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山茱萸

    《中國藥典》:山茱萸拼音注音Shān Zhū Yú英文名FRUCTUS CORNI來源

    本品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成熟果肉。秋末冬初果皮變紅時采收果實,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燙后,及時除去果核,干燥。

    性狀

    本品呈不規(guī)則的片狀或囊狀,長1~1.5cm,寬0.5~1cm。表面紫紅色至紫黑色,皺縮,有光澤。頂端有的有圓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質柔軟。氣微,味酸、澀、微苦。

    貯藏

    置干燥處,防蛀。

    炮制

    山萸肉:除去雜質和殘留果核。

    酒萸肉:取凈山萸肉,用黃酒拌勻,放罐內或其他容器內,封嚴,放在加水的鍋中,蒸至酒被吸盡,取出晾干(每100斤用黃酒20斤)。

    蒸山萸:將揀凈去核的山萸肉,放罐內或籠屜等容器封嚴,放在加水的鍋中,蒸至外面呈黑色時,取出晾干。

    鑒別

    本品粉末紅褐色。果皮表皮細胞表面觀多角形或類長方形,直徑16~30μm,垂周壁連珠狀增厚,外平周壁顆粒狀角質增厚,胞腔含淡橙黃色物。中果皮細胞橙棕色,多皺縮。草酸鈣簇晶少數,直徑12~32μm。石細胞類方形、卵圓形或長方形,紋孔明顯,胞腔大。

    含量測定

    取本品粗粉約1g,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適量,加熱回流提取4小時,提取液回收乙醚至干,殘渣用石油醚(30~60℃)浸泡2次,每次15ml(約浸泡2分鐘),傾去石油醚,殘渣加無水乙醇-氯仿(3:2)混合液微熱使溶解,轉移至5ml量瓶中,并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熊果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中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μl或10μl、對照品溶液4μl與8μl,分別交叉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huán)己烷-氯仿-醋酸乙酯(20:5:8)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熱5~7分鐘,至呈現紫紅色斑點,取出,在薄層板上覆蓋同樣大小的玻璃板,周圍用膠布固定,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 薄層掃描法)進行掃描,波長:λs=520nm,λR=700nm,測量供試品吸收度積分值與對照品吸收度積分值,計算,即得。

    本品含熊果酸(C30H48O3)不得少于0.20%。

    歸經

    歸肝、腎經。

    性味

    酸、澀,微溫。

    功能主治

    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用于眩暈耳鳴,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內熱消渴。

    用法用量

    6~12g。

    摘錄《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山茱萸拼音注音Shān Zhū Yú別名

    蜀棗(《本經》),鼠矢、雞足(《吳昔本草》),山萸肉(《小兒藥證直訣》),實棗兒(《救荒本草》),肉棗(《綱目》),棗皮(《會約醫(yī)鏡》),萸肉(《醫(yī)學衷中參西錄》),藥棗(《四川中藥志》)。

    英文名Asiatic Cornelian Cherry Fruit出處

    《本經》

    來源

    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果肉。10~11月間果實成熟變紅后采摘,采后除去枝梗和果柄,用文火烘焙,冷后,取下果肉,再曬干或用文火烘干。宜放置陰暗干燥處,以防霉蛀變質。

    生境分布

    雜生于山坡灌木林中。有栽培。分布陜西、河南、山西、山東、安徽、浙江、四川等地。產浙江、河南、安徽、陜西、山西、四川等地。

    原形態(tài)

    落葉小喬木,高4米左右。枝皮灰棕色,小枝無毛。單葉對生;葉片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5~7厘米,寬3~4.5厘米,先端窄,長銳尖形,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全緣,上面近光滑,偶被極細毛,下面被白色伏毛,脈腋有黃褐色毛叢,側脈5~7對,弧形平行排列;葉柄長1厘米左右。花先葉開放,成傘形花序,簇生于小枝頂端,其下具數片芽鱗狀苞片;花??;花萼4,不顯著;花瓣4,黃色;雄蕊4;于房下位。核果長橢圓形,長1.2~1.5厘米,直徑7毫米左右,無毛,成熟后紅色;果柄長1.5~2厘米。種子長橢圓形,兩端鈍圓。花期5~6月。果期8~10月。

    性狀

    肉質果皮破裂皺縮,不完整或呈扁簡狀,長約1.5厘米,寬約o.5厘米。新貨表面為紫紅色,陳久者則多為紫黑色,有光澤,基部有時可見果柄痕,頂端有一四形宿萼痕跡。質柔潤不易碎。無臭,味酸而澀苦。以無核、皮肉肥厚、色紅油潤者佳。

    化學成分

    含莫羅忍冬甙(morroniside)、7-0-甲基莫羅忍冬甙(7-0-methylmorroniside)、獐牙菜甙(sweroside)、番木鱉甙(Ioganin)、山茱萸鞣質1、2、3、(cornus-tannin 1,2,3)等。

    炮制

    山萸肉:洗凈,除去果核及雜質,曬干。酒山萸:取凈山萸肉,用黃酒拌勻,密封容器內,置水鍋中,隔水加熱,燉至酒吸盡,取出,晾干(山萸肉每100斤,用黃酒20~25斤)。蒸山萸:取凈山萸肉,置籠屜內加熱蒸黑為度,取出,曬干。

    歸經

    入肝、腎經。

    ①《湯液本草》:"入足厥陰、少陰經。"

    ②《藥品化義》:"入肝、心、腎三經。"

    ⑧《本草經解》:"入手太陰肺經、足厥陰肝經。"

    性味

    酸,微溫。

    ①《本經》:"味酸,平。"

    ②《吳普本草》:"神農、黃帝、雷公、扁鵲:酸,無毒。岐伯:辛。"

