良、腎炎、關節(jié)疼痛、反復細菌感染等疾病。

    C.補體成分C3

    [正常參考值]

    免疫比濁法:800-1500mg/L。

    [臨床意義]

    增高 見于組織損傷、炎癥、感染、膽道梗阻、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變、淀粉樣變性、傳染病早期。

    減少 見于脂肪代謝障礙、腎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反復化膿性感染、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肝硬化、流行性出血熱等病。

    D.補體成分C4

    [正常參考值]

    免疫比濁法:130-370mg/L。

    [臨床意義]

    高多 見于硬皮病、皮肌炎、感染、各種惡性腫瘤等病。

    減少 多見于遺傳性血管神經性水腫、腎移植排斥反應、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燒傷、胃出血、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病。

    E.補體成分C5

    [正常參考值]

    51-77mg/L。

    [臨床意義]

    增高 見于某些慢性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減少 見于狼瘡綜合征、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反復感染、嚴重營養(yǎng)不良、大量蛋白丟失等病。

    F.補體成分C6

    [正常參考值]

    48-64mg/L。

    [臨床意義]

    增高 多見于某些慢性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減少 多見于腦膜炎球菌感染、營養(yǎng)不良、蛋白大量丟失、反復淋病等。

    G.補體成分C7

    [正常參考值]

    49-70mg/L。

    [臨床意義]

    降低 多見于反復淋病、腦膜炎球菌感染、雷諾現象、腎小球腎炎、強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H.補體成分C8

    [正常參考值]

    43-63mg/L。

    [臨床意義]

    降低見于反復感染、紅斑狼瘡、著色性干皮病。

    I.補體成分C9

    [正常參考值]

    47-69nmg/L。

    [臨床意義]

    降低多見于C9遺傳性缺陷者、肝、腎疾病等。

    二、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學檢查:

    1、布氏凝集試驗

    [正常參考值]

    血清凝集滴度≤1:40。

    [臨床意義]

    增高 見于流行性斑疹傷寒、瘧疾、恙蟲病、免熱病等。

    2、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

    [正常參考值]

    溶血法:血清ASO<500U。

    [臨床意義]

    增高常見于風濕熱病、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急性腎小球腎炎等疾病。

    3、抗鏈球菌激酶(ASK)

    [正常參考值]

    血清ASK滴度≤1:80。

    [臨床意義]

    增高多見于由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致的疾病、風濕病活動期等。

    4、抗鏈球菌透明質酸酶(AH)

    [正常參考值]

    血清AH滴度≤1024kU/L。

    [臨床意義]

    增高多見于鏈球菌咽炎,風濕熱患者的AH比溶血性鏈球菌所感染的其它疾病高得多。

    5、流感血清學試驗

    [正常參考值]

    補體結合法:滴度<1:16。

    [臨床意義]

    增高見于流感病毒感染。

    6、風疹病毒血清試驗

    [正常參考值]

    血凝抑制法:血清抗體滴度<1:8。

    [臨床意義]

    增高見于風疹、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7、流行性出血熱血清學試驗

    [正常參考值]

    血清抗體陰性;白細胞的病毒抗原陰性。

    [臨床意義]

    陽性見于流行性出血熱。

    8、脊髓灰質炎病毒抗體檢驗

    [正常參考值]

    陰性

    [臨床意義]。

    陽性見于脊髓灰質炎等病和使用疫苗后。

更多中藥材
  •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中醫(yī)望診里面啊,望眼神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的眼睛炯炯有神,發(fā)光的,明亮的,那是精氣神好的表現。失神的人啊,目光呆滯,眼睛渾濁。所以有句話叫做,藏于內者曰精,發(fā)于外者曰神。就是說精保養(yǎng)得好,就好像我們平時不著急,不發(fā)怒,不亂......
  • 我在臨床上,經常遇見一些病人成天認為自己的身體有病,從心臟到血管到骨骼到大腦,到五臟六腑,特別懷疑自己得怪病、重病。通通檢查一遍,也查不出什么大毛病來,但是還是不肯善罷甘休,繼續(xù)換醫(yī)生,換醫(yī)院,做更多的檢查。這個疑心病,其實不是身體生病了,......
  • 我不建議大家過度節(jié)食減肥,或者單一的飲食減肥,黃帝內經里面說:“平人不食飲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氣津液皆盡故也”,也就是說一個普通人啊,七天不吃不喝,身體呢就會因為氣血耗竭而終結,所以呢,合理的健康飲食是很重要的。......
  • 曬太陽曬背。背部呢有督脈,督脈是“陽脈之?!?,總督一身之陽氣,反應腦,髓,腎的功能。曬太陽可以振奮督脈經絡,幫助我們溫通氣血,對身體養(yǎng)生很有幫助。......
  • 《醫(yī)學新語》記載啊,中醫(yī)治病八大原則,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可見啊汗法非常重要,很多疾病都需要發(fā)汗,我們常見的風寒感冒就是往往汗出了熱就退。汗法還有消腫透疹,去風濕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啊發(fā)汗呢,以汗出邪去為目的,過汗則傷津耗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