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六腑

    六腑包括: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等六個臟器。其共同生理特點是受盛和傳化水谷。在古代,腑寫作“府”,“府”是中空的,是盛放物品之處,有出有入。六腑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傳化”,有傳導變化之意,說明六腑的功能主要是將飲食物受納、腐熟、消化、傳化,處于連續(xù)不斷的虛實交替之中。六腑不藏精氣。

    從飲食物進入人體,至排出體外,要通過七個重要關(guān)口,《難經(jīng)》稱之為"七沖門",即口唇、牙齒、會厭、賁門、幽門、闌門、魄門??诖綖轱w門,"飛門"指口唇象門扇一樣可以自由開合;牙齒為戶門,"戶門"指牙齒能把守消化道的上端,并能咀嚼食物;會厭為吸門,"吸門"指食道和氣道的交會處,是氣體出入體內(nèi)外的門戶;胃上口賁門,"賁"與"奔"通,食物由此奔入于胃中;幽門指胃下口,是胃與小腸相接部位;大腸與小腸之會稱為闌門,此處能阻止小腸內(nèi)的精微物質(zhì)流入大腸;下極又稱魄門,下極即消化道的最末端,即肛門,能排泄糞便。因此,七沖門的任何一個部位發(fā)生病變,都會影響到飲食物的受納、消化、吸收和排泄。

    (1)膽

    膽附于肝,是一中空囊性器官。膽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貯存和排泄膽汁。

    膽汁是在肝內(nèi)生成,由肝化生分泌。膽汁生成后,則流入膽囊,由膽囊貯存。膽汁又稱精汁,故膽又稱"中精之府".

    膽汁呈黃綠色,味極苦,有重要消化作用。在進食后,通過肝的疏泄作用,膽汁排入腸道,協(xié)助脾胃,維持正常消化。由于肝膽關(guān)系密切,肝的功能正常,則膽汁化生有源,膽汁的排泄通暢,消化才能正常。若肝有病,則影響到膽汁的生成、排泄,使消化功能失常。例如,膽氣上逆,膽汁上泛,則口苦;膽汁排泄障礙,不能順利排入腸道,則出現(xiàn)厭食、腹脹、便溏等癥狀;膽病及胃,又可引起惡心、嘔吐;若肝膽疏泄失職,膽汁不循常道,反而溢于肌膚,則可發(fā)為黃疸;若膽汁滯留,蘊而化熱,濕熱蘊結(jié),進一步煎熬膽汁,又可形成砂石。

    膽雖為六腑之一,但主藏精汁,為清凈之府,又不直接接受水谷糟粕,與其他腑有異,所以膽又屬奇恒之腑。

    (2)胃

    胃位于膈下,其上口名賁門,與食道相接,下口為幽門,通于小腸。胃又稱胃脘,分上、中、下三部,上部為"上脘",包括賁門;下部為"下脘",包括幽門;上、下脘之間名"中脘",即胃體部分。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概括為以下二個方面:

    (一)主受納腐熟水谷

    飲食物從口而入,經(jīng)過食道,進入胃中,由胃容納之,故又稱胃為"水谷之海",因機體的生理活動和氣血津液的化生都需依靠飲食物的營養(yǎng),故胃又稱為"水谷氣血之海".因此,如胃有病變,就容易影響到胃的受納水谷功能,出現(xiàn)納呆、厭食等癥狀。

    "腐熟",有初步加工消化的含義。飲食物在胃內(nèi),經(jīng)過揉磨和消化作用,使之變?yōu)槭趁?,并下移于小腸,為進一步消化打下基礎。

    胃的受納、腐熟與脾的運化功能綜合,稱為"胃氣"."人以胃氣為本","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二)主通降,以降為和

    飲食物入胃,經(jīng)過胃的腐熟作用后,進入小腸,進一步消化和吸收,其濁者下移大腸,形成大便,排出體外,所以說胃主通降,以降為和。

    降濁是胃繼續(xù)受納的前提。若胃不和降,飲食物滯留于胃,可出現(xiàn)胃脘脹痛、不欲飲食等癥。若胃氣上逆,則發(fā)生惡心、嘔吐、噯氣、呃逆等癥。另外,胃氣不降,還會影響脾氣的升清作用。

    (3)小腸

    小腸位于腹中,上接幽門,與胃相通;下接闌門,與大腸相接。

    小腸的生理功能概括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受盛和化物

    受盛就是以器盛物,即接受的意思。小腸接受由胃初步消化的飲食物,故小腸是接受胃內(nèi)容物的盛器。飲食物在小腸內(nèi)停留時間較長,以利于進一步的消化,從而使水谷化為精微,以營養(yǎng)全身。如果小腸受盛飲食功能失常,可導致消化、吸收障礙,表現(xiàn)為腹脹、腹瀉、便溏等。