    ③《別錄》:"微溫,無毒。"

    ④《藥性論》:"味咸辛,大熱。"

    注意

    凡命門火熾,強陽不痿,素有濕熱,小便淋澀者忌服。

    《本草經集注》:"蓼實為之使。惡桔梗、防風、防己。"

    功能主治

    補肝腎,澀精氣,固虛脫。治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陽痿,遺精,小便頻數,肝虛寒熱,虛汗不止,心搖脈散。

    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用于眩暈耳鳴、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內熱消渴。溫肝補腎,除一切風,止月經過多,治老人尿頻。

    ①《本經》:"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痹,去三蟲。"

    ②《雷公炮炙論》:"壯元氣,秘精。"

    ③《別錄》:"腸胃風邪,寒熱疝瘕,頭風,風氣去來,鼻塞,目黃,耳聾,面皰,溫中,下氣,出汗,強陰,益精,安五臟,通九竅,止小便利,明目,強力。"

    ④《藥性論》:"治腦骨痛,止月水不定,補腎氣;興陽道,添精髓,療耳鳴,除面上瘡,主能發(fā)汗,止老人尿不節(jié)。"

    ⑤《日華子本草》:"暖腰膝,助水臟,除一切風,逐一切氣,破癥結,治酒皶。"

    ⑥《珍珠囊》:"溫肝。"

    ⑦《本草求原》:"止久瀉,心虛發(fā)熱汗出。"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復方

    ①治五種腰痛,下焦風冷,腰腳無力:牛膝一兩(去苗),山茱萸一兩,桂心三分,上藥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圣惠方》)

    ②益元陽,補元氣,固元精,壯元神:山茱萸(酒浸)取肉一斤,破故紙(酒浸一日,焙干)半斤,當歸四兩,麝香一錢。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一丸,臨臥酒鹽湯下。(《扶壽精方》草還丹)

    ③治腳氣上入少腹不仁:干地黃八兩,山茱萸、薯蕷各四兩,澤瀉、茯苓、牡丹皮各三兩,桂枝、附子(炮)各一兩。上八味,末之,煉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金匱要略》崔氏八味丸)

    ④治腎怯失音,囟開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刮白:熟地黃八錢,山萸肉、干山藥各四錢,澤瀉、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錢。上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招姆瑴厮氯?。(《小兒藥證直訣》地黃丸)

    ⑤治老人小水不節(jié),或自遺不禁:山茱萸肉二兩,益智子一兩,人參、白才L各八錢,分作十劑,水煎服。(《方龍?zhí)都颐亍罚?/p>

    ⑥治寒溫外感諸癥,大病差后不能自復,寒熱往來,虛汗淋漓;或但熱不寒,汗出而熱解,須臾又熱又汗,目睛上竄。勢危欲脫,或喘逆,或怔忡,或氣虛不足以息:萸肉二兩(去凈核),生龍骨一兩(搗細),生牡蠣一兩(搗細),生杭芍六錢,野臺參四錢,甘草三錢(蜜炙)。水煎服。(《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來復湯)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山茱萸拼音注音Shān Zhū Yú別名

    蜀棗、鬾實、鼠矢、雞足、山萸肉、實棗兒、肉棗、棗皮、藥棗、紅棗皮

    英文名Common Macrocarpium Fruit, Fruit of Common Macrocarpium, Fruit of Japanese cornel Dogwood, Fruit of Asiatic Cornelian Cherry出處

    出自《神農本草經》1.《雷公炮炙論》:凡使勿用雀兒蘇,真似山茱萸,只是核八棱,不入藥用。山茱萸核能滑精。2.陶弘景:山茱萸出近道諸山中。大樹子、初熟未干,赤色如胡頹子,亦可噉。既干,皮甚薄,當以合核為用爾。

    來源

    藥材基源: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Macrocarpium officinale (Sidb. Et Zucc.) Nakai]

    采收和儲藏:育苗到結果需培育6-7年,15-20年為盛果期。9-11月上旬果產呈紅以時成熟,分批采摘,切忌損傷花芽。加工方法可用水煮法;將紅以新鮮果置沸水中min,及時撈出浸冷水,趁熱擠出種子,將果肉曬干或烘干即成。亦可用機械脫粒法,擠出果肉干燥。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00-1500m,稀達2100m的林緣或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山西、陜西、甘肅、山東、灌輸、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四川有引種栽培。

    原形態(tài)

    山茱萸,落葉小喬木,高4米左右。枝皮灰棕色,小枝無毛。單葉對生;葉片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5-7cm,寬3-4.5cm,先端窄,長銳尖形,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全緣,上面近光滑,偶被極細毛,下面被白色伏毛,脈腋有黃褐色毛叢,側脈5-7對,弧形平行排列;葉柄長1cm左右?;ㄏ热~開放,成傘形花序,簇生于小枝頂端,其下具數片芽鱗狀苞片;花??;花萼4,不顯著;花瓣4,黃色;雄蕊4;子房下位。核果長橢圓形,長1.2-1.5cm,直徑7mm左右,無毛,成熟后紅色;果柄長1.5-2cm。種子長橢圓形,兩端鈍圓。花期5-6月。果期8-10月。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宜選擇土質肥沃,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壤土栽培。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壓條繁殖和扦插繁殖。種子繁殖;秋季果熟期,采收個大、色紅的果實作種,剝去果肉,清洗出種子,與細沙分層貯藏越冬催芽。育苗移栽法:于次年3-4月春播,按行距30cm開漢條播,播后覆土蓋草,澆水,保持土壤潮濕,出苗后,去掉蓋草,加強除草,松土,施肥,當年苗高30-60cm時,可進行移栽,定植時按行株距2m×2m。開穴栽種。直播法:在栽培地按行株距2m×2m,開穴施肥下種,每穴播種了3-4粒,覆土1-2cm。壓條繁殖:秋季收果后,將近地面的2、3年生枝條彎曲至地面,在近地面處將枝條切割至木質部1/3并埋入土中,上覆15cm厚砂壤土。于第2年冬或第3年春將已長根的壓條與母株分離即可移植。扦插繁殖:于5月中、下旬,在優(yōu)良母株上剪取枝條,將木質化的枝條剪成長15-20cm的扦條,在沙床上按行株距20cm×8cm扦插,蓋薄膜保溫,上搭蔭棚遮光,澆水保濕,除草施肥,翌年早春移植。

