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jīng)部
精選古籍
亢倉子
僧寶傳
歷代崇道記
老子集注
素書
抱樸子內(nèi)篇
棠陰比事
折獄龜鑒
揚子法言
管子輕重篇新詮
大義覺迷錄 曾靜供詞二條 二、雍正皇帝勤政愛民,與天理渾然一體,神功偉德實在是頂天立地
作者:
《大義覺迷錄》雍正皇帝
【原文】
曾靜供:彌天重犯讀書淺少,如何曉得天地高厚?況屬山鄙狹陋,負罪彌天。一旦身近圣天子之光,忽睹廣大精深,膽寒心裂,愈覺竅口難開。只有圣德神化,感通于變,其效甚速。是以彌天重犯昔雖冥頑,同于禽曾,今得被化,幸轉(zhuǎn)人胎。以此心下猶具蟻知蚊見,稍得窺于高深于萬一。竊聞天以好生為德,而好生中有無限因時制宜,至當不易之法。在天不能運量裁制以成其能,盡舉而畀之于聰明睿智,能盡其性,合其德者為之。是君之心即天之心,君之德即天之德。凡天所欲為者,君體天之心為之;天所欲行者,君體天之德行之。君未嘗參一毫己意于其中,事事仰承天命而已。所以大君之號曰天子,言善繼善述,與天不分兩體,實一氣貫注,如子之承父也。但天隱而難見,其本體之流露者,惟理而已。故先儒曰:“天即理也?!?br>
人君政刑德禮,渾然從一,理運量發(fā),露于兩間,斯方稱得是天踐形合德的肖子,而為大君當身之職分。以是粵稽歷代帝王,雖代不乏英偉賢智,而求其運量裁制,渾乎天理之公,而無一毫人欲之私,得天之有子者,歷數(shù)千載而罕見。今伏讀圣諭,而知我皇上渾然一理,泛應(yīng)曲當,其施之于政刑,見之于德禮者,無一處不知之極其精,無一事不處之極其當。神明盡化,化裁盡變,推行盡通,圣德神功,蟠際天地。而究其歸,皆因物付物,初未嘗稍存一毫成見,介于虛明應(yīng)物之天也。只見得念念從民設(shè)想,處處體天定趨,所以無事無時不以圣祖皇帝為懷。蓋圣祖皇帝乃天篤愛之肖子,圣祖皇帝之心即天心,圣祖皇帝之德即天德,一而二,二而一,懷想圣祖皇帝即是體天地。況敬天之至,至誠肫懇,本于性生,而儆戒乾惕之切,尤天一時或釋于懷。所以天人交孚,呼吸相通,而感應(yīng)之理,不惟見之最深最切,抑且屢試屢驗,捷如影響。自是以敬天之念勤民,深宮幾多經(jīng)緯天地的籌畫,神運無方的猷謀,無一時一刻,不以愛養(yǎng)天下蒼生為念,為斯萬物各得其所而后即安。是以憂勤惕厲不遑寧處,凡可以利生民之安,除生民之若者,思無不到,到無不行,行無不實。知民之艱難在食,蠲租減賦之典,無年不頒;賑災(zāi)救患之澤,無處不遍。
偶聞一處旱澇,即憫念憂形,不惟減膳,甚或飲膳不御,彈竭精誠,為民祈禱,多修人事,以格天心。率至禱雨雨通,祈晴晴應(yīng)。復(fù)以食乃民天,農(nóng)為食本,每歲躬耕藉田,以重農(nóng)事。而老農(nóng)之勤勞儉樸者,亦歲舉給以品秩榮其身。思明刑原以弼教,而群德期于好生。法雖一定,心本寬仁,稍有一線可生,則因事原情,時生惻隱之念。誠以民命至重,寧過乎仁,毋過乎義也。知察吏所以安民,而懲貪兼得以養(yǎng)廉,宵旰憂勤,無非為國計民生,思久安長治之策,所以隱微之中,疑似之間,辨晰精詳,秋毫不爽。如諭公私二字,關(guān)系甚重,不可不辨。而公中有私,私中有公者,尤不可不時時警戒。與夫論因循茍且,一味求悅于人,稱贊之者甚多,即如阿大夫之譽言日至也;杜絕私情,不肯取悅于眾,謗議之者甚多,即如即墨大夫之毀言日至也。又如辨武斷鄉(xiāng)曲者非是武斷,攬權(quán)者實非攬權(quán),此毫厘千里之間,帝堯亦以為難,今皆剖決明晰,如絲過扣,毫發(fā)不混。此所以用賞用罰,忽用忽舍,無往而不得其公正之至者,為淵衷虛而權(quán)度精明也。
【譯文】
曾靜供:彌天重犯讀書太少,缺乏知識,怎么能知道天高地厚呢?況且屬于山野村夫,犯了彌天大罪,一旦接近皇上,受到光明的照射,忽然看到廣大精深,膽寒心裂,越發(fā)感到難以表達心中的感慨。感到圣德對人的感化是特別快的,所以彌天重犯雖然冥頑無知,如同禽獸,今天得了感化,幸投人胎。所以還有點良知,如螞蚊或蚊蟲的見解,僅僅能夠窺見這博大世界的千萬分之一。聽說上天有好生之德,然而好生的道理中,有無限因時制宜,至當不易的法則。在天來說不能運用他的能量進行裁制以成其所能,完全發(fā)揮他的聰明才智;而人呢也能盡其天性,合其道德者才有作為。所以君王之心就是天的心,君王之德就是天的德。凡上天所要施行的,那么君王就體會到并去施行。君王沒有摻一點個人的意志在其中,不過是事事按上天的旨意辦罷了。所以了不起的君王,人們稱為天子。同天為一體,天為一氣,就像父子的關(guān)系那樣。但上天的意志是難以知道的,它怎樣體現(xiàn)出來呢?只有以道理來體現(xiàn)罷了。所以,先賢講過:“天就是理也?!?br>