    化物,有變化、消化、化生的意思,小腸的化物功能是將胃初步消化的飲食物進一步消化吸收。

    (二)泌別清濁

    所謂"清",即指各種精微物質(zhì);所謂"濁",即指飲食物經(jīng)消化后剩余的殘渣部分。小腸的泌別清濁功能具體來說,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將經(jīng)過小腸消化后的飲食物分別為二部分,即精微物質(zhì)和糟粕;二是吸收水谷精微,并將食物殘渣向大腸輸送;三是小腸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時,也吸收了大量的水液,并將無用水液泌滲進入膀胱而為尿。

    由此可見,小腸的生理功能在飲食物的消化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小腸這一功能正常,清濁各走其道,精微物質(zhì)輸布全身,糟粕下歸大腸,無用水液泌滲入膀胱。若小腸有病,不僅引起消化功能失常,出現(xiàn)腹脹、腹痛等癥狀,還會影響到二便的排泄,例如,小便短少,大便稀溏。對此,常采用分利之法,即所謂"利小便以實大便".

    (4)大腸

    大腸亦居腹中,上接小腸,其交接處為"闌門",大腸之末端為肛門,又稱魄門。

    大腸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傳導糟粕。

    大腸接受小腸泌別清濁后下傳的食物殘渣,再吸收其中多余的水分,形成糞便,經(jīng)肛門排出體外。

    糟粕的傳導通利,一方面依賴于大腸本身功能正常,另外又和胃的降濁、肺氣肅降及腎的氣化功能有關(guān)。因此,大腸有病,主要在糞便的排泄方面出現(xiàn)異常,如泄瀉或便秘等。另外,大腸病變可影響及胃、肺等臟腑,使之功能失常。

    (5)膀胱

    膀胱位于下腹腔內(nèi),為囊性器官,居腎之下,大腸之前。其上有輸尿管與腎相通,其下有尿道,開口于前陰。在人體五臟六腑之中,膀胱位置最低,是水液代謝之后多余水液匯聚之處。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貯存和排泄尿液。

    人體飲入的水液通過肺、脾、腎等臟腑的綜合作用,化為津液,分布于周身,發(fā)揮潤澤營養(yǎng)作用。津液代謝后剩余之液,經(jīng)三焦之道路,下達于腎和膀胱,變成尿液,貯存于膀胱內(nèi),當膀胱內(nèi)尿液達一定量時,在腎的氣化作用下,膀胱開啟,及時自主地排出體外。

    膀胱的貯存和排泄尿液,全賴腎的氣化功能。所謂膀胱氣化,實際上隸屬于腎的蒸騰氣化。膀胱的病變,主要表現(xiàn)為尿頻、尿急、尿痛;或是小便不利,尿有余瀝,甚至尿閉;或是遺尿、甚則小便失禁等。

    (6)三焦

    三焦是中醫(yī)藏象學說中的一個特有名詞,它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稱,為六腑之一。其經(jīng)脈與心包經(jīng)相表里。對其形態(tài)和實質(zhì),歷代醫(yī)家眾說紛壇,至今尚未完全定論。但對其生理功能的認識還是一致的。在形態(tài)方面,一般認為三焦是包羅人體所有內(nèi)臟的一個大腑,所以又稱"孤府。"三焦的生理功能可以從整體和局部兩個角度來理解。從總體來說,三焦主持諸氣,總司人體的氣化和運行水液等。

    (一)主持諸氣,總司全身的氣機和氣化

    "諸氣",即全身所有之氣,例如臟腑之氣、經(jīng)絡之氣、呼吸之氣、營衛(wèi)之氣等。三焦主持諸氣,是指三焦和各臟腑、經(jīng)絡、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都有密切關(guān)系。三焦之所以能主持諸氣,主要是源于元氣。元氣根源于下焦,發(fā)源于腎,由先天之精所化。但元氣運行,只有借助于三焦之道路,方能布散、通達全身,從而激發(fā)、推動各個臟腑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因而三焦起到了主持諸氣的作用。

    "氣機",即氣的運動,表現(xiàn)為氣的升降出入。三焦是氣升降出入的通道。

    "氣化",是指各種物質(zhì)的復雜變化,尤其是飲食水谷的受納、消化,以及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布散和代謝后糟粕的傳導和排泄等。氣化過程是在多個臟腑參與下共同完成的,而三焦在氣化過程中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三焦是運化水谷、排泄糟粕的通路,為全身精氣運行的始終。