    田間管理 定植后每年中耕除草4-5次;5、6月增施過磷酸鈣,促進花芽分化,提高座果率,冬季增施臘肥,亦能平衡結果大小年差異。夏季培土1次,以防倒伏。幼樹高約40-60cm時,2月間打去頂梢,選留3-4個主枝,再在職主枝上選留3-4個副主枝,形成自然開心形。幼樹以整形為主,修剪為輔。又因山茱萸長、中短果枝均以頂端花芽結果為主,各類果枝不宜短截。成年樹于春、秋兩季修剪,調節(jié)生長與結果之間的矛盾,更新結果枝群,保留生長枝,進行短截,促進分枝。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灰色膏藥病,成年植株易發(fā)生,由介殼蟲傳染,發(fā)病初期噴1:1:100波爾多液保護。炭疽病,于6月上旬發(fā)病為害果實,防治方法參見灰色膏藥病。白粉病,為害植株,發(fā)病初期噴50%托布津1 000倍液。蟲害有蛀果蛾為害果實,在成蟲羽化盛期噴2.5%溴氰菊脂5 000倍液防治;還有木掩尺蠖、磊蓑蛾為害。

    性狀

    肉質果皮破裂皺縮,不完整或呈扁筒狀,長約1.5cm,寬約0.5cm。新貨表面為紫紅色,陳久看則多為紫黑色,有光澤,基部有時可見果柄痕,頂端有一圓形宿萼痕跡。質柔潤不易碎。無臭,味酸而澀苦。以無核、皮肉肥厚、色紅油潤者佳。

    性狀鑒別 果肉呈不規(guī)則片狀或囊狀,長1-1.5cm,寬0.5-1cm。表面紫紅色至紫黑色,皺縮有光澤。頂端有的有圓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質柔軟。氣微,味酸,澀,微苦。

    以肉厚、柔軟、色紫紅者為佳。

    顯微鑒別 果肉橫切面:外果皮為1列略扁平的表皮細胞,外被較厚的角質層。中果皮寬廣,為多列薄壁細胞,大小不一,細胞內含深褐色色素塊,近內側有8個維管束環(huán)列。近果柄處的橫切面常面有石細胞和纖維束。

    毒性

    果肉及果核水煎劑作急性毒性實驗,結果兩者毒性都很低,果肉LD50為53.55g(生藥)/kg,果核LD50為90.8g(生藥)/kg。

    化學成分

    山茱萸果肉含鞣質成分:山茱萸鞣毛(cornus-tannin)1、2、3[1],山茱萸鞣質1即是異訶子素(isoterchebin)[2]又名菱屬鞣質(trapain)[4],山茱萸鞣質2即是新嗩吶草素Ⅱ(tel-limagrandinⅡ)[2],山茱萸鞣質2即是新嗩吶草素Ⅰ(tellima-grandinⅠ)[2];(木來)木鞣質(cornusiin)A、B、C、[2]、G[3],丁子香鞣質(eugeniin),路邊青鞣質D(geminD)以及2,3-二-O-沒食子酰葡萄糖(2,3-di-O-glloy-β-D-glucose),1,2,3-三-O-沒食子酰葡萄糖(1,2,6-tri-O-galloyl-β-D-glucose),1,2,6-dg -O-D-glucose),1,2,6-三-O-沒食子酰葡萄糖(1、2、6-tetro-O-galloyl-β-D-glucose)[2]。又含糖甙成分;山茱萸裂甙(cornuside)[3],莫羅忍冬甙(morroniside),7-O-甲基莫羅忍冬甙(7-O-methylmorroniside),馬錢子甙(loganin),當藥甙(sweroside)。還含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蔗糖(su-crose),熊果酸(ursolic acid)[5],沒食子酸(gallic acid),蘋果酸(malic acid),酒石酸(tartaric acid)及維生素A(vitamin A)[6]等。又含押發(fā)油,從中分離得到9個單萜烴、6個倍半萜烴、5個脂肪烴,7個單萜酯和個脂肪醇,4個單萜醛及酮,3個脂肪醛及酮,4個酸18個酯和15個芳香化合物,其中含量較多的主要成分有:異丁醇(isobutyl alcohol),丁醇(butanol),異戊醇(isoanyl alcohol),順式的和反式的蓄謀樟醇氧化物(linalool ),糠醛(furfural),β-苯已醇(β-phenyl ethylalcohol),甲基丁香油酚(methyl eugenol),欖香脂素(elemicin),異細辛縭(isoasarone),棕櫚酸已酯(ethylpalmitate),油酸已酯(ethyloleate),亞油酸已酯(ethyllinoleate),桂皮酸芐酯(benzyl cinnamate),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王古)(王巴)烯(copaene),α-松油醇(α-terpi-neol),α-姜黃烯(αcurcumene),茴香腦(anethole),4-甲氧基-1,2-苯并間二氧雜環(huán)戊烯(4-methoxy-1,2-benzodioxole),細辛醚(asaricin),馬兜鈴酮(aristolone),已基香草醛(ethylvanillin),亞麻酸已酯(ethyllinolenate),胡薄荷酮(pulegone),黃樟醚(safrole)[7]等。核中含亞油酸(linoleic acid),油酸(ole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亞麻酸(linolenic acid),月桂酸(lauric acid)[8]等脂肪酸和鐵、鋁、銅、鋅、硼、磷等21種元素[9]。果肉及核中均含蘇氨酸(threonine),纈氨酸(valine),亮氨酸(leuc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組氨酸(histidine),賴氨酸(lysine),絲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酪氨酸(tyrosine),精氨酸(argin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等14種氨基酸,核中還另有蛋氨酸(methionine),脯氨酸(proline),胱氨酸(cystine)[9]。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 果實煎劑在體外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而對大腸桿菌則無效。煎劑(1:1)對志賀氏痢疾桿菌的抑菌圈,直徑可達13-18mm(平板環(huán)杯法)。從山茱萸鮮果肉中可得一黑紅色酸味液體,對傷寒、痢疾細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劑(1:3)在試管內對堇色毛癬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降血糖作用 2.1對正常大鼠血糖的影響 遠交系Wistar雄性大白鼠,體重150-200g,36只均分4組。1組為對照組,其余3組為藥物組,分別5、7.5、15g/(kg,d)藥物(山茱萸成熟果肉。碾細后用70%乙醇回流提取,制浸膏1ml(相當于3.5g生藥)ig。藥物組與對照組血糖值無明顯差異。另曾以50g/kg藥物對大鼠ig1周,結果也未見對正常大鼠血糖值有明顯影響。

