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地骨皮飲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地骨皮飲處方

    柴胡(去蘆)地骨皮各90克 知母 甘草(炙)鱉甲(醋炙黃)黃芩 人參各7.5克 赤茯苓15克

    制法

    上藥研為粗末。

    功能主治

    主小兒骨蒸,潮熱往來(lái),心膈煩悸,及熱病后低熱不退。

    用法用量

    每服6~9克,加生姜1片、烏梅1個(gè),水煎服。

    摘錄《奇效良方》卷六十四《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八:地骨皮飲處方

    地骨皮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瞿麥穗1兩,赤芍藥1兩,生干地黃(焙)1兩,山梔子仁1兩,甘草(炙)1兩,大黃(銼,炒)1兩半,柴胡(去苗)1兩半,木通(銼)1兩半,人參半兩,木香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兒潮熱,盜汗心忪,及骨蒸勞熱。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水7分,加竹茹少許,同煎至4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八方出《元戎》,名見《金鑒》卷六十二:地骨皮飲處方

    四物湯加丹皮、地骨皮。

    功能主治

    婦人骨蒸;癰疽潰后,但熱不寒。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方出《元戎》,名見《金鑒》卷六十二《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二:地骨皮飲處方

    地骨皮(洗)2兩,麥門冬(去心)2兩,酸棗仁(炒)3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傷寒后虛煩客熱,累夜不得睡眠,頭痛眼疼迷悶。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二《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八:地骨皮飲處方

    地骨皮(銼)1兩半,土瓜根(銼)1兩半,栝樓根(銼)1兩半,蘆根(銼)1兩半,麥門冬(去心,焙)2兩,棗7枚(去核)。

    制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消渴,日夜飲水不止,小便利。

    用法用量

    每服4錢匕,水1盞,煎取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八《不知醫(yī)必要》卷三:地骨皮飲處方

    生地1錢,沙參8分,丹皮6分,地骨皮1錢5分,黨參(去蘆)7分,白芍(酒炒)7分,甘草4分。

    功能主治

    小兒發(fā)熱,晝靜夜熱。

    摘錄《不知醫(yī)必要》卷三
更多中藥材
  • 別名麥門冬散處方麥門冬3兩(去心),甘草(炙)1分,人參1分,紫菀2兩,升麻2兩,貝母1分半。制法上銼如麻豆大。功能主治小兒天行壯熱,咳嗽心煩。用法用量麥門冬散(《傷寒活人指掌》卷五)。本方方名,《醫(yī)方類聚》引作“八物麥門冬散”。摘錄《活人......
  • 《中國(guó)藥典》:八珍丸處方黨參100g 白術(shù)(炒)100g 茯苓100g 甘草50g 當(dāng)歸150g 白芍100g 川芎75g 熟地黃150g性狀本品為棕黑色的水蜜丸或黑褐色至黑色的大蜜丸;味甜、微苦。炮制以上八味,粉碎成細(xì)粉,過(guò)篩,混勻。每1......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八珍丹處方甘草(炒)、天麻(去蘆)、朱砂(研飛)、天南星(牛膽制),各五兩;牛黃(研)一分,膩粉(研)、雄黃(飛),各一兩一分;天漿子(微炒)三百五十個(gè),銀箔七十片(為衣)。炮制上為細(xì)末,入研藥勻,煉蜜為圓,如豌豆......
  • 處方人參1錢,白術(shù)(蜜炙)1錢,茯苓1錢,熟地黃1錢,當(dāng)歸1錢,白芍1錢,川芎1錢,香附(制)1錢,砂仁(炒,去殼)5分,炙甘草5分。功能主治養(yǎng)胎。主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棗2枚,水煎服。摘錄《葉氏女科》卷二......
  • 處方上炙耆3兩,大生地3兩,白術(shù)3兩,丹參3兩,當(dāng)歸1兩5錢,陳阿膠1兩5錢,茯神1兩5錢,云茯苓1兩5錢,白芍1兩5錢,遠(yuǎn)志8錢,川芎1兩,炙草5錢。制法上藥各為末,杜仲10兩熬膏,和煉蜜為丸。功能主治月候不調(diào);赤白帶下,皮寒骨熱,肢體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