    此外,三焦通行元氣,為氣化功能的動力源泉,促進了人體的新陳代謝。

    (二)為水液運行之通道

    三焦具有疏通水道,運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道路,是參與水液代謝調(diào)節(jié)的臟腑之一。正如《素問》所說:"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這說明三焦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人體津液氣化過程,保證水道通暢。若三焦有病,氣機阻塞,則氣停水停,可見水腫、腹水等癥狀。對此,常采用通利三焦之法治之。

    (三)表明人體的三個部位及其各自的生理功能

    在中醫(yī)理論中,三焦也是劃分軀體部位的一個概念,即膈以上部位為上焦,包括心、肺;膈以下、臍以上的部位為中焦,主要包括脾胃;臍以下為下焦,包括肝、腎、大小腸、膀胱、女子胞等。其中肝臟,按其部位來說,應劃為中焦,但中醫(yī)學認為,肝腎同源,生理病理關(guān)系密切,故將肝腎同劃為下焦。由于上焦、中焦、下焦包括不同臟腑,所以其生理功能也各不相同。

    (l)上焦如霧

    "霧",是指水谷精微物質(zhì)的一種彌漫蒸騰狀態(tài)。上焦如霧指上焦有宣發(fā)衛(wèi)氣,以霧露彌漫的狀態(tài)營養(yǎng)于肌膚、毛發(fā)及全身各臟腑組織的作用。故上焦的功能,實際體現(xiàn)為心肺的氣化輸布作用,關(guān)系到營衛(wèi)氣血津液等營養(yǎng)物質(zhì)的輸布。故上焦功能的變異,也主要反映為心肺功能之異常,治則以調(diào)理心肺為主。

    (2)中焦如漚

    "漚",在這里是指飲食物經(jīng)腐熟和發(fā)酵狀態(tài)的形象。中焦如漚是指中焦脾胃對水谷精微的運化。中焦的功能主要是指脾胃的生理功能,例如水谷的受納、消化,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體液的蒸化,化生精微為血液等。實際上中焦為氣機升降之樞紐,氣血生化之源。所以,中焦的功能被形容為"如漚".中焦功能的變異,主要反映為脾胃功能的異常,治則以調(diào)理脾胃為主。

    (3)下焦如瀆

    "瀆",即水溝,為排水渠道之意。下焦主泌別清濁,排泄二便,這個過程實際上包括了腎、小腸、大腸、膀胱的功能。故下焦功能的變異,主要反映為腎與膀胱功能的異常,治則以調(diào)理腎與膀胱為主。

更多中藥材
  • 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是指原發(fā)于支氣管黏膜和肺泡的癌(不包括氣管癌及轉(zhuǎn)移性肺癌),簡稱肺癌。近幾十年來,肺癌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在很多國家都有明顯上升的趨勢,特別是發(fā)達國家最為明顯。到目前為止,至少有35個國家的肺癌發(fā)病率居男性惡性腫瘤首位。在我國,......
  • 1.吸煙50~60年代流行病學調(diào)查研究已經(jīng)確立了吸煙與肺癌的因果關(guān)系,在70年代國際腫瘤會議上已肯定吸煙是肺癌發(fā)病的主要原因,而且吸煙量與肺癌發(fā)病率呈正比。組織病理學檢查證實,重度吸煙者的支氣管上皮細胞纖毛脫落,鱗狀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及核......
  • 有很多肺癌病人和他們的家屬,以及周圍的人都十分關(guān)心一個問題,那就是肺癌會不會傳染。的確,這個問題是需要弄明白的。病人和家屬可以放心,肺癌不是一種傳染病,不會通過日常的接觸等行為進行傳播的。下面看一下具體的原因。肺癌能不能傳染給別人?下面看一......
  • 肺癌是常見的肺部原發(fā)性惡性腫瘤,起源于支氣管黏膜或腺體。屬于中醫(yī)中“肺積”的范疇。肺癌是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增長最快,對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近50年來肺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明顯增高,男性肺癌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一位......
  • 肺癌是腫瘤科中常見的一種疾病,引發(fā)肺癌的原因有很多種,男性是肺癌的高發(fā)人群。肺癌預防的五點因素你知道嗎?一、過量飲酒無論是含有酒精的飲料,還是啤酒、葡萄酒和烈酒,隨著攝入量的增加,患口腔癌、咽癌和喉癌的危險顯著升高。如果一定要喝,男性每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