    2.2對腎上腺素性大鼠高血糖的影響 大鼠24只,均分3組,禁食2小時后,正常對照組和造型對照組ig給水,給藥組ig給山茱萸7g/kg。給藥后1小時,造型對照組大鼠sc生理鹽水;造型對照組和給藥組大鼠sc腎上腺0.25mg/kg。注射后135分鐘取血測定血糖??梢娚杰镙怯忻黠@的對抗腎上腺素性高血糖的作用。

    2.3對四氧嘧啶性大鼠高血糖、肝糖原、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的影響大鼠24只,均分3組。1組為正常對照組,另2組于大鼠舌下iv30mg/kg的四氧嘧啶生理鹽水溶液,其中一組每日ig山茱萸7g/kg。實驗結果表明,山茱萸對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有明顯影響(P<0.05),有一定的升高大鼠肝糖原的作用,但對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無明顯影響。

    2.4對偶氮磺胺性大鼠糖尿病的影響 采用Wistar系雄性大白鼠。動物停食45小時后按50-65mg/kgiv偶氮磺胺誘發(fā)糖尿病。將八味地黃丸制成相應干浸膏劑和粉劑,其它組分則制成粉劑。山茱萸除制成乙醚提取劑(COE)并且進一步分離出其他的3個亞組分:COEfr-1、COE一fr-2、COE-rf-3。然后,再從COE-fr-2中制得三種結晶一魚肝酸油、烏索酸和2-a-羥烏索酸,前兩種供實驗使用,山茱萸及八味地黃丸的粉劑為2g/kg,COE1g/kg,COE的3個亞組分及魚肝油酸和烏索酸分別為0.5g/kg。給藥的方法是:動物靜脈注射偶氮磺胺(Streptozotocin)后lh開始po給藥,以后每天2次,共給藥6次,于最后1次給藥后3小時時從腹腔大靜脈取血進行血糖測定。同時測定尿糖以及動物20小時的飲水量和尿量。實驗結果表明,以八味地黃丸的粉劑和其中的山茱萸抗糖尿病的效果最為明顯,山茱萸粉劑給藥后,動物20小時的飲水量為23.3±2.8,與對照組(46.4±50)相比,差異非常顯著(P<0.0001=。血糖(mg/dl)及尿糖含量(mg/20小時尿)分別為393.3±28.7和2553.0±205.1與對照組相比(470.0±21.3和4733.7±389.5)具有明顯差異前者P<0.05,后者P<0.0001=。八味地黃丸粉劑的降血糖和尿糖的作用也非學明顯,而其干浸膏則無明顯效果。在山茱萸的乙醚提取劑中,尤其COE-fr-2的活性最強。COE-fr-2給藥后,動物20小時的飲水量和尿量分別為13.8±3.4和13.5±1.9,與對照組相比(50.0±3.2和36.7±3·0)差異均非常顯著(P<0.001=,血糖及尿糖含量分別為227.2±25.3和978.2±167·8與對照組相比(403.3±36.6和2916.8±55.4),均具有顯著的差異(前者P<0.05,后者P<0.0001=,另外,COE和COE-fr-l也有明顯的降尿糖作用,而COE和COE-fr-2有降低動物體重的趨勢。對從COE-fr-2中分離制得的魚肝酸油和烏索酸,雖然兩者均可顯著地減少動物20小時的飲水量和尿量,但只有烏索酸可以明顯地降低血糖和尿糖。烏索酸給藥后,動物的血糖和尿糖含量分別為294.2±37.2和1175.5±249.2,與對照組相比(513.2±35.4和3013.3±404.2)具有非常顯著的差別(P<0.0001)2.5對高血糖大鼠全血粘度的影響 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ig山茱萸7g/kg1周后,尾靜脈取血測定血糖。再用40mg/kg戊巴比妥鈉溶液麻醉,肝素抗凝,腹主動脈取血,測定全血粘度。