人間的君王,在政治、法律、道德、禮儀等方面,渾然為一氣,稱得上天子和大君的身份。所以查看歷代帝王,雖然也有不少英偉賢明之君,而其中真正在治理天下過程中同天理合一,而毫無個人私欲的可以說千載罕見。今日拜讀了皇上的圣諭,明白了我皇上與天理渾然為一體,無論是制訂政策,處理政務(wù),都合乎道德禮法,沒有一個方面不精,沒有一處不當,如神明一樣,變化順通。神功圣德頂天立地,而究其原因,都是按照事物的規(guī)律而辦事,沒有一點偏見,處處順應(yīng)天理,為百姓著想,并且時時事事都遵循圣祖皇帝的遺訓(xùn)。因為圣祖皇帝是上天十分喜愛之子,圣祖皇帝之心就是天心,圣祖皇帝之德即是天德,懷念圣祖皇帝就是懷敬天地,況敬天誠意沒有一時一刻放松,所以天與人互相感應(yīng),互相影響。以敬天的心情來勤于民事,不管朝廷有多少經(jīng)天緯地的籌劃,都以愛養(yǎng)天下蒼生為念。同時也使萬物各得其所。特別是表現(xiàn)了皇上對天下百姓的關(guān)懷,凡是對百姓有利的,解決百姓痛若的事情,無不考慮的很周到,無不行動得很及時,無不辦得很實在。知道百姓最艱難的問題就是食物,所以減租減稅的恩典,年年頒發(fā);賑災(zāi)救患的恩澤,遍及各處。偶然聽說有一處旱澇,即十分同情,不但減少自己的膳食,而且為民祈禱,務(wù)修人事,以合天心。遂出現(xiàn)求雨下雨、求晴天晴的情形。
由于民以食為天,所以朝廷就以農(nóng)為本,發(fā)展農(nóng)業(yè)。對農(nóng)民勤勞儉樸的戶主,也像每年選舉人那樣,給以品位,使其光榮顯耀。由于君德好生,所以在明確刑法的同時以德化進行輔助治理天下,法律雖有一定之規(guī),然而人心本來寬大仁厚,稍微有一線可生,就根據(jù)實際情況予以諒解同情。因為把民命看得至關(guān)重要,寧可過于仁慈,而不過泥現(xiàn)成的規(guī)定?;噬仙钪卫砗霉倮舨拍馨裁?,懲治貪酷才能保持廉政。那樣地勤勞政事,無非是為了國計民生,圖長治久安,所以每件事都辦得十分周詳,如圣諭講公私兩字,關(guān)系很重要,不可不辨,而公中有私,私中有公,這樣公私混淆的情況,應(yīng)時時警戒堤防。如果是在公私方面不夠嚴格,只知取悅他人,就會有很多人人贊譽皇上。 正因為皇上杜絕私情,不肯輕易取悅于眾,所以毀謗的人就多。又如辨別武斷鄉(xiāng)曲之事上,并不是武斷,攬權(quán)者也不是攬權(quán)。此是差毫厘失之千里之間,所以帝堯也以為很難。今天都剖析決斷得很明白,如絲絲入扣,毫無混淆。所以就皇上賞罰分明,用舍得當。沒有不公正的事情。沒有不精明的安排。
【原文】
蓋皇上淵衷為止水,如明鑒,萬物之過其前者,妍自然畢露而不容掩。原非鑒與水留戀于當前之物,而后得照見,若稍留一毫意見去照物,則鑒與水虛明之本體,反為此意見所掩蔽,而照物不見了。必渾乎天理之公,而不雜一毫人欲之私,方有此種境界。故舉凡用人理財,養(yǎng)老恤幼,崇師訓(xùn)士,以及揆文奮武,皆開千古所未開之盛典,而實極千古所未到之至善。且詔誡所頒,反復(fù)丁寧,區(qū)畫詳密。
內(nèi)自大臣群僚,外及軍民童叟,務(wù)期天下群登樂利之域,共享升平之福。其中旨意周切,理熟義精,一言一字,皆可與二典三謨并垂天地而不朽。是不惟仁天下之心,安天下之學(xué),超越天下之才識,亙?nèi)f古之圣君哲后莫與媲。而即比自朝至暮,一日萬機,件件御覽,字字御批。一應(yīng)上任官員,無論內(nèi)外大小,每日必逐一引見,諄諄告誡以愛民扶綏之至意,事至物來,隨到隨應(yīng),不留一毫不周不密、不精不當之憾。直至二三更,方得覽批各省督扶奏折,竟不用一人代筆,其焦勞如此。此種歷練天下之精神,亦亙古勵精圖治的至君哲后所不到。尚猶圣不自圣,每以為君難為慮,并以不及圣祖之圣德神功為憂。是以德合天地,至誠感孚。數(shù)年以來,諸瑞齊見,萬福駢臻,而且道不拾遺,藹然成周太和之盛,唐虞熙之隆,亙千古而再覯者。
彌天重犯身犯寸磔之典,自痛生圣人之世,竟生不得為圣人之氓,庶幾死為圣世之鬼。豈料圣德同天,生民未有之殊恩,既超禁處廈,復(fù)給食賜衣,今蒙恩旨,又復(fù)開鎖,皇德皇恩已極蕩蕩難名。彌天重犯搶地呼號,痛心挖髓,此時即置之極刑,亦王法人情所當然,死亦知思感德,甘心瞑目。況螻蟻百姓,當此皇恩無涯,何敢言報?只愿插翅遍飛宇內(nèi),凡人力所能到、足跡所可及,逢人逢地,宣揚圣德同天之大,無間內(nèi)外,申明本朝得統(tǒng)之正,直近商周,一洗從前謠言之謗,共知呂留良為圣世之逆賊,共歌太平之世,共祝有道天子,萬壽無疆,以贖補當身萬死蒙赦之罪,斯幸耳。深情結(jié)胸,重義透髓,一字一泣。謹供。
