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黃龍湯

    《類證·活人書》卷十九:黃龍湯處方

    柴胡30克 黃芩 人參 甘草(炙)各11克

    制法

    上藥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治妊娠寒熱頭痛,嘿嘿不欲飲食,脅下痛,嘔逆痰氣;產(chǎn)后傷風(fēng),熱人胞宮,寒熱如瘧;經(jīng)水適來適斷,病后勞復(fù),余熱不解。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以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溫服。

    摘錄《類證·活人書》卷十九《傷寒六書》卷三:黃龍湯處方

    大黃 芒消各3克 枳實(shí) 厚樸 人參 當(dāng)歸各2.4克 甘草2克

    功能主治

    清熱瀉下,益氣養(yǎng)血。治腸胃燥熱,氣血兩虛。下利清水,神昏譫語,腹痛拒按,身熱而渴,神疲少氣,舌苔焦黃或焦黑,脈沉細(xì)數(shù)者。

    用法用量

    以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棗2枚,煎之,后再加桔梗,煎一沸,熱服。

    年老氣血虛者,去芒消。

    備注

    方中以大承氣湯之大黃、芒消、枳實(shí)、厚樸蕩滌胃腸實(shí)熱,急下存陰;人參、當(dāng)歸雙補(bǔ)氣血,扶正以助祛邪;桔梗宣肺而通大腸;生姜、大棗、甘草和胃氣而兼調(diào)諸藥,共奏抉正攻下之功。

    摘錄《傷寒六書》卷三《竹林女科證治》卷一:黃龍湯處方

    黃耆4.5克(炙)當(dāng)歸 白芍 白術(shù)(蜜炙)蒼術(shù)(米泔浸)陳皮各3克 生地黃 甘草(炙)各9克 熟地黃15克 柴胡6克

    功能主治

    治婦人先由勞役,脾胃虛損,以致漏下不止,其色鮮紅,氣短氣逆,自汗不止,身體發(fā)熱,大便泄瀉,四肢無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竹林女科證治》卷一《活人書》卷十九:黃龍湯別名

    小柴胡湯

    處方

    柴胡1兩,黃芩1分半,人參1分半,甘草(炙)1分半。

    制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妊婦寒熱頭痛,嘿嘿不欲飲食,脅下痛,嘔逆痰氣;及產(chǎn)后傷風(fēng),熱入胞宮,寒熱如瘧;并經(jīng)水適來適斷,病后勞復(fù),余熱不解。

    用法用量

    小柴胡湯(《普濟(jì)方》卷三三九)。

    摘錄《活人書》卷十九《竹林女科》卷一:黃龍湯處方

    黃耆1錢5分(蜜多),當(dāng)歸1錢,白芍1錢,白術(shù)(蜜炙)1錢,蒼術(shù)(米泔浸)1錢,陳皮1錢,生地黃3錢,甘草(炙)3錢,熟地黃5錢,柴胡2錢。

    功能主治

    婦人勞役,脾胃虛損,漏下不止,其色鮮紅,氣短氣逆,自汗不止,身體發(fā)熱,大便泄瀉,四肢無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竹林女科》卷一《圣濟(jì)總錄》卷一四六:黃龍湯處方

    灶底當(dāng)釜直下赤土。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因食中毒。

    用法用量

    每服不拘多少,以冷水調(diào)下;或犀角水磨取汁飲。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四六《普濟(jì)方》卷三六一引《傅氏活嬰方》:黃龍湯處方

    山茱萸1錢,山藥1錢,生干地黃1錢,澤瀉1錢,赤茯苓1錢,甘草1錢,腦子少許,麝香少許。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嬰兒出胎,血肉未斂,面目俱黃,不啼,鼻干撮口,四肢不能伸縮。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溫水點(diǎn)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六一引《傅氏活嬰方》《杏苑》卷八:黃龍湯處方

    柴胡1錢5分,黃芩1錢,人參1錢,川芎1錢,白術(shù)8分,甘草1分,橘紅1錢,竹茹栗大1團(tuán)。

    功能主治

    經(jīng)水適斷,寒熱如瘧,頭疼咳嗽,惡心欲吐,噦逆不已。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加生姜5片,大棗1枚,水煎,食遠(yuǎn)服。

    不嘔,去竹茹。

    摘錄《杏苑》卷八《肘后方》卷二:黃龍湯處方

    糞汁(絞,陳久者佳)。

    功能主治

    傷寒已6-7日,熱極,心下煩悶,狂言見鬼,欲起走;食菌遇毒死。瘟病垂死。

    用法用量

    飲數(shù)合至1-2升。

    摘錄《肘后方》卷二《圣惠》卷十八:黃龍湯處方

    伏龍肝半兩,當(dāng)歸3分(銼,微炒),甘草3分(炙微赤,銼),赤芍藥3分,黃芩3分,川樸消3分,川升麻3分,生干地黃1兩半。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去五臟熱氣。主熱病鼻衄。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入竹茹1分,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shí)候溫服。