    2.6對高血糖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響 山茱萸7h/kg,末次ig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后2小時,以3.8%枸櫞酸鈉9:l比例抗凝,腹主動脈取血,制備富血小板和貧血小板血漿,用ADP為致聚劑,測定藥物對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響。結果山茱萸組的血小板抑制聚集率為44.6%(P<0.00013. 對免疫系統(tǒng)的作用3.1對免疫器官重量的影響 雄性ICR小鼠40只,隨機分為4組,實驗組連續(xù)5dig山茱萸10.20g/kg(水煎劑);對照組每天給予同樣量水,陽性對照組于d3開始,連續(xù)3dip環(huán)磷酰胺50mg/kg。末次給藥后24h,放血處死動物,摘取小鼠胸腺、脾臟及肝臟并稱其濕重計算各臟器的指數。山茱萸降低小鼠的胸腺指數,對肝臟、脾臟影響不顯著。

    3.2對碳性粒廓清速率的影響取雄性ICR小鼠,山茱萸及環(huán)磷酰胺的給藥劑量及方式同上。末次給藥后24h,按文獻方法計算小鼠的廓清指數(K)及校正廓清指數(a)。結果不同劑量的山茱萸組K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3.3對小鼠血清抗體的影響3.3.1對溶血素抗體的影響 雄性NIH小鼠,給藥組于綿羊紅細胞(SRBC)致敏前第2d始,連續(xù)5dig山茱萸5.10g/kg,陽性對照組ip環(huán)磷酰胺25mg/kg,每次給藥后24h,按比色法測定并計算樣本的HC50。由表6可見,山茱萸10g/kg明顯升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抗體含量,山茱萸5g/kg作用不顯著。

    3.3.2對抗體IgG含量的影響 BALB/C小鼠,雌雄兼用,山茱萸的給藥劑量同上,陽性對照組于實驗組給藥d4開始,連續(xù)2dip環(huán)磷酰胺100mg/kg。末次給藥后24h,小鼠眼眶采血,分離血清,按瓊脂單向擴散法測IgG含量,IgG含量,以沉淀環(huán)直徑表示。不同劑量山茱萸勻能顯著升高小鼠血清IgG含量。

    3.4對SRBC所致遲發(fā)型足墊反應的影響 取雄性昆明種小鼠,實驗組于SRBC致敏前1d給藥,山茱萸的給藥劑量及方式同3,末次給藥后lh抗原攻擊,24h后測小鼠左右足墊的厚度差及重量差,結果山茱萸5,10g/kg均抑制SRBC所致小鼠遲發(fā)型足墊腫脹。

    3.5對DNCB所致接觸性皮炎的影響3.5.1攻擊前給藥對接觸性皮炎的影響 取雌性NIH鼠,實驗組于DNCB致敏后d6開始,連續(xù)5dig山茱萸10,20d/kg,末次給藥后6h,以DNCB涂于小鼠右耳進行攻擊,16h后剪下兩耳,以直徑9mm打孔器打下耳片,以右耳的增重表示接觸性皮炎的程度,結果不同劑量山茱萸對小鼠的耳廓腫脹均表現明顯的抑制作用。

    3.5.2攻擊后給藥對接觸性皮炎的影響 雄性NIH小鼠56只,隨機分為7組,實驗方法同文獻,于DNCB致敏后dl0,給藥組于抗原攻擊后不同時間ig山茱萸20g/kg。山茱萸于攻擊后3-15小時給藥均能明顯抑制DNCB所致小鼠接觸性皮炎。

    山茱萸總甙體內外用藥,對小鼠均為免疫抑制作用;熊果酸體外試驗能殺死培養(yǎng)的小鼠淋巴細胞,使失去淋轉,IL-2生成和LAK細胞產生的能力,但如腹腔注射熊果酸,對小鼠的上述指標均明顯提高。

    4.抗休克作用4.1對頸動脈血壓的影響 取1.5-3.5kg健康家兔,雌雄不拘,隨機分為二組,甲組為實驗組,乙組為對照組。在2%普魯卡因局麻下行頸動脈剝離,插管,接Rm-600型四導生理記錄儀,耳靜脈注射312u/(m1,kg)肝素。然后開始股動脈緩慢放血,使血壓降到50mmHg以下。由于家兔的代償機能,停止放血后血壓可自動回升。若回升較高時,則再次放血,使血壓維持在60mmHg以下,持續(xù)lh,并記錄休克期各項觀察指標數值,然后甲組給1g/ml山茱萸注射液頸部皮下淺靜脈點滴,給藥速度為36滴/min;乙組給等量生理鹽水靜脈點滴。山茱萸注射液pH為7.68,生理鹽水pH為7.5。30分鐘后再取標本,并記錄治療后各項觀察指標數值,終止觀察。實驗結果發(fā)現:甲組由休克期平均49.73±7.25mmHg上升為87.64±7.13mmHg,上升幅度為39.43±9.97mmHg;乙組由休克期平均55.46±8.57mmHg上升為68.61±17.6mmHg,上升幅度為13.15±12.12mmHg。兩組有顯著差異,t=61.8,P<0.001。

    4.2對血壓心搏波振幅的影響 上述實驗的甲組由休克期平均1.42±0.7mm增大為4.03±1.11mm,增大幅度為2.61±0.72mm;乙組由體克期平均1.88±0.9mm增大至2.35±0.87mm,增大幅度為0.57±0.93mm。兩組有顯著差異,t=5.36,P<0.001。

