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醫(yī)一絕:隔姜灸療

    祖國醫(yī)學有一種歷史悠久的隔姜灸療法,它是在艾柱與皮膚之間隔一片生姜,而后點燃艾柱進行艾灸治病的方法。此種方法既有獨特的療效,又簡單易學,且舒適無痛苦。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疾病的隔姜灸療法,供參考應用:

    尿頻:令患者仰臥,腹部放松。取鮮生姜切為2mm厚的薄片,以三棱針或針灸針在姜片上刺幾個小孔。把姜片置于中極穴(肚臍下4寸)、關元穴(肚臍下3寸)、氣海穴,既可三穴同時施灸,也可分別施灸。將艾絨捏成花生大小的圓錐形艾柱,放在姜片上并從頂端點燃,此為1壯。每穴灸3~5壯,每日1次,7天為1療程,一般1療程即可見效。

    便秘:取神闕穴(臍中),把普通食鹽置于其中,后在食鹽上放置直徑約為3~5mm的姜片,厚約3~4mm,上置艾柱施灸,連續(xù)灸20分鐘,至皮膚發(fā)紅為止。每日或隔日1次。

    胃?。ㄓ绕涫翘摵晕竿矗喝≈须洌毶?寸處)、內(nèi)關(手腕內(nèi)側(cè)正中上3寸處)、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處)。把生姜切成1mm厚的薄片置于以上各穴,取捏成寶塔糖樣大小艾柱,置于姜片上施灸。每穴1柱,大約灸45分鐘,1日2次。

    氣管炎:白芥子3g、半夏3g、公丁香0.5g、麻黃5g、細辛2g、麝香0.2g。上藥共研為細末,取適量填滿臍中,把1片厚約3mm的姜片蓋在藥末上,上置大艾柱施灸。每穴灸1次,10次為1療程。

    摘自:《中國中醫(yī)藥報》文/薛仕妹

更多中藥材
  • 前列腺鈣化呢,是前列腺炎性分泌物以及上皮細胞等凝結(jié)聚集于線管,長期以后形成了一種微小的鈣化病灶,通過B超檢查能夠發(fā)現(xiàn),那么這種病很常見,它是一種良性的病變,很多時候并不伴有癥狀,所以說也不需要專門的治療。生活當中盡量的去飲食清淡,減少食鹽肉......
  • 因為便秘不僅僅有實秘,還有虛秘,特別是慢性頑固性的便秘,很多是氣虛陰虛導致的,氣虛會出現(xiàn)腸道動力缺乏,氣機不暢,而無力將糟粕邪實排除,因為陰虛會出現(xiàn)津液不足,腸道失去濡潤,所以說便秘反復難愈,那么氣陰兩虛是他的根本,瀉下藥只是暫時緩解了表面......
  • 首先過敏性鼻炎,中醫(yī)病名為鼻鼽,以流清水樣鼻涕,打噴嚏,鼻癢和鼻塞為主要癥狀。中成藥可以使用(鼻淵通竅顆粒),是由蒼耳子,辛夷,麻黃,白芷,薄荷還有黃芩,野菊花等這些藥物組成,那么不同于抗生素和激素,那么中成藥不容易產(chǎn)生耐藥性和激素依賴,那......
  • 中醫(yī)認為百病生于氣,而人體的五臟中,脾性濕為太陰,陰氣最盛則脾氣充盛,體內(nèi)濕氣也會正常的運行,不會出現(xiàn)濕氣停滯在體內(nèi)的情況。一旦出現(xiàn)脾氣虧虛,濕氣無法運化停滯體內(nèi)便會形成內(nèi)濕,聚為濕病。長此以往呢,患者體內(nèi)的濕血開始泛濫,又因為脾虛無法運,......
  • 第一種藥材:(綿茵陳)它具有清濕退熱作用,用于三焦的濕熱。第二種藥材:(蒼竹)這味藥材也是祛濕的良藥,它還有一定的健脾的作用,脾是運化濕氣的,脾的功能強建了,濕氣運化的多了,就不會有大量的濕氣淤積在身體,適用于濕氣比較重引發(fā)的舌苔白膩,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