【譯文】 由于皇上的心像潭水一樣深邃,明鏡一樣光亮,對任何事情都看得清楚,這是如天理那樣的公正,才會有這種境界?;噬显谟萌死碡敺矫?、養(yǎng)老恤幼方面、崇師訓(xùn)士方面、掌文用武方面,都是千古少有的完善。況且每一次詔書的頒布,都反復(fù)交待,籌劃詳盡。從內(nèi)部的大臣群僚,到外部的軍民童叟,都務(wù)求能符合大家的利益,共享天下太平之福。旨意中字字句句意準詞切,可謂不朽之作。不但具備仁慈之心,而且超越天下之學(xué)識,是萬古以來圣君哲后所不能比的。皇上一天到晚,日理萬機,件件都要過問,奏文字字都要批示;一切上任官員,不管大小,每天都要接見,諄諄告訴大家,要愛民,要盡職。任何事情,隨有隨時解決,都十分周密十分精當。有時直到二三更,還要批閱各省督撫奏折,竟不用一人代筆,真是操心到這種程度。這種對待天下治理天下的精神,也是千古以來圣哲君主所做不到的。但是仍十分自謙,常常感嘆做皇上的艱難,并且以趕不上圣祖的神功為憂慮。這種德行真可以說同天地相合。
幾年來,到處呈現(xiàn)吉祥的征兆,而且道不拾遺,這真是比古代最好的盛世還盛。彌天重犯自犯重罪,自己痛感生在圣人之世,竟然不能成為圣人的一個普通百姓,也許可以做個盛世之鬼吧。沒想到圣德同天,給重犯特別的恩遇,不但不囚禁,給以寬敞的住處、衣物。今蒙恩旨又被釋放。皇恩皇德真是達到了極點,難以表達。彌天重犯搶地呼號,十分痛心,此時即使受到極刑,也是理所當然,死也感德,甘心瞑目。況且做為螻蟻一樣的百姓,對這樣大的恩德、真是無法言極,只希望插翅飛遍天下,凡人力所到處,足跡所至,逢人便大力宣傳圣德,一洗過去的謠言誹謗,使大家都知道呂留良為圣世逆賊,同時使天下都傳頌圣人之德,共喜為盛世的百姓,共歌太平之世,共祝有道天子,萬壽無疆,以贖補當身萬死卻蒙受寬赦之罪。
如此,則十分幸運也。激動的心情難以表達,是在一字一泣中寫出的這篇供詞。
【原文】
內(nèi)閣九卿奏本曾靜等即使是一失足鑄千古恨,也應(yīng)該殃及九族入牢獄刑部等衙門奏為遵旨復(fù)加訊問事。上諭:“曾靜一案,前命侍郎杭奕祿、副都統(tǒng)海蘭詳加審訊。據(jù)曾靜逐款回供,俱是悔過感恩之語,此等奸險之徒,語言詐偽,或畏懼誅戮,故勉強作此認罪之詞;抑伊自知罪大惡極,愧恥悔恨,出于本心。著大學(xué)士、九卿詹事、翰林、科道,將從前詰問各款,逐一再加訊問,確取口供具奏。欽此。”
臣等將杭奕祿等遵旨審訊曾靜口供,逐款復(fù)訊,據(jù)曾靜供出,與從前口供俱各相符,俯首認罪,甘服上刑。又據(jù)供:“彌天重犯罪案,今日蒙知大人逐款勘訊,自知萬死萬剮,更有何法可解!所痛恨者,實因住在深山窮谷,愚昧無知,是以呂留良之逆說情論,得以迷心。惟其有呂留良之悖論在心,所以阿其那、塞思黑、允之黨羽匪類,并發(fā)遣廣西人等之奸謀流謗,得以惑聽。抑惟其有阿其那等之流謗在心惑聽,而呂留良之邪說悖論,愈得以固志。二者交乘,相因為害,遂致釀成亙古未有之極惡而不自知。直到后來,實見得我皇上之至德同天,與我朝得統(tǒng)之正,直邁商周,方知從前之錯謬,自悔自愧,自咎莫及。
“蓋我皇上之大德,彌天重犯自舊歲到今,飽飫已周年矣。不惟目睹耳聞,深仁厚澤之在天下,為自古所未有,即彌天重犯以螻蟻之微,冒犯九五之尊,萬死不足蔽辜,而當親皇恩,尚容留茍延殘生以到今日。雖堯舜之對,亦未見有此出格殊恩至于如此,又豈漢高之寬,唐太之明,所能擬似于萬一!況我朝得統(tǒng)之正,治化之隆,并非泛說‘遠邁商周’。一語所能盡。蓋我朝龍興,不由中土而起于滿州,由滿州而至中國,地之相去數(shù)千余里,而德化之盛,及于中土,薄海內(nèi)外,無不傾心愛戴。由是天與人歸,使大統(tǒng)一朝而成,不勞而得,并非湯武之居中漸化,而后民心樂從,始有天下者可比。其規(guī)模更大更遠,所以為亙古莫及。
“凡此皆是彌天重犯舊歲一路來,親被我皇上的德化,親見熙景象,頌德歌功,歡聲載道,不覺傾心悅服至此。則前之狂悖,由于無知,后之愛戴,出于有見。前后雖異,其實皆發(fā)于本心。此固不是巧說以偷生,亦非旁人所能代為指撥開導(dǎo)而有是說話,實字字句句皆從一片良心發(fā)出。且彌天重犯從頭一路細思,實由列祖列圣之功德,在天地間極其大,我皇上之圣仁,邁古今而極其至。故皇天默使彌天重犯傳其害道悖義之論,露其奸黨謗毀之行,以顯圣德于深山窮谷,申名義于千秋萬世,使天下之大,萬世之遠,人人悅服,處處傾心耳?!八詮浱熘胤傅浇袢崭械卤换?,愿置身極典,以求其心之所安。且使天下萬世,共知我皇上至德深仁,透民骨髓,即在無知悖逆之民,猶切被化改過,自愿伏罪以至如此。所以彌天重犯到今日,惟有仰懇眾大人轉(zhuǎn)奏,將彌天重犯速正刑典而已,更有何說!”等語。
【譯文】
關(guān)于邢部等衙門對曾靜一案又遵照皇上旨意復(fù)加訊問的記載?;噬系闹I旨道:“曾靜一案,前幾次命令侍郎杭奕祿和副都統(tǒng)海蘭等詳加審訊。據(jù)曾靜的逐條回答和供詞,都是些悔過感恩的語言。這種奸險之徒,語言欺詐虛偽?;蚴且驗樗滤?,所勉強作出的認罪之詞;或是他自知罪大惡權(quán),愧恥悔恨,真的發(fā)自內(nèi)心。請大學(xué)士、九卿詹事、翰林、科道,把從前詰問他的各條各款,逐個再加訊問,取得確實的口供再報上來。欽此?!?br>