    5.抑制炎癥反應作用5.1抑制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雄性昆明種小鼠,體重18-22g。陽性對照組每日ig阿斯匹林50mg/kg;給藥組每日ig山茱萸5,10g/kg(水煎劑含生藥1g/ml),連續(xù)5d;空白對照組每日給予等量的水,末次給藥后lh,各鼠尾iv0.5%Evans藍5ml/kg,5min后ip0.7%醋酸10ml/kg,間隔30min后將小鼠放血處死,用蒸餾水多次沖洗腹腔,收集沖洗液并稀釋至10ml放置lh,用751型分光光度計610nm處比色,由Evans藍吸收的標準曲線染料滲出量,結果對照組、阿斯匹林組、山茱萸5.10g/kg組染料滲出量(ug/ml)分別為91±1.6,4.9±2.5(P<0.01),5.3±2.0(P<0.01),5.5±2.8(P<0.01)(x±S,n=10)??梢姴煌瑒┝可杰镙菍Υ姿嵋鸬拇笫蟾骨幻氀芡ㄍ感栽黾泳忻黠@抑制作用。

    5.2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腫脹雄性昆明種小鼠,體重18-22g,給藥組連續(xù)5dig山茱萸10.20g/kg,末次給藥后1h,將二甲苯30ul涂于小鼠右耳廓,左耳廓作對照,2小時后剪下耳廓并以直徑9mm打孔器取下耳片,稱重。結果對照組、山茱萸10.20g/kg組小鼠左右耳廓重量差(mg)分別為18.2±4.5,9·9±4.5(P<0.01),11.3±4.3(P<0·01),(n=10)。表明山茱萸顯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腫脹。

    5.3抑制致炎劑引起的大鼠足墊腫脹 雄性SD大鼠,體重120-160g,陽性對照組、給藥組分別連續(xù)5dig阿斯匹林50mg/kg及山茱萸5g/kg,末次給藥后l小時,于大鼠右后足墊scl%角叉菜膠成新鮮蛋清0.1ml,致炎后每小時以千分卡測量一次足墊腫脹度(mm),結果山茱萸5g/kg對蛋清所致腫脹具有明顯抑制作用,而對角叉菜膠所致足墊腫脹僅在1小時時抑制作用顯著。

    5.4抑制大鼠棉球肉芽組織增生 雄性Wistar大鼠,體重150-220g,乙醚麻醉,于兩側前肢腋窩下各埋植20mg重消毒棉球一個,陽性對照組、給藥組分別連續(xù)sc氫化可的松10mg/kg及ig山茱萸5,10g/kg,大鼠于d8放血處死,剝離肉芽組織,80℃烘烤3小時后稱重,并同時取各鼠胸腺、腎上腺稱重。由表12可見山茱萸明顯抑制大鼠棉球肉芽組織增生,對胸腺及腎上腺重量無顯著影響。

    5.5降低大鼠腎上腺內抗壞血酸含量 取肉芽腫試驗所用大鼠右側腎上腺,制成勻漿后按2,4一二硝基苯肼顯色法測定其中抗壞血酸含量。山茱萸5,10g/kg均使大鼠腎上腺內抗壞血酸含量明顯降低。

    5.6對大鼠炎癥組織內PGE含量的影響 雄性SD大鼠,體重150-180g。給藥組、陽性對照組分別連續(xù)5dig山茱萸10g/kg或消炎痛50mg/kg,末次給藥后30分鐘,于各鼠右后足墊scl%角叉菜膠0.1ml,3小時后處死,將右后足自踝關節(jié)上lcm處剪下稱重,剝皮后置于5ml生理鹽水中浸泡lh,取上清液0.15ml加入0.5mol/L氫氧化鉀甲醇液1ml,在50℃水浴異構化20min,加甲醇2.5ml,于278nm處測定紫外吸收值(△A),以每克炎癥組織相當的吸收值表示PGE含量,結果山茱萸10g/kg對大鼠致炎足重量及其PGE含量均無明顯影響。

    6.抗癌作用 取健康的小白鼠接種腹水癌細胞液0.1ml。7-8d后生長癌液較多,抽出癌液加一滴至玻璃片上,并加一滴20%山茱萸煎劑及一滴伊紅臺氏溶液,在顯微鏡下觀癌細胞的死亡情況,如被殺死則細胞染成紅色,未死則仍為無色透明狀。對照的正常細胞為唾液腺細胞和精巢細胞。實驗結果表明,山茱萸能夠殺死全部癌細胞;精巢細胞亦有同樣作用,但對唾液腺細胞僅有小部分被殺死。

    7.其他作用 早年曾報告,流浸膏對麻醉犬有利尿作用,且能使血壓降低,對正常家兔血糖無影響。上述酸性液,對蛙、小鼠、大鼠、兔的毒性不大,對體重和血象無影響,可致兔胃粘膜輕度充血,但對兔結膜無作用。山茱萸甙毒性很低,不溶血,但有較弱的興奮副交感神經的作用, 本品具抗氧化作用。

    炮制

    山萸肉:洗凈,除去果核及雜質,曬干。酒山萸:取凈山萸肉,用黃酒拌勻,密封容器內,置水鍋中,隔水加熱,燉至酒吸盡,取出,晾干(山萸肉每100斤,用黃酒20-25斤)。蒸山萸:取凈山萸肉,置籠屜內加熱蒸黑為度,取出,曬干。

    鑒別

    薄層層析:取本品粉末約1g,加乙醚回流脫脂2小時,再用石油醚(60-90℃)回流提取4小時,提取液回收溶劑后,用氯仿-無水乙醇(1:1)混合溶劑溶解供點樣。另取熊果酸對照品,用氯仿-無水乙醇(1:1)混合溶劑制成對照品溶液。將兩溶液分別點樣在同一硅膠G薄層反上,以環(huán)已烷-氯仿-醋酸乙酯(20:5:8)展開,晾干,噴10%硫酸乙醇試劑,110℃烘5分鐘顯色,供試品溶液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相同位置,有相同紫紅色斑點。

