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大胡麻620克 小胡麻620克 川牛膝120克 白蒺藜620克 苦參500克 防風(fēng)250克荊芥250克 當(dāng)歸180克 茅蒼術(shù)180克 川斷120克 苡仁120克 黃柏180克 浮萍620克 馬齒莧750克
共研細(xì)末,水泛為丸。
養(yǎng)血祛風(fēng),燥濕殺蟲。治癘風(fēng)未深,初起之癥。
每日早、午、晚三次,每次服6克或9克。每丸3克,照數(shù)加楓子膏,春、秋用0.24克,冬用0.3克,捻圓,以茅尖茶葉0.3克煎湯過口。
制楓子膏法:楓子肉,銅鍋內(nèi)炒至三分紅色,七分黑色為好,太過無力,不及傷眼。炒后研成膏,如紅砂糖一樣,用鋼杓盛,置火上熬四五滾,倒在紙上,放土面上,以物蓋之待用。如上面霉,拭去后,仍可使用。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大胡麻620克 小胡麻620克 川牛膝120克 白蒺藜620克 苦參500克 防風(fēng)250克荊芥250克 當(dāng)歸180克 茅蒼術(shù)180克 川斷120克 苡仁120克 黃柏180克 浮萍620克 馬齒莧750克
制法共研細(xì)末,水泛為丸。
功能主治養(yǎng)血祛風(fēng),燥濕殺蟲。治癘風(fēng)未深,初起之癥。
用法用量每日早、午、晚三次,每次服6克或9克。每丸3克,照數(shù)加楓子膏,春、秋用0.24克,冬用0.3克,捻圓,以茅尖茶葉0.3克煎湯過口。
備注制楓子膏法:楓子肉,銅鍋內(nèi)炒至三分紅色,七分黑色為好,太過無力,不及傷眼。炒后研成膏,如紅砂糖一樣,用鋼杓盛,置火上熬四五滾,倒在紙上,放土面上,以物蓋之待用。如上面霉,拭去后,仍可使用。
摘錄《青囊秘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