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保嬰撮要》 鼻塞鼻衄

    作者: 薛鎧

    巢氏云∶鼻乃肺之竅,皮毛腠理,乃肺之主。此因風邪客于肺,而鼻塞不利者,宜用消風散,或用蔥白七莖入油,膩粉少許,擂攤絹帛上,掌中護溫貼囟門。因驚仆氣散,血無所羈而鼻衄者,用異功散加柴胡、山梔。左臉青而兼赤者,先用柴胡清肝散;后用地黃丸。右臉赤,乃肺大腸實熱也,用瀉白散。鼻色赤,乃脾胃實熱也,用瀉黃散;微赤,乃脾經(jīng)虛熱也,用異功散加升麻、柴胡;色深黃,用濟生犀角地黃湯,后用楊氏地黃丸;淡白色,用六君子湯。頦間色赤,用四物湯加山梔;赤甚,用五淋散;小便赤色,用六味丸、補中益氣湯。唇色白,用六君子湯;久不愈,用麥門冬飲子。若初病元氣未虧,乳食如常,發(fā)熱壯熱,二便秘結,作渴飲水,臥不露睛者,悉屬形病俱實,當治邪氣。若病久元氣以虧,食少發(fā)熱,口干飲湯,嘔吐泄瀉,肢體畏寒,臥而露睛者,悉屬形病俱虛,當補正氣為要。

    治驗一小兒咳嗽,惡心,鼻塞流涕,右腮青白,此乃脾肺氣虛,而外邪所乘也,先用惺惺散,咳嗽頓愈。但飲食不思,手足指冷,用六君子少加升麻,一劑而痊。

    一小兒潮熱鼻衄,煩渴便秘,氣促咳嗽,右腮色赤,此肺與大腸有熱也,用柴胡飲子,一服諸癥頓退。后因驚復作,微搐頓悶,此肝脾氣血虛也,用四君子加芎、歸、鉤藤鉤而愈。

    一小兒遍身生疥,挖鼻出血,因肝脾有熱,用四味肥兒丸而愈。后食炙 ,鼻血復出,瘡疥復發(fā),先用清胃散二劑,又用四味肥兒丸,月余而痊。

    一小兒鼻衄滯頤,作渴時汗,乃胃經(jīng)實熱也,先用瀉黃散,二服而滯頤止,又用四味肥兒丸,數(shù)服而鼻血愈。后鼻不時作癢,發(fā)渴便血,用圣濟犀角地黃湯四劑,母子并服,別令兒童更服四味肥兒丸,月余而愈。

    一小兒鼻衄,發(fā)熱作渴,右腮色青。余謂肝火乘脾。先用加味逍遙散,母子并服,熱渴漸止。另用五味異功散少加柴胡、升麻,與子服之而愈。

    一小兒鼻衄,服止血之劑,反見便血,右腮色黃或赤,此脾氣虛熱,不能統(tǒng)血也,用補中益氣湯,又用五味異功散加柴胡、升麻而愈。

    一小兒鼻衄,久不愈,四肢倦怠,飲食少思,惡風寒,此脾肺虛也,先用五味異功散,而鼻血止,又用補中益氣湯,而不畏風寒,繼用四君,少加柴胡、升麻而痊愈。

    一小兒鼻衄,兩頦赤。余謂∶稟賦腎氣不足,虛火上炎也。不信。別服清熱涼血之藥,病益甚。余用地黃丸果效。畢姻后,虛癥悉至,用八珍渴、地黃丸料尋愈。

    一小兒鼻衄作渴,喘嗽面赤,此心火刑肺金也。用人參平肺散及地黃丸料加五味子、麥門冬煎服,而痊。

    楊氏地黃散治榮中有熱,肺壅鼻衄。

    生地黃 赤芍藥 當歸身 川芎(各等分)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熟,入蒲黃少許;春夏衄入地黃汁、蒲黃各少許;秋冬衄,用車前草汁少許。

    麥門冬飲子治吐血久不愈者。

    五味子(十粒) 麥門冬(去心) 黃 (各一錢) 當歸身 人參 生地黃(各五分)

    上水煎服。

    補中益氣湯(方見虛羸)

    清胃散

    異功散(二方見內(nèi)釣,即五味異功散)

    人參平肺散(方見咳嗽)

    柴胡清肝散(方見熱癥)

    瀉白散(方見肺臟)

    瀉黃散(方見脾臟)

    犀角地黃湯(即圣濟犀角地黃湯,方見便血臟血)

    五淋散(方見五淋)

    四君子湯(方見內(nèi)釣)

    八珍湯(即四君、四物二湯合服也,四君見天釣,四物見急驚)

    四物湯(方見急驚)

    惺惺散

    柴胡飲子(二方見熱癥)

    四味肥兒丸(方見嘔吐)

    加味逍遙散(方見內(nèi)釣)

    六味地黃丸(方見腎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作者:
    趙濂
  • 作者:
    江考卿
  •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nèi)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nèi)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作者:
  •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nèi)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作者:
    錢潢
  • 作者:
    吳謙
  • 作者:
  • 作者:
    史堪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