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742 年)清.吳謙(六吉)等編。九十卷。包括《訂正傷寒論注》、《訂正金匱要略注》、《刪補名醫(yī)方論》及“四診”、“運氣”、“傷寒”、“雜病”、“婦科”、“幼科”、 “痘疹”、“種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訣。各分子目,有圖說方論,此較簡明易學。
查古籍
(公元 1742 年)清.吳謙(六吉)等編。九十卷。包括《訂正傷寒論注》、《訂正金匱要略注》、《刪補名醫(yī)方論》及“四診”、“運氣”、“傷寒”、“雜病”、“婦科”、“幼科”、 “痘疹”、“種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訣。各分子目,有圖說方論,此較簡明易學。
《內(nèi)經(jīng),》夏傷于暑,秋必病瘧。謂瘧疾由傷暑而汗出腠開,當風浴水受凄涼之水寒,及秋遇涼風束之,里邪不能外越,則隨經(jīng)絡(luò)以內(nèi)薄,舍于臟腑募原之間,與日行之衛(wèi)氣相值而瘧作焉。當其邪正交爭,并于陰,則中外皆寒,并于陽,則內(nèi)外皆熱,極則陰陽俱衰,衛(wèi)氣相離,故病得體,衛(wèi)氣集則復(fù)作。治者于瘧將發(fā)時與正發(fā)之際,切勿施治,治之則病愈甚,須在未發(fā)前二、三時,迎而奪之,方為合法。小兒胎瘧,不能服藥,用黃丹五錢,生明礬三錢,胡椒二錢五分,麝香少許,共研末,以好醋調(diào)敷手心,男左女右,以絹包手掌,藥發(fā)自汗而愈。如小兒未進谷食者,患瘧久不止,用冰糖濃煎湯喂之,最驗。
食瘧。飲食不節(jié),復(fù)感風暑,寒熱交作,腹脹痞悶,面黃惡食,內(nèi)治以養(yǎng)胃湯減參術(shù)主之。
分陰陽,(二百遍。)推三關(guān),(一百遍。)退六腑,(一百遍。)清天河水,(二百遍。)推脾土(二百遍。)推腎水補清,(各一百遍。)揉臍,(一百遍。)運八卦,(二十遍。)用熨法。(見卷二,四十五頁。)
痰瘧。小兒素有痰飲,復(fù)因外邪凝結(jié)脾胃,胸悶欲吐,其證面黃目腫,內(nèi)治以豁痰之藥主之。
分陰陽,(二百遍。)推三關(guān),(一百遍。)退六腑,(一百遍。) 推清肺經(jīng),(二百遍。)
推四橫紋,(三十遍。)推脾土,(二百遍。)揉臍,(一百二十遍。)揉內(nèi)勞宮,(三十遍。)運八卦,(五十遍。)按弦搓摩,(二十四遍。)汗吐法先之。凡推法用姜湯,或桃葉汁亦可。另用桃葉研餅,敷涌泉穴,用開閉法,(見卷二,三十九頁。)引痰法。(見卷二,四十頁。)
久瘧。邪結(jié)血絡(luò),左脅脹滿,牽連少腹,或腎虛脾虛皆有之。
分陰陽,(二百遍。)推三關(guān),(二百遍。)退六腑,(一百遍。)清天河水,(二百遍。)推補脾土,(二百遍。)運八卦,(一百遍。)掐二人上馬。(二十遍。)凡推用姜水,桃葉捶爛敷足心癉瘧,但熱不寒,由陰氣先傷,陽氣獨發(fā),壯熱,少氣,煩冤,手足熱,欲嘔,邪內(nèi)藏于心,外舍肌肉,令人消爍肌肉。內(nèi)治以甘寒生津法。
分陰陽,(二百遍。)推三關(guān),(二百遍。)推脾土,(一百遍。)運八卦,(五十遍。)推肺經(jīng),(五十遍。)退六腑,(一百遍。)推間使、內(nèi)關(guān),(一百遍。)天門入虎口,(五十遍。)搖斗肘,(五十遍。)清里法。(見卷二,三十七頁。)
按∶瘧證,內(nèi)傷痰食積滯,外感風寒暑濕。但感有淺深,故病有輕重,所期寒則溫之,熱則清之,食則消之,風痰則疏導之,務(wù)須緩以圖治,不可期以速效。逐日行按摩等法三五次,至三五日、五七日均可。嬰兒如此,大人則次數(shù)加多,日期更久,方為合法。毋欲速以圖功,致生他證,是謂至要。勿謂徒恃手法而不求方藥也。(惕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