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馬尾伸筋

    《中藥大辭典》:馬尾伸筋拼音注音Mǎ Wěi Shēn Jīn別名

    牛尾菜(《救荒本草,),大順筋藤(《植物名實圖考》),大伸筋(《中藥志》),百部伸筋、水搖竹、伸筋草、龍須草、牛尾伸筋、牛尾節(jié)、牛尾卷、水球花、大葉伸筋、牛尾蕨(《湖南藥物志》)。

    出處

    《江西中藥》

    來源

    為百合科植物長葉牛尾菜根莖。6~8月采挖,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林緣或林內(nèi)。我國秦嶺以南地區(qū)均有分布。產(chǎn)廣西、湖南、湖北、江西、陜西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攀援狀。莖細(xì)長,有縱條,無皮刺。葉互生;卵形、長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6~9厘米,寬2.8-6.5厘米,先端漸尖或突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兩面光滑無毛;葉柄基部具卷須2根?;▎涡?,異株;花序傘形;腋生;花被6片,離生,向外反折;雄花有雄蕊6,較花被裂片為短;雌花較雄花小,退化雄蕊線形,子房球形,柱頭3裂。漿果球形,黑色?;ㄆ?月。

    性狀

    干燥根莖略彎曲,呈結(jié)節(jié)狀,上面具莖痕,下面具多數(shù)細(xì)長的根,長12~32厘米,徑1~3毫米,表面黃白色或黃棕色,有細(xì)皺紋。質(zhì)韌,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白色,有黃白色木心。氣無,味微苦,帶粘性。

    炮制

    用水洗凈、稍潤,切片,曬干。

    性味

    苦,平。

    ①《江西中藥》:"味淡。"

    ②《湖南藥物志》:"甘,平。無毒。"

    功能主治

    舒筋活血,通絡(luò)止痛。治腰腿筋骨疼痛。

    ①《植物名實圖考》:"治筋骨,通關(guān)節(jié)。"

    ②《江西中藥》:"治腰痛及胯、腿等痛癥。"

    ③《湖南藥物志》:"舒筋活血,補(bǔ)氣通絡(luò)。治腰痛,關(guān)節(jié)痛,閉經(jīng)。"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4錢;或浸酒。

    復(fù)方

    治關(guān)節(jié)廟:牛尾菜五錢,路邊荊一兩,老鼠刺一兩,豨薟草五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馬尾伸筋拼音注音Mǎ Yǐ Shēn Jīn別名

    大伸筋、百部伸筋、水搖竹、伸筋草、龍須草、牛尾伸筋、牛尾節(jié)、牛尾卷、水球花、大葉伸筋、牛尾菜、分筋草、藍(lán)繡球

    英文名rhizome of Whiteback Greenbrier出處

    出自《江西中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白背牛尾菜的根及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milax nipponica Miq.[S.herbacea L.var. nipponica(Miq.)Maxim.]

    采收和儲藏:6-8月采挖,洗凈,涼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下、水旁或山坡草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化東及遼寧、臺灣、河南、湖南、廣東、四川和貴州。

    原形態(tài)

    白背牛尾菜 多年生草本。直立或稍攀援。有根莖。莖細(xì)長,中空,有少量髓,干后凹癟而具槽,無刺。葉互生;葉柄長1.5-4.5cm,脫落點位于上部,葉柄基部具一對卷須;葉片卵形至長圓開,長4-20cm,寬2-14cm,先端漸尖,基部淺心形至近圓形,下面蒼白色且通常具粉塵狀微柔毛?;▎涡裕愔?;傘形花序腋生,花序托膨大,小苞片極小,早落;花被片6,離生,長約4mm,盛開時反折,綠黃色或白色;雄花有雄蕊6,花絲明顯長于花藥,花藥短于1mm;雌花與雄花大相似,具6枚退化雄蕊,子房3室,柱頭3裂。漿果球形,直徑6-7mm,熟時黑色,有白色粉霜?;ㄆ?-5月,果期8-9月。

    性狀

    性狀鑒別 根莖結(jié)節(jié)狀,略彎曲,下側(cè)著生多數(shù)細(xì)根。根長12-32cm,直徑1-3mm;表面黃白色或黃棕色,具細(xì)皺紋。質(zhì)韌,不易折斷。斷面白色,中央有黃色木心。氣無,味微苦,有粘性。

    化學(xué)成分

    地下部分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β-sito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新替告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甙(neotigenin-3-O-β-D-glucopyranoside),長葉牛尾菜甙(xmilanippin)A。

    炮制

    用水洗凈、稍潤,切片,曬干。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壯筋骨;利關(guān)節(jié);活血止痛。主腰腿疼痛;屈伸不利;月經(jīng)不調(diào);跌打傷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2g;或浸酒飲。

    各家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治筋骨,通關(guān)節(jié)。

    2.《江西中藥》:治腰痛及胯、腿等痛癥。

    3.《湖南藥物志》:舒筋活血,補(bǔ)氣通絡(luò)。治腰痛,關(guān)節(jié)痛,閉經(jīn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珠樹拼音注音Bái Zhū Shù別名滇白珠樹、小透骨草、透骨香、鉆骨風(fēng)、火炭子、透骨草[云南、貴州]、滿山香、滿天香、洗澡葉、冬綠樹來源為杜鵑花科白珠樹屬植物滇白珠Gaultheria yunnanensis (Fr......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皮拼音注音Bái Pí別名牛千斤來源衛(wèi)矛科白皮Euonymus tengyuehensis W. W. Smith,以皮入藥。生境分布貴州。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止血,生肌。主治刀傷。用法用量適量水磨濃汁搽患處。或研末撒......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皮柯拼音注音Bái Pí Kē別名滇白櫟、野檳榔來源殼斗科白皮柯Lithocarpus dealbatus Rehd.,以花序入藥。生境分布四川、貴州、云南。性味微苦、澀,溫。功能主治順氣消食,健胃殺蟲。主治食積腹脹,......
  • 《中藥大辭典》:白石榴根拼音注音Bái Shí Liu Gēn出處《福建中草藥》來源為石榴科植物白石榴或重瓣白石榴的根。性味《福建中草藥》:“苦澀,微溫?!肮δ苤髦戊铒L(fēng)濕,殺蟲。治風(fēng)濕痹痛,蛔蟲、寸白蟲、姜片蟲病。《福建中草藥》:“殺蟲收澀......
  • 《中藥大辭典》:白石榴花拼音注音Bái Shí Liu Huā出處《四川中藥志》來源為石榴科植物白石榴或重瓣白石榴的花瓣。5~6月花盛開時,摘下曬干。生境分布產(chǎn)四川。原形態(tài)①白石榴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約6米。小枝圓形或有微棱,枝端呈刺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