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條參

    拼音注音Tiáo Shēn別名

    雪條參、紅條參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傘狀絹毛菊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oroseris umbrella (Franch.)Stebb. [CrepisumbrelleFranch.]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400-3900m的高山、草地或石坡。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傘狀絹毛菊 多年生草本,肉質(zhì),高5-18cm;具木質(zhì)根狀莖。葉柄具疏長硬毛;基生葉多數(shù),暗紫紅色,下部葉卵形,上部葉披針形或條形,長3-12cm,寬0.8-5cm,先端圓鈍,具短絨毛或無毛,邊緣具鋸齒,葉片下部有時具小裂片。頭狀花序密集,梗長1.5-8cm,具1-4小葉或披針形苞片;總苞長15-20mm;外層總苞片2-4,寬條形,與內(nèi)層等長或稍短,內(nèi)層總苞片10-15,披針形,先端急尖,邊緣膜質(zhì),具疏硬毛或無毛;舌狀花黃色,長12-20mm,舌片先端5齒裂,筒部長5.5-9mm。瘦果,狹長圓形,暗褐色,長3-6mm;冠毛白色。花果期7月。

    性味

    味苦;甘;性溫

    功能主治

    補益氣血。主身體虛弱;頭暈;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9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郎花拼音注音Bái Lánɡ Huā出處《四川中藥志》來源為橡樹科植物峨眉椴的根皮。生境分布生于中山區(qū)之森林中。分布四川等地。原形態(tài)落葉喬木,高約10米。芽卵形,芽鱗銳形或較鈍。單葉互生;長方形或長方卵形,長9~11厘米,......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酒草別名山地菊、假蓬、酒藥草、小白酒草來源菊科白酒草Conyza japonica (Thunb.) Less.,以根入藥。生境分布福建、臺灣、廣西、廣東、四川、云南、貴州。性味辛、微苦,平。功能主治消炎鎮(zhèn)痛,祛風(fēng)化痰......
  • 拼音注音Bái Jīn Gǔ Lǎn別名百解薯、千金薯、竹葉薯、金銀帶(《廣西藥植名錄》)。出處《廣西中草藥》來源為馬兜鈴科植物三筒管的塊根。夏季采集,洗凈切片,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深山林中。分布廣西、貴州等地。原形態(tài)三筒管,又名:青藤。多年......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金果欖別名山總管、百解薯、銀袋、苦涼藤來源馬兜鈴科馬兜鈴屬植物百解馬兜鈴Aristolochia westlandii Hemsl.,以塊根入藥。夏秋采挖,洗凈切片,曬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于腸炎腹瀉,菌......
  • 別名耿馬鉤藤、雙鉤藤、無柄果鉤藤、雙鉤來源茜草科白鉤藤Uncaria sessilifructus Roxb.,以帶鉤的藤入藥。生境分布廣東、廣西、云南。性味甘,微寒。功能主治清熱平肝,活血通經(jīng)。用于頭痛眩暈,感冒夾驚,驚癇抽搐,妊娠子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