    歸經

    歸肝;腎經

    性味

    味酸;性微溫

    注意

    凡命門火熾,強陽不痿,素有濕熱,小便淋澀者忌服?!侗静萁浖ⅰ罚恨崬橹?。惡桔梗、防風、防己。

    功能主治

    補益肝腎;收斂固脫。主腰頭暈目眩;耳聾耳鳴;腰膝酸軟;躚精滑精;小便頻數;虛汗不止;婦女崩漏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

    各家論述

    1.《澠水燕談錄》:山茱萸能補骨髓者,取其核溫澀能秘精氣,精氣不泄,乃所以補骨髓。今人剝取肉用而棄其核,大非古人之意,如此皆近穿鑿,若用《本草》中主療,只當依本說?;騽e有主療,改用根莖者,自從別方。

    2.《本經》云,止小便利,以其味酸,觀八味丸用為主藥,其性味可知矣。

    3.《醫(yī)學入門》:山茱萸本澀劑也,何以能通發(fā)邪?蓋諸病皆系下部虛寒,用之補養(yǎng)肝腎,以益其源,則五臟安利,閉者通而利者止,非若他藥輕飄疏通之謂也。

    4.《本草經疏》:山茱萸治心下邪氣寒熱,腸胃風邪、寒熱頭風、風去氣來、鼻塞、面皰者,皆肝腎二經所主,二經虛熱,故見前證。此藥溫能通行,辛能走散,酸能入肝,而斂虛熱,風邪消散,則心下腸胃寒熱自除,頭目亦清利而鼻塞面皰悉愈也。逐寒濕痹者,借其辛溫散結,行而能補也。氣溫而主補,味酸而主斂,故精氣益而陰強也。精益則五臟自安,九竅自利。又腎與膀胱為表里,膀胱虛寒,則小便不禁,耳為腎之外竅,腎虛則耳聾;肝開竅于目,肝虛則邪熱客之而目黃;二經受寒邪,則為疝瘕,二臟得補,則諸證無不瘳矣。

    5.《藥品化義》:山茱萸,滋陰益血,主治目昏耳鳴,口苦舌干,面青色脫,汗出振寒,為補肝助膽良品。夫心乃肝之子,心苦散亂而喜收斂,斂則寧靜,靜則清和,以此收其渙散,治心虛氣弱,驚悸怔忡,即虛則補母之義也。腎乃肝之母,腎喜潤惡燥,司藏精氣,借此酸能收脫,斂水生津,治遺精,白濁,陽道不興,小水無節(jié),腰膝軟弱,足酸疼,即子令母實之義也。

    6.《本草新編》:人有五更泄瀉,用山茱萸二兩為末,米飯為丸,臨睡之時,一刻服盡,即用飯壓之,戒飲酒行房,三日而泄瀉自愈。蓋五更泄瀉,乃腎氣之虛,山茱萸補腎水,而性又兼澀,一物二用而成功也。推之而精滑可止也,小便可縮也,三蟲可殺也?;蛞缮杰镙切詼兀幪摶饎诱?,不宜多服。夫陰虛火動,非山茱萸又何以益陰生水,止其龍雷之虛火哉。凡火動起于水虛,補其水則火自降,溫其水則火自安,倘不用山茱萸之益精溫腎,而改用黃柏、知母瀉水寒腎,吾恐水愈干而火愈燥,腎愈寒而火愈多,勢必至下敗其脾而上絕其肺,脾肺兩壞,人有生氣乎。故山茱萸正治陰虛火動之藥,不可疑其性溫而反助火也。

    7.《本經逢原》:山茱萸詳能發(fā)汗,當是能斂汗之誤。以其酸收,無發(fā)越之理。仲景八味丸用之,蓋腎氣受益,則封藏有度,肝陰得養(yǎng),則疏泄無虞,乙癸同源也。

    8.《醫(yī)學衷中參西錄》:山茱萸,大能收斂元氣,振作精神,固澀滑脫。收澀之中兼具條暢之性,故又通利九竅,流通血脈,治肝虛自汗,肝虛脅疼腰疼,肝虛內風萌動,且斂正氣而不斂邪氣,與其他酸斂之藥不同,是以《本經》謂其逐寒濕痹也。其核與肉之性相反,用時務須將核去凈。近閱醫(yī)報有言核味澀,性亦主收斂,服之恒使小便不利,椎破嘗之,果有有澀味者,其說或可信。凡人元氣之脫,皆脫在肝。故人虛極者,其肝風必先動,肝風動,即元氣欲脫之兆也。又肝與膽,臟腑相依,膽為少陽,有病主寒熱往來;肝為厥陰。虛極亦為寒熱往來,為有寒熱,故多出汗。萸肉既能斂汗。又善補肝,是以肝虛極而元氣將脫者,服之最效。愚初試出此藥之能力,以為一己之創(chuàng)見,及詳觀《神農本經》山茱萸原主寒熱,其所主之寒熱,即肝經虛極之寒熱往來也。《本經》: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痹,去三蟲?!独坠谥苏摗罚簤言獨猓鼐??!秳e錄》:腸胃風邪,寒熱疝瘕,頭風,風氣去來,鼻塞,目黃,耳聾,面皰,溫中,下氣,出汗,強陰,益精,安五臟,通九竅,止小便利,明目,強力。

    9.《藥性論》:治腦骨痛,止月水不定,補腎氣,興陽道,添精髓,療耳鳴,除面上瘡,主能發(fā)汗,止老人尿不節(jié)。

    10.《日華子本草》:暖腰膝,助水臟,除一切風,逐一切氣,破癥結,治酒皶。

    11.《珍珠囊》:溫肝。

    12.《本草求原》:止久瀉,心虛發(fā)熱汗出。

    摘錄《中華本草》《全國中草藥匯編》:山茱萸拼音注音Shān Zhū Yú別名

    萸肉、山萸肉、藥棗、棗皮。

    來源

    為山茱萸科燈臺樹屬植物山茱萸Cornusofficinalis Sieb.et Zucc.,[Macrocarpium officinale(Sieb. Et Zucc.)Nakai]以除去種子的果實入藥。秋季霜降后,果實變紅時采摘,用炭火烘焙至適度,去種子,再曬干,即為山萸肉。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灌木叢中,分布于山西、陜西、山東、安徽、浙江、河南、四川等省。