臣等將杭奕祿等遵旨審訊曾靜口供,又逐條復(fù)訊,據(jù)曾靜供出,與從前口供相符,俯首認罪,甘服死刑。又據(jù)曾靜供道:“彌天重犯的案件,今天蒙眾位大人逐條再審,自知應(yīng)該萬死萬剮,還有什么可以說的!所痛恨的是,實在是因過去住在窮山深谷,愚昧無知,也因為看了呂留良的逆說悖論,迷了心竅。首先是因為有了呂留良的謬論在心,所以阿其那、塞思黑、允之黨羽匪類,以及朝廷發(fā)配遣送去廣西的奸謀之人流傳誹謗,才能夠迷惑視聽。因為有邪論和流謗的有害影響,才釀成了千古未有的極惡和無知。
直到后來,確實見到我皇上為仁德像天一樣大,我朝應(yīng)天順民,超過商、周那樣的盛世,才領(lǐng)悟到從前的錯謬,愧悔莫及。“彌天重犯感受到皇上的恩德已有一年了,不但耳聞目睹,皇上的厚澤及于天下,千古少有,就從自身說起,一個小民如螻蟻之微,冒犯了九五之尊,還能受到這樣的寬大。就是堯舜,也不會施以這樣的殊恩;就是漢高祖的寬容、唐太宗的圣明也不能比的。況且我朝是天命所歸,并不是用‘超越商、周’這樣一句話所能概括的。
再說我朝的興起,并非源于中原而是由滿州普及中國的,從滿州到中原幾千里之遙遠,但德化恩義早已遍及中原,甚至天涯海角,人民無不傾心愛戴;不像湯武那樣居于中原,而漸漸教化民眾,使民心慢慢歸向,才有天下的。而是天人同歸,不勞而得。其規(guī)模也更大更遠,所以為千古所莫及?!斑@都是彌天重犯舊歲一路而來,被我皇上的德政感化,親眼看到盛世景象,到處歌功頌德,歡聲載道,不覺受了感化所心悅誠服講出的心里話。相比來說,以前的狂悖,出于無知,這后來的愛戴,出于有了真知灼見。前后雖異,都發(fā)自本心。這不是為了偷生怕死才巧言花語,也不是旁人經(jīng)過開導(dǎo)后才覺悟的言詞,確實字字句句都從一片良心發(fā)出。況且彌天重犯從頭細想,感悟到是列圣之功德神靈,在天地間極大,而且我皇上的圣仁,超過古今達到了極點。所以皇天默使彌天重犯傳播那套害道悖義的謬論,暴露奸黨謗毀的行跡,以顯示出皇上圣德,申名義于千秋萬世,使天下人人悅服,處處傾心。
“所以彌天重犯到今日感德被化之余,愿受極典,以求心安。而且使天下萬世,共知我皇上至德至仁,甚至透民骨髓,即使無知頑民,也能被感化改過,自愿伏罪到這樣程度。所以彌天重犯到今日,唯一的就是仰懇眾大人轉(zhuǎn)奏,將彌天重犯速速正法,再沒有任何說的”等話。
【原文】
該臣等看得曾靜狂逆兇狡,罪大惡極,妄信逆賤之悖論及奸黨之流言,膽肆兇逆,輒敢詆毀本朝,誣蔑君上,編造逆書。從湖南至陜西,勸封疆大臣以反叛,欲構(gòu)亂于升平之世。核其情罪,法無可寬。且曾靜以一山野細民,戴高履厚五十余年,忽謀為叛逆之事,從古以來,亂臣賊子中無有其比。臣等審訊之下,無不切齒恨憤,咸愿食肉寢皮,雖寸磔族誅,不足以蔽其辜。
查律內(nèi)謀反大逆,但共謀者,不分首從,皆凌遲處死;正犯之祖父、父、子、孫、兄弟、及伯叔父、兄弟之子,男十六以上,不論篤疾、廢疾皆斬;男十五以下,及正犯之母、女、妻、妾、姊妹、子之妻妾,給付功臣之家為奴;正犯財產(chǎn)入官;若女許嫁已定,歸其夫;正犯子孫過房與人,及正犯聘娶未成者,俱不追坐等語,曾靜應(yīng)照此律,即凌遲處死。行文湖南巡撫,查明曾靜之祖父、父、子、孫、兄弟及伯叔父、兄弟之子、男十六以上,照律皆斬立決;男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姊妹,子之妻妾,解部,照律付功臣之家為奴。所有財產(chǎn),查明入官,伏乞皇上允臣等所請,將曾靜立正典刑,以彰國法,以快人心。至張熙與曾靜共謀不軌,聽從曾靜指使,赴陜投送逆書,思欲構(gòu)亂。亦應(yīng)照“共謀者皆凌遲處死”律,即凌遲處死。為此,合詞謹奏。請旨。
【譯文】
我們幾位大臣,看到了曾靜狂逆兇狡,罪大惡極,妄信逆賊為反叛謬論及奸黨的誹謗謠言,肆無忌憚,詆毀本朝,誣蔑君上,編造反叛的書信;從湖南遠至陜西,勸封疆大臣反叛朝廷,想在太平之世制造混亂。反復(fù)核實其罪行,是法律所不能寬容的。且曾靜以一山野小民,受我朝之恩有五十余年,竟然反叛朝廷,自古以來,亂臣賊子也沒有這么嚴重。臣等在審訊當中,已十分痛恨,真愿食其肉寢其皮,雖誅其九族,碎尸萬斷,都不能贖其罪過。法律規(guī)定,“凡謀反大逆案件,不論首從,都要處以死刑,主犯的祖父、父、子、孫、兄弟,以及伯叔父、兄弟之子,男的十六歲以上,不論患病或有殘疾,都處死刑;男的十五歲以下,主犯的母、女、妻、妾、姊妹、子之妻妾,都送到功臣的府上當奴隸;主犯的財產(chǎn)沒收歸公;如果女的許嫁了別人,歸其夫不論;主犯的子孫有過房給別人的,以及主犯聘娶沒有實現(xiàn)的,都不追究”等條文。曾靜應(yīng)按此條款,凌遲處死。行文湖南巡撫,查明曾靜的祖父、父、子、孫、兄弟及伯叔父、兄弟之子、男十六以上,應(yīng)照法律判以死刑,立即執(zhí)行;男的十五以下,以及母、女、妻、妾、姊妹、子之妻妾,押解刑部,按照法律送到功臣之家當奴隸使用。所有財產(chǎn),查明歸公。伏乞皇上恩準臣等的請示,將曾靜立即正法,以快人心。至于張熙與曾靜共謀不軌,聽從曾靜指使,到陜西投送逆書,陰謀制造反叛。也應(yīng)按“共謀者皆凌遲處死”
