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大頭狗

    《中藥大辭典》:大頭狗拼音注音Dà Tóu Gǒu別名

    毫螭蟲、土蚱子、土螞蚱子(《中國農(nóng)作物病蟲圖譜》)。

    出處

    《陸川本草》

    來源

    為蟋蟀科昆蟲油葫蘆全蟲。秋季捕捉,用沸水燙死后烘干。

    生境分布

    常棲息于雜草內(nèi)或磚瓦、土塊下。晝伏夜出,性好斗。全國大部地區(qū)均有分布。

    原形態(tài)

    體長圓形,長約2厘米,雌者較大。體背面黑褐色,有光澤;腹面較淡。頭部有復(fù)眼1對,呈半球形突出,復(fù)眼的內(nèi)緣和兩頰黃褐色;觸角1對,細(xì)長,有時左右不對稱。前胸背板黑褐色,有2,月牙紋;翅2對,前翅淡褐色,有光澤,后翅黃褐色,尖端縱折露出腹端。中胸腹板的后緣有內(nèi)洼;足3對,后足的腿節(jié)甚粗壯。尾毛1對,褐色;雌者另有一產(chǎn)卵管,亦褐色,視之儼若3尾。

    性味

    《陸川本草》:"辛咸,溫。"

    功能主治

    《陸川本草》:"解毒。治流注。"

    用法用量

    內(nèi)服:每用5~9個研末,蜜糖調(diào)服。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大頭狗拼音注音Dà Tóu Gǒu別名

    毫離蟲、士蚱子、土螞蚱子

    英文名A kind of field cricket出處

    出自《陸川本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蟋蟀科動物油葫蘆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ryllus testaceus Walker.

    采收和儲藏:秋季捕捉,用沸水燙死后烘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常棲息于雜草內(nèi)或磚瓦、土塊下。晝伏夜出,性好斗。

    資源分布: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

    原形態(tài)

    油葫蘆,體長圓形,長約2cm,雌者較大。體背面黑褐色,有光澤;腹面較淡。頭部有復(fù)眼1對,呈半球形突出,復(fù)眼的內(nèi)緣和兩頰黃褐色;觸角1對,細(xì)長,有時左右不對稱。前胸背板黑褐色,有2條月牙紋;翅2對,前翅淡褐色,有光澤,后翅黃褐色,尖端縱折露出腹端。中胸腹板的后緣有內(nèi)洼。足3對,后足的腿節(jié)甚粗壯,尾毛1對,褐色;雌者另有一產(chǎn)卵管,亦褐色,視之儼若3尾。

    歸經(jīng)

    脾經(jīng)

    性味

    味辛;咸;性溫

    功能主治

    利水消腫;解毒。主水腫;小便不利;流注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研末,5-9只。

    各家論述

    《陸川本草》:解毒。治流注。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芭蕉葉拼音注音Bā Jiāo Yè出處《綱目》來源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葉片,全年可采。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芭蕉根“條。歸經(jīng)《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經(jīng)?!靶晕陡实?。①《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大寒,無毒?!阿凇督鞑菟帯罚骸?.....
  • 拼音注音Bā Jiāo Tóu別名芭蕉、牙蕉、板蕉來源芭蕉科芭蕉屬植物芭蕉Musa basjoo Sieb et Zucc.,以根、莖和花入藥。根及莖四季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干;夏秋采花蕾,多鮮用。性味淡,涼。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涼血......
  • 《中藥大辭典》:芭蕉子拼音注音Bā Jiāo Zǐ出處《食療本草》來源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種子。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芭蕉根“條。性味子生食:大寒;仁:性寒。注意子生食發(fā)冷病。功能主治子生食,止渴潤肺。蒸熟暴之令口開,春取仁,食之,通血脈,填骨髓......
  • 《中藥大辭典》:芭蕉根拼音注音Bā Jiāo Gēn別名芭蕉頭(《分類草藥性》)。出處《日華子本草》來源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根莖。全年可采。生境分布多栽培于庭園及農(nóng)舍附近。分布山東以至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原形態(tài)芭蕉(《漢書》文穎注),又名:巴且......
  • 《中藥大辭典》:芭蕉油拼音注音Bā Jiāo Yóu別名芭蕉汁(《衛(wèi)生雜興》),芭蕉樹水(《中級醫(yī)刊》(5):57,1959)。出處《日華子本草》來源為芭蕉科植物芭蕉莖中的液汁。于莖干近根部切一直徑約5厘米的小孔,即有灰黑色之液汁滲出,插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