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柴胡(去蘆)地骨皮各90克 知母 甘草(炙)鱉甲(醋炙黃)黃芩 人參各7.5克 赤茯苓15克
上藥研為粗末。
主小兒骨蒸,潮熱往來(lái),心膈煩悸,及熱病后低熱不退。
每服6~9克,加生姜1片、烏梅1個(gè),水煎服。
地骨皮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瞿麥穗1兩,赤芍藥1兩,生干地黃(焙)1兩,山梔子仁1兩,甘草(炙)1兩,大黃(銼,炒)1兩半,柴胡(去苗)1兩半,木通(銼)1兩半,人參半兩,木香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分。
上為粗末。
小兒潮熱,盜汗心忪,及骨蒸勞熱。
每服1錢匕,水7分,加竹茹少許,同煎至4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四物湯加丹皮、地骨皮。
婦人骨蒸;癰疽潰后,但熱不寒。
水煎服。
地骨皮(洗)2兩,麥門冬(去心)2兩,酸棗仁(炒)3兩。
傷寒后虛煩客熱,累夜不得睡眠,頭痛眼疼迷悶。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食后溫服。
地骨皮(銼)1兩半,土瓜根(銼)1兩半,栝樓根(銼)1兩半,蘆根(銼)1兩半,麥門冬(去心,焙)2兩,棗7枚(去核)。
上銼,如麻豆大。
消渴,日夜飲水不止,小便利。
每服4錢匕,水1盞,煎取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生地1錢,沙參8分,丹皮6分,地骨皮1錢5分,黨參(去蘆)7分,白芍(酒炒)7分,甘草4分。
小兒發(fā)熱,晝靜夜熱。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柴胡(去蘆)地骨皮各90克 知母 甘草(炙)鱉甲(醋炙黃)黃芩 人參各7.5克 赤茯苓15克
制法上藥研為粗末。
功能主治主小兒骨蒸,潮熱往來(lái),心膈煩悸,及熱病后低熱不退。
用法用量每服6~9克,加生姜1片、烏梅1個(gè),水煎服。
摘錄《奇效良方》卷六十四《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八:地骨皮飲處方地骨皮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瞿麥穗1兩,赤芍藥1兩,生干地黃(焙)1兩,山梔子仁1兩,甘草(炙)1兩,大黃(銼,炒)1兩半,柴胡(去苗)1兩半,木通(銼)1兩半,人參半兩,木香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潮熱,盜汗心忪,及骨蒸勞熱。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水7分,加竹茹少許,同煎至4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八方出《元戎》,名見《金鑒》卷六十二:地骨皮飲處方四物湯加丹皮、地骨皮。
功能主治婦人骨蒸;癰疽潰后,但熱不寒。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方出《元戎》,名見《金鑒》卷六十二《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二:地骨皮飲處方地骨皮(洗)2兩,麥門冬(去心)2兩,酸棗仁(炒)3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后虛煩客熱,累夜不得睡眠,頭痛眼疼迷悶。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二《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八:地骨皮飲處方地骨皮(銼)1兩半,土瓜根(銼)1兩半,栝樓根(銼)1兩半,蘆根(銼)1兩半,麥門冬(去心,焙)2兩,棗7枚(去核)。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消渴,日夜飲水不止,小便利。
用法用量每服4錢匕,水1盞,煎取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八《不知醫(yī)必要》卷三:地骨皮飲處方生地1錢,沙參8分,丹皮6分,地骨皮1錢5分,黨參(去蘆)7分,白芍(酒炒)7分,甘草4分。
功能主治小兒發(fā)熱,晝靜夜熱。
摘錄《不知醫(yī)必要》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