    原形態(tài)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約4米。樹皮淡褐色,成薄片剝裂。枝皮灰棕色,小枝無毛。單葉對生,具短柄;葉片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5~12厘米,寬3~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或楔形,全緣,上面蔬生平貼毛,下面粉綠色,毛較密,側脈6~8對,脈液有黃褐色毛叢。夏季先葉開黃色花,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基部具4個小型苞皮,花萼裂片4,不明顯;花瓣4,長約3毫米;雄蕊4,與花瓣互生;子房下位,2室,花柱1。核果長橢圓形,光滑,熟時紅色,果梗細長,果皮干后呈網紋狀。種子長橢圓形,兩端鈍圓。

    栽培

    喜陽光、宜肥沃疏松的砂質壤土種植。用種子繁殖,播前應行催芽,即選無病、飽滿子種,于向陽排灌方便的地方,挖長6尺、寬3尺、深8寸的坑。每坑放子種100斤。將坑整平后,先鋪細沙一層,上鋪一層種子,再放一層細沙,如此反復鋪放三層,最上一層鋪沙1寸以上,坑口留4寸深,以利保墑。春季萸芽長1分許下種,條播,行距0.8~1尺;點播,每簇2~3粒,播后約一周出苗。移栽是在第二年秋末進行,行株距約7~8尺。

    化學成分

    果實含山茱萸甙(即馬鞭草甙cornin或verbenalin)、番木虌甙(loganin)、皂甙、鞣質、維生素A樣物質、沒食子酸、蘋果酸、酒石酸及一種熔點為245的結晶性酸。

    藥理作用

    1.動物實驗證實山茱萸有利尿降壓作用。

    2.山茱萸能能對抗組胺、氧化鋇及乙酰膽堿所引起的腸管痙攣。

    3.抑菌實驗;山茱萸在體外對志賀氏痢疾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4.山茱萸對于因化學療法及放射線療法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

    炮制

    酒山萸 將揀凈去核的山萸肉,用黃酒拌勻,放罐內或其他容器內,封嚴,放在加水的鍋中,蒸至酒被吸盡,取出晾干(每100斤用黃酒20斤)。

    蒸山萸 將揀凈去核的山萸肉,放罐內或籠屜等容器內封嚴,放在加水的鍋中,蒸至外面呈黑色時,取出晾干。

    性味

    酸、澀,微溫。

    功能主治

    補益肝腎,澀精止汗。頭暈目眩,耳聾,自汗,腰膝酸軟,陽痿,遣精,尿頻。

    用法用量

    1~3錢。

    復方

    1.腎虛腰痛,陽痿遣精;山茱萸、補骨脂、菟絲子、金櫻子各4錢,當歸3錢,水煎服。

    2.自汗;山茱萸、黨參各5錢,五味子3錢,水煎服。

    3.汗出不止;山茱萸、白術各5錢,生龍骨、生牡蠣各1兩(先煎),水煎服。

    4.遣尿;山茱萸、丹皮、茯苓、覆盆子(酒炒)、肉桂、附片(鹽炒)、甘草各1錢。水煎服。

    5.老人尿頻失禁;山茱萸3錢,五味子1.5錢,益智人2錢,水煎服。

    備注

    山茱萸別名棗皮云南地區(qū)產一種滇棗皮,又名酸棗皮,西西果皮,為鼠李科棗屬滇刺棗Zizy-phus mauritiana Lam.的果皮,四川德昌、會理等地有一種土棗皮,則為薔薇科櫻桃屬植物雕核櫻pru-nus pleiocerasus Koehne的果皮,均應注意鑒別。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更多中藥材
  • 《中國藥典》:檳榔拼音注音Bīnɡ Lɑnɡ別名榔玉、賓門、青仔、國馬、檳楠、尖檳、雞心檳榔英文名SEMEN ARECAE來源本品為棕櫚科植物檳榔Areca catechu L. 的干燥成熟種子。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實,用水煮后,干燥,除去......
  • 《中藥大辭典》:檳榔花拼音注音Bīnɡ Lɑnɡ Huā出處《中藥志》來源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雄花蕾。夏季采集。曬干,去梗。生境分布產于廣東等地。性狀干燥的雄花蕾,粒大如米而瘦,表面土黃色至淡棕色。氣無,味淡。功能主治①《中藥志》:“為芳香健......
  • 拼音注音Bō Yè Zǐ Jīn Niú別名小涼傘、千年不出山、矮腳涼傘、小部傘、不出林、小矮地茶、小獅子頭、鐵羅傘來源藥材基源:為紫金??浦参锛毩_傘的全株。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disia affinis Hemsl.采收和儲藏:夏、秋......
  • 別名痢疾草來源菊科波斯菊Coreopsis tinctoria Nutt.,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各地引種栽培。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化濕。主治急、慢性痢疾,目赤腫痛;外用治癰瘡腫毒。用法用量全草1~2兩,水煎服;外用鮮全草加紅糖適量......
  • 《中藥大辭典》:波棱瓜拼音注音Bō Lénɡ Guā別名色爾格美多(藏名)出處《西藏常用中草藥》來源為葫蘆科植物波棱瓜的果實。9~10月采收,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林下。分布我國西南及西藏等地。原形態(tài)草質藤本。莖細長,攀援。葉互生,心狀闊卵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