為條款,當即正法。特此共同謹奏。請皇上諭旨。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曾靜供:彌天重犯讀書淺少,如何曉得天地高厚?況屬山鄙狹陋,負罪彌天。一旦身近圣天子之光,忽睹廣大精深,膽寒心裂,愈覺竅口難開。只有圣德神化,感通于變,其效甚速。是以彌天重犯昔雖冥頑,同于禽曾,今得被化,幸轉(zhuǎn)人胎。以此心下猶具蟻知蚊見,稍得窺于高深于萬一。竊聞天以好生為德,而好生中有無限因時制宜,至當不易之法。在天不能運量裁制以成其能,盡舉而畀之于聰明睿智,能盡其性,合其德者為之。是君之心即天之心,君之德即天之德。凡天所欲為者,君體天之心為之;天所欲行者,君體天之德行之。君未嘗參一毫己意于其中,事事仰承天命而已。所以大君之號曰天子,言善繼善述,與天不分兩體,實一氣貫注,如子之承父也。但天隱而難見,其本體之流露者,惟理而已。故先儒曰:“天即理也?!?br>
人君政刑德禮,渾然從一,理運量發(fā),露于兩間,斯方稱得是天踐形合德的肖子,而為大君當身之職分。以是粵稽歷代帝王,雖代不乏英偉賢智,而求其運量裁制,渾乎天理之公,而無一毫人欲之私,得天之有子者,歷數(shù)千載而罕見。今伏讀圣諭,而知我皇上渾然一理,泛應(yīng)曲當,其施之于政刑,見之于德禮者,無一處不知之極其精,無一事不處之極其當。神明盡化,化裁盡變,推行盡通,圣德神功,蟠際天地。而究其歸,皆因物付物,初未嘗稍存一毫成見,介于虛明應(yīng)物之天也。只見得念念從民設(shè)想,處處體天定趨,所以無事無時不以圣祖皇帝為懷。蓋圣祖皇帝乃天篤愛之肖子,圣祖皇帝之心即天心,圣祖皇帝之德即天德,一而二,二而一,懷想圣祖皇帝即是體天地。況敬天之至,至誠肫懇,本于性生,而儆戒乾惕之切,尤天一時或釋于懷。所以天人交孚,呼吸相通,而感應(yīng)之理,不惟見之最深最切,抑且屢試屢驗,捷如影響。自是以敬天之念勤民,深宮幾多經(jīng)緯天地的籌畫,神運無方的猷謀,無一時一刻,不以愛養(yǎng)天下蒼生為念,為斯萬物各得其所而后即安。是以憂勤惕厲不遑寧處,凡可以利生民之安,除生民之若者,思無不到,到無不行,行無不實。知民之艱難在食,蠲租減賦之典,無年不頒;賑災(zāi)救患之澤,無處不遍。
偶聞一處旱澇,即憫念憂形,不惟減膳,甚或飲膳不御,彈竭精誠,為民祈禱,多修人事,以格天心。率至禱雨雨通,祈晴晴應(yīng)。復(fù)以食乃民天,農(nóng)為食本,每歲躬耕藉田,以重農(nóng)事。而老農(nóng)之勤勞儉樸者,亦歲舉給以品秩榮其身。思明刑原以弼教,而群德期于好生。法雖一定,心本寬仁,稍有一線可生,則因事原情,時生惻隱之念。誠以民命至重,寧過乎仁,毋過乎義也。知察吏所以安民,而懲貪兼得以養(yǎng)廉,宵旰憂勤,無非為國計民生,思久安長治之策,所以隱微之中,疑似之間,辨晰精詳,秋毫不爽。如諭公私二字,關(guān)系甚重,不可不辨。而公中有私,私中有公者,尤不可不時時警戒。與夫論因循茍且,一味求悅于人,稱贊之者甚多,即如阿大夫之譽言日至也;杜絕私情,不肯取悅于眾,謗議之者甚多,即如即墨大夫之毀言日至也。又如辨武斷鄉(xiāng)曲者非是武斷,攬權(quán)者實非攬權(quán),此毫厘千里之間,帝堯亦以為難,今皆剖決明晰,如絲過扣,毫發(fā)不混。此所以用賞用罰,忽用忽舍,無往而不得其公正之至者,為淵衷虛而權(quán)度精明也。
【譯文】
曾靜供:彌天重犯讀書太少,缺乏知識,怎么能知道天高地厚呢?況且屬于山野村夫,犯了彌天大罪,一旦接近皇上,受到光明的照射,忽然看到廣大精深,膽寒心裂,越發(fā)感到難以表達心中的感慨。感到圣德對人的感化是特別快的,所以彌天重犯雖然冥頑無知,如同禽獸,今天得了感化,幸投人胎。所以還有點良知,如螞蚊或蚊蟲的見解,僅僅能夠窺見這博大世界的千萬分之一。聽說上天有好生之德,然而好生的道理中,有無限因時制宜,至當不易的法則。在天來說不能運用他的能量進行裁制以成其所能,完全發(fā)揮他的聰明才智;而人呢也能盡其天性,合其道德者才有作為。所以君王之心就是天的心,君王之德就是天的德。凡上天所要施行的,那么君王就體會到并去施行。君王沒有摻一點個人的意志在其中,不過是事事按上天的旨意辦罷了。所以了不起的君王,人們稱為天子。同天為一體,天為一氣,就像父子的關(guān)系那樣。但上天的意志是難以知道的,它怎樣體現(xiàn)出來呢?只有以道理來體現(xiàn)罷了。所以,先賢講過:“天就是理也?!?br>