    摘錄《圣惠》卷十八《保命集》卷下:黃龍湯處方

    小柴胡湯減半夏。

    功能主治

    產(chǎn)前寒熱。

    摘錄《保命集》卷下《傷寒六書》:黃龍湯組成

    大黃9g芒硝9g枳實(shí)9g厚樸6g甘草3g人參6g當(dāng)歸9g(原書未注用量)

    用法

    水二盅,姜三片,棗二枚,煎之后,再入桔梗一撮,煎一沸,熱服為度?,F(xiàn)代用法:上藥加桔梗3g、生姜3片、大棗2枚,水煎,芒硝溶服。

    功效

    瀉熱通便,益氣養(yǎng)血。

    主治

    陽明腑實(shí),氣血不足證。自利清水,色純青,或大便秘結(jié),脘腹脹滿,腹痛拒按,身熱口渴,神倦少氣,譫語,甚或循衣撮空,神昏肢厥,舌苔焦黃或焦黑,脈虛。

    方解

    本方證為邪熱與燥屎內(nèi)結(jié),腑氣不通,氣血不足所致。邪熱人里,化燥傷陰,邪熱與燥屎內(nèi)結(jié),腑氣不通,故大便秘結(jié),脘腹脹滿,腹痛拒按,或自利清水,色純青之“熱結(jié)旁流”;熱結(jié)于里,上擾神明,可見神昏譫語,肢厥,撮空等危候;熱盛傷津,則身熱,口舌干燥而渴,舌苔焦黃或焦黑;氣血不足,則神倦少氣,脈虛。證屬邪實(shí)正虛,邪實(shí)宜攻、正虛宜補(bǔ),治宜瀉熱通便、補(bǔ)氣養(yǎng)血。方中大黃、芒硝、枳實(shí)、厚樸(即大承氣湯),攻下熱結(jié),蕩滌胃腸實(shí)熱積滯,急下以顧正氣;人參、甘草、當(dāng)歸益氣補(bǔ)血,扶正祛邪,使攻不傷正。又肺與大腸相表里,肺氣之開宣有利大腸之傳導(dǎo),故用法中加桔梗,開肺氣而通腸胃,上宣下通,以降為主;生姜、大棗養(yǎng)胃和中。諸藥合用,既攻下又扶正,體現(xiàn)了攻補(bǔ)兼施之法。

    臨床應(yīng)用

    1.用方要點(diǎn):本方為攻補(bǔ)兼施的代表方,以大便秘結(jié),脘腹脹滿,身熱口渴,神倦少氣,舌苔焦黃,脈虛為辨證要點(diǎn)。

    2.現(xiàn)代應(yīng)用:本方常用于治療傷寒、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老年性腸梗阻等屬于陽明腑實(shí)兼氣血不足者。

    方歌

    黃龍湯用樸硝黃,參歸甘桔枳棗姜,陽明腑實(shí)氣血弱,攻補(bǔ)兼施效力強(qiáng)。

    摘錄《傷寒六書》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巴豆(去皮)半兩,大戟(銼碎)半兩。制法上藥同入銚內(nèi),油炒焦黃,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五積六聚。用法用量每服3丸,乳食前、臨臥米飲送下。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三......
  • 處方半夏(生姜制)南星(生姜制)軟石膏 香附子 梔子各等分制法上藥為末,神曲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清火化痰。主痰火氣噯。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溫開水送下。摘錄《古今醫(yī)統(tǒng)》卷二十四引《丹溪》......
  • 處方半夏2兩(水浸7日,曬干),白礬(燒令汁盡)半兩,丁香1分。制法上為末,姜汁煮糊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中焦寒痰。用法用量每服5-7丸,鹽湯送下。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四......
  • 處方半夏2兩(湯浸7次,切片,焙干),厚樸4兩(刮去粗皮,銼碎),蒼術(shù)4兩(刮去粗皮,銼令極碎),獨(dú)活2兩(銼碎),草豆蔻15個(gè)(去殼,銼碎。以上4味一處杵碎,生姜屑1斤同杵糜爛后,又慢火炒紫色),甘草3兩(炒令紫色)。制法上為粗散。功能主......
  •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半夏丸處方半夏(湯洗七遍去滑)150克 白礬(燒令汁盡)90克 朱砂(細(xì)研,水飛過)90克 黃丹60克制法上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以粟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化痰安神。主積痰不散,上沖心臟,變?yōu)轱L(fēng)癇者。用法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