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xué)古籍
  • 歷代游記選 ●清朝 游小盤谷記

    作者: 《歷代游記選》梅曾亮
      江寧府城,其西北包盧龍山而止。余嘗求小盤谷,至其地,土人或曰無有。惟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廣狹如一,探之不可窮,聞犬聲,乃急赴之,卒不見人?! ∈煳宥访醉暋?,行抵寺,曰歸云堂。工田寬舒,居民以桂為業(yè)。寺傍有草徑,甚微。南出之,乃墜大谷。四山皆大桂樹,隨山破陀。其狀若仰大盂,空響內(nèi)貯,謦前不得他逸;寂寞無聲而耳聽常滿。淵水積焉、盡山麓而止。

      由寺北行,至盧龍山,其中骯谷洼隆,若井灶齦腭之狀”?;蛟唬哼z老所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團瓢,皆當(dāng)其地。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歸。瞑色下積,月光布其上。俯視萬影摩蕩,若魚龍起伏波浪中。諸人皆曰;此萬竹蔽天處也。所謂小盤谷,殆近之矣?! ⊥握?,侯振廷舅氏,管君異之,馬君湘帆,歐生岳庵,弟念勤,凡六人。



      題記:這篇小品意境清雅,文字簡潔,不加雕飾。  作者欲探訪小盤谷,但當(dāng)?shù)厝司谷徽f“無有”。只見修竹濃密渡日,小徑曲折多歧,“山窮水盡疑無路”。待行到歸云堂,豁然開朗,桂樹遍山,平疇曠野,人民安居樂業(yè),“柳暗花明又一村”。接著作者探訪到盧龍山,見明遺民避難之地,高高低低,如井灶之參差。日暮返家,回首月光之下,萬頃竹天摩蕩,若波浪之起伏,壯觀至極。

      作者攜友憑吊遺民避難之所,一路行來,清靜的環(huán)境和秀麗的風(fēng)光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新的桃源,這也應(yīng)當(dāng)是作者厭倦世俗的紛爭、向、往返璞歸真的心靈的一種折射。

      作者簡介:梅曾亮(1786—1856),字伯言,江蘇上元(今南京)人。道光二年進士,官戶部郎中。少喜驕文,后專力為古文,師事姚鼐,與管同同為桐城派后期的重要作家。為文主張“扶植理道,寬博樸雅”,所作大多為書序碑傳。亦能詩。著有(柏樹山房文集、詩集)。所撰山水小品,清淡簡樸,姿容安雅,有較強的文學(xué)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