人間的君王,在政治、法律、道德、禮儀等方面,渾然為一氣,稱得上天子和大君的身份。所以查看歷代帝王,雖然也有不少英偉賢明之君,而其中真正在治理天下過程中同天理合一,而毫無個人私欲的可以說千載罕見。今日拜讀了皇上的圣諭,明白了我皇上與天理渾然為一體,無論是制訂政策,處理政務(wù),都合乎道德禮法,沒有一個方面不精,沒有一處不當,如神明一樣,變化順通。神功圣德頂天立地,而究其原因,都是按照事物的規(guī)律而辦事,沒有一點偏見,處處順應(yīng)天理,為百姓著想,并且時時事事都遵循圣祖皇帝的遺訓(xùn)。因為圣祖皇帝是上天十分喜愛之子,圣祖皇帝之心就是天心,圣祖皇帝之德即是天德,懷念圣祖皇帝就是懷敬天地,況敬天誠意沒有一時一刻放松,所以天與人互相感應(yīng),互相影響。以敬天的心情來勤于民事,不管朝廷有多少經(jīng)天緯地的籌劃,都以愛養(yǎng)天下蒼生為念。同時也使萬物各得其所。特別是表現(xiàn)了皇上對天下百姓的關(guān)懷,凡是對百姓有利的,解決百姓痛若的事情,無不考慮的很周到,無不行動得很及時,無不辦得很實在。知道百姓最艱難的問題就是食物,所以減租減稅的恩典,年年頒發(fā);賑災(zāi)救患的恩澤,遍及各處。偶然聽說有一處旱澇,即十分同情,不但減少自己的膳食,而且為民祈禱,務(wù)修人事,以合天心。遂出現(xiàn)求雨下雨、求晴天晴的情形。
由于民以食為天,所以朝廷就以農(nóng)為本,發(fā)展農(nóng)業(yè)。對農(nóng)民勤勞儉樸的戶主,也像每年選舉人那樣,給以品位,使其光榮顯耀。由于君德好生,所以在明確刑法的同時以德化進行輔助治理天下,法律雖有一定之規(guī),然而人心本來寬大仁厚,稍微有一線可生,就根據(jù)實際情況予以諒解同情。因為把民命看得至關(guān)重要,寧可過于仁慈,而不過泥現(xiàn)成的規(guī)定?;噬仙钪卫砗霉倮舨拍馨裁?,懲治貪酷才能保持廉政。那樣地勤勞政事,無非是為了國計民生,圖長治久安,所以每件事都辦得十分周詳,如圣諭講公私兩字,關(guān)系很重要,不可不辨,而公中有私,私中有公,這樣公私混淆的情況,應(yīng)時時警戒堤防。如果是在公私方面不夠嚴格,只知取悅他人,就會有很多人人贊譽皇上。 正因為皇上杜絕私情,不肯輕易取悅于眾,所以毀謗的人就多。又如辨別武斷鄉(xiāng)曲之事上,并不是武斷,攬權(quán)者也不是攬權(quán)。此是差毫厘失之千里之間,所以帝堯也以為很難。今天都剖析決斷得很明白,如絲絲入扣,毫無混淆。所以就皇上賞罰分明,用舍得當。沒有不公正的事情。沒有不精明的安排。
【原文】
蓋皇上淵衷為止水,如明鑒,萬物之過其前者,妍自然畢露而不容掩。原非鑒與水留戀于當前之物,而后得照見,若稍留一毫意見去照物,則鑒與水虛明之本體,反為此意見所掩蔽,而照物不見了。必渾乎天理之公,而不雜一毫人欲之私,方有此種境界。故舉凡用人理財,養(yǎng)老恤幼,崇師訓(xùn)士,以及揆文奮武,皆開千古所未開之盛典,而實極千古所未到之至善。且詔誡所頒,反復(fù)丁寧,區(qū)畫詳密。
內(nèi)自大臣群僚,外及軍民童叟,務(wù)期天下群登樂利之域,共享升平之福。其中旨意周切,理熟義精,一言一字,皆可與二典三謨并垂天地而不朽。是不惟仁天下之心,安天下之學(xué),超越天下之才識,亙?nèi)f古之圣君哲后莫與媲。而即比自朝至暮,一日萬機,件件御覽,字字御批。一應(yīng)上任官員,無論內(nèi)外大小,每日必逐一引見,諄諄告誡以愛民扶綏之至意,事至物來,隨到隨應(yīng),不留一毫不周不密、不精不當之憾。直至二三更,方得覽批各省督扶奏折,竟不用一人代筆,其焦勞如此。此種歷練天下之精神,亦亙古勵精圖治的至君哲后所不到。尚猶圣不自圣,每以為君難為慮,并以不及圣祖之圣德神功為憂。是以德合天地,至誠感孚。數(shù)年以來,諸瑞齊見,萬福駢臻,而且道不拾遺,藹然成周太和之盛,唐虞熙之隆,亙千古而再覯者。
彌天重犯身犯寸磔之典,自痛生圣人之世,竟生不得為圣人之氓,庶幾死為圣世之鬼。豈料圣德同天,生民未有之殊恩,既超禁處廈,復(fù)給食賜衣,今蒙恩旨,又復(fù)開鎖,皇德皇恩已極蕩蕩難名。彌天重犯搶地呼號,痛心挖髓,此時即置之極刑,亦王法人情所當然,死亦知思感德,甘心瞑目。況螻蟻百姓,當此皇恩無涯,何敢言報?只愿插翅遍飛宇內(nèi),凡人力所能到、足跡所可及,逢人逢地,宣揚圣德同天之大,無間內(nèi)外,申明本朝得統(tǒng)之正,直近商周,一洗從前謠言之謗,共知呂留良為圣世之逆賊,共歌太平之世,共祝有道天子,萬壽無疆,以贖補當身萬死蒙赦之罪,斯幸耳。深情結(jié)胸,重義透髓,一字一泣。謹供。
【譯文】 由于皇上的心像潭水一樣深邃,明鏡一樣光亮,對任何事情都看得清楚,這是如天理那樣的公正,才會有這種境界?;噬显谟萌死碡敺矫?、養(yǎng)老恤幼方面、崇師訓(xùn)士方面、掌文用武方面,都是千古少有的完善。況且每一次詔書的頒布,都反復(fù)交待,籌劃詳盡。從內(nèi)部的大臣群僚,到外部的軍民童叟,都務(wù)求能符合大家的利益,共享天下太平之福。旨意中字字句句意準詞切,可謂不朽之作。不但具備仁慈之心,而且超越天下之學(xué)識,是萬古以來圣君哲后所不能比的。皇上一天到晚,日理萬機,件件都要過問,奏文字字都要批示;一切上任官員,不管大小,每天都要接見,諄諄告訴大家,要愛民,要盡職。任何事情,隨有隨時解決,都十分周密十分精當。有時直到二三更,還要批閱各省督撫奏折,竟不用一人代筆,真是操心到這種程度。這種對待天下治理天下的精神,也是千古以來圣哲君主所做不到的。但是仍十分自謙,常常感嘆做皇上的艱難,并且以趕不上圣祖的神功為憂慮。這種德行真可以說同天地相合。
幾年來,到處呈現(xiàn)吉祥的征兆,而且道不拾遺,這真是比古代最好的盛世還盛。彌天重犯自犯重罪,自己痛感生在圣人之世,竟然不能成為圣人的一個普通百姓,也許可以做個盛世之鬼吧。沒想到圣德同天,給重犯特別的恩遇,不但不囚禁,給以寬敞的住處、衣物。今蒙恩旨又被釋放。皇恩皇德真是達到了極點,難以表達。彌天重犯搶地呼號,十分痛心,此時即使受到極刑,也是理所當然,死也感德,甘心瞑目。況且做為螻蟻一樣的百姓,對這樣大的恩德、真是無法言極,只希望插翅飛遍天下,凡人力所到處,足跡所至,逢人便大力宣傳圣德,一洗過去的謠言誹謗,使大家都知道呂留良為圣世逆賊,同時使天下都傳頌圣人之德,共喜為盛世的百姓,共歌太平之世,共祝有道天子,萬壽無疆,以贖補當身萬死卻蒙受寬赦之罪。
如此,則十分幸運也。激動的心情難以表達,是在一字一泣中寫出的這篇供詞。
【原文】
內(nèi)閣九卿奏本曾靜等即使是一失足鑄千古恨,也應(yīng)該殃及九族入牢獄刑部等衙門奏為遵旨復(fù)加訊問事。上諭:“曾靜一案,前命侍郎杭奕祿、副都統(tǒng)海蘭詳加審訊。據(jù)曾靜逐款回供,俱是悔過感恩之語,此等奸險之徒,語言詐偽,或畏懼誅戮,故勉強作此認罪之詞;抑伊自知罪大惡極,愧恥悔恨,出于本心。著大學(xué)士、九卿詹事、翰林、科道,將從前詰問各款,逐一再加訊問,確取口供具奏。欽此。”
臣等將杭奕祿等遵旨審訊曾靜口供,逐款復(fù)訊,據(jù)曾靜供出,與從前口供俱各相符,俯首認罪,甘服上刑。又據(jù)供:“彌天重犯罪案,今日蒙知大人逐款勘訊,自知萬死萬剮,更有何法可解!所痛恨者,實因住在深山窮谷,愚昧無知,是以呂留良之逆說情論,得以迷心。惟其有呂留良之悖論在心,所以阿其那、塞思黑、允之黨羽匪類,并發(fā)遣廣西人等之奸謀流謗,得以惑聽。抑惟其有阿其那等之流謗在心惑聽,而呂留良之邪說悖論,愈得以固志。二者交乘,相因為害,遂致釀成亙古未有之極惡而不自知。直到后來,實見得我皇上之至德同天,與我朝得統(tǒng)之正,直邁商周,方知從前之錯謬,自悔自愧,自咎莫及。
“蓋我皇上之大德,彌天重犯自舊歲到今,飽飫已周年矣。不惟目睹耳聞,深仁厚澤之在天下,為自古所未有,即彌天重犯以螻蟻之微,冒犯九五之尊,萬死不足蔽辜,而當親皇恩,尚容留茍延殘生以到今日。雖堯舜之對,亦未見有此出格殊恩至于如此,又豈漢高之寬,唐太之明,所能擬似于萬一!況我朝得統(tǒng)之正,治化之隆,并非泛說‘遠邁商周’。一語所能盡。蓋我朝龍興,不由中土而起于滿州,由滿州而至中國,地之相去數(shù)千余里,而德化之盛,及于中土,薄海內(nèi)外,無不傾心愛戴。由是天與人歸,使大統(tǒng)一朝而成,不勞而得,并非湯武之居中漸化,而后民心樂從,始有天下者可比。其規(guī)模更大更遠,所以為亙古莫及。
“凡此皆是彌天重犯舊歲一路來,親被我皇上的德化,親見熙景象,頌德歌功,歡聲載道,不覺傾心悅服至此。則前之狂悖,由于無知,后之愛戴,出于有見。前后雖異,其實皆發(fā)于本心。此固不是巧說以偷生,亦非旁人所能代為指撥開導(dǎo)而有是說話,實字字句句皆從一片良心發(fā)出。且彌天重犯從頭一路細思,實由列祖列圣之功德,在天地間極其大,我皇上之圣仁,邁古今而極其至。故皇天默使彌天重犯傳其害道悖義之論,露其奸黨謗毀之行,以顯圣德于深山窮谷,申名義于千秋萬世,使天下之大,萬世之遠,人人悅服,處處傾心耳?!八詮浱熘胤傅浇袢崭械卤换?,愿置身極典,以求其心之所安。且使天下萬世,共知我皇上至德深仁,透民骨髓,即在無知悖逆之民,猶切被化改過,自愿伏罪以至如此。所以彌天重犯到今日,惟有仰懇眾大人轉(zhuǎn)奏,將彌天重犯速正刑典而已,更有何說!”等語。
【譯文】
關(guān)于邢部等衙門對曾靜一案又遵照皇上旨意復(fù)加訊問的記載?;噬系闹I旨道:“曾靜一案,前幾次命令侍郎杭奕祿和副都統(tǒng)海蘭等詳加審訊。據(jù)曾靜的逐條回答和供詞,都是些悔過感恩的語言。這種奸險之徒,語言欺詐虛偽?;蚴且驗樗滤?,所勉強作出的認罪之詞;或是他自知罪大惡權(quán),愧恥悔恨,真的發(fā)自內(nèi)心。請大學(xué)士、九卿詹事、翰林、科道,把從前詰問他的各條各款,逐個再加訊問,取得確實的口供再報上來。欽此?!?br>
臣等將杭奕祿等遵旨審訊曾靜口供,又逐條復(fù)訊,據(jù)曾靜供出,與從前口供相符,俯首認罪,甘服死刑。又據(jù)曾靜供道:“彌天重犯的案件,今天蒙眾位大人逐條再審,自知應(yīng)該萬死萬剮,還有什么可以說的!所痛恨的是,實在是因過去住在窮山深谷,愚昧無知,也因為看了呂留良的逆說悖論,迷了心竅。首先是因為有了呂留良的謬論在心,所以阿其那、塞思黑、允之黨羽匪類,以及朝廷發(fā)配遣送去廣西的奸謀之人流傳誹謗,才能夠迷惑視聽。因為有邪論和流謗的有害影響,才釀成了千古未有的極惡和無知。
直到后來,確實見到我皇上為仁德像天一樣大,我朝應(yīng)天順民,超過商、周那樣的盛世,才領(lǐng)悟到從前的錯謬,愧悔莫及。“彌天重犯感受到皇上的恩德已有一年了,不但耳聞目睹,皇上的厚澤及于天下,千古少有,就從自身說起,一個小民如螻蟻之微,冒犯了九五之尊,還能受到這樣的寬大。就是堯舜,也不會施以這樣的殊恩;就是漢高祖的寬容、唐太宗的圣明也不能比的。況且我朝是天命所歸,并不是用‘超越商、周’這樣一句話所能概括的。
再說我朝的興起,并非源于中原而是由滿州普及中國的,從滿州到中原幾千里之遙遠,但德化恩義早已遍及中原,甚至天涯海角,人民無不傾心愛戴;不像湯武那樣居于中原,而漸漸教化民眾,使民心慢慢歸向,才有天下的。而是天人同歸,不勞而得。其規(guī)模也更大更遠,所以為千古所莫及?!斑@都是彌天重犯舊歲一路而來,被我皇上的德政感化,親眼看到盛世景象,到處歌功頌德,歡聲載道,不覺受了感化所心悅誠服講出的心里話。相比來說,以前的狂悖,出于無知,這后來的愛戴,出于有了真知灼見。前后雖異,都發(fā)自本心。這不是為了偷生怕死才巧言花語,也不是旁人經(jīng)過開導(dǎo)后才覺悟的言詞,確實字字句句都從一片良心發(fā)出。況且彌天重犯從頭細想,感悟到是列圣之功德神靈,在天地間極大,而且我皇上的圣仁,超過古今達到了極點。所以皇天默使彌天重犯傳播那套害道悖義的謬論,暴露奸黨謗毀的行跡,以顯示出皇上圣德,申名義于千秋萬世,使天下人人悅服,處處傾心。
“所以彌天重犯到今日感德被化之余,愿受極典,以求心安。而且使天下萬世,共知我皇上至德至仁,甚至透民骨髓,即使無知頑民,也能被感化改過,自愿伏罪到這樣程度。所以彌天重犯到今日,唯一的就是仰懇眾大人轉(zhuǎn)奏,將彌天重犯速速正法,再沒有任何說的”等話。
【原文】
該臣等看得曾靜狂逆兇狡,罪大惡極,妄信逆賤之悖論及奸黨之流言,膽肆兇逆,輒敢詆毀本朝,誣蔑君上,編造逆書。從湖南至陜西,勸封疆大臣以反叛,欲構(gòu)亂于升平之世。核其情罪,法無可寬。且曾靜以一山野細民,戴高履厚五十余年,忽謀為叛逆之事,從古以來,亂臣賊子中無有其比。臣等審訊之下,無不切齒恨憤,咸愿食肉寢皮,雖寸磔族誅,不足以蔽其辜。
查律內(nèi)謀反大逆,但共謀者,不分首從,皆凌遲處死;正犯之祖父、父、子、孫、兄弟、及伯叔父、兄弟之子,男十六以上,不論篤疾、廢疾皆斬;男十五以下,及正犯之母、女、妻、妾、姊妹、子之妻妾,給付功臣之家為奴;正犯財產(chǎn)入官;若女許嫁已定,歸其夫;正犯子孫過房與人,及正犯聘娶未成者,俱不追坐等語,曾靜應(yīng)照此律,即凌遲處死。行文湖南巡撫,查明曾靜之祖父、父、子、孫、兄弟及伯叔父、兄弟之子、男十六以上,照律皆斬立決;男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姊妹,子之妻妾,解部,照律付功臣之家為奴。所有財產(chǎn),查明入官,伏乞皇上允臣等所請,將曾靜立正典刑,以彰國法,以快人心。至張熙與曾靜共謀不軌,聽從曾靜指使,赴陜投送逆書,思欲構(gòu)亂。亦應(yīng)照“共謀者皆凌遲處死”律,即凌遲處死。為此,合詞謹奏。請旨。
【譯文】
我們幾位大臣,看到了曾靜狂逆兇狡,罪大惡極,妄信逆賊為反叛謬論及奸黨的誹謗謠言,肆無忌憚,詆毀本朝,誣蔑君上,編造反叛的書信;從湖南遠至陜西,勸封疆大臣反叛朝廷,想在太平之世制造混亂。反復(fù)核實其罪行,是法律所不能寬容的。且曾靜以一山野小民,受我朝之恩有五十余年,竟然反叛朝廷,自古以來,亂臣賊子也沒有這么嚴重。臣等在審訊當中,已十分痛恨,真愿食其肉寢其皮,雖誅其九族,碎尸萬斷,都不能贖其罪過。法律規(guī)定,“凡謀反大逆案件,不論首從,都要處以死刑,主犯的祖父、父、子、孫、兄弟,以及伯叔父、兄弟之子,男的十六歲以上,不論患病或有殘疾,都處死刑;男的十五歲以下,主犯的母、女、妻、妾、姊妹、子之妻妾,都送到功臣的府上當奴隸;主犯的財產(chǎn)沒收歸公;如果女的許嫁了別人,歸其夫不論;主犯的子孫有過房給別人的,以及主犯聘娶沒有實現(xiàn)的,都不追究”等條文。曾靜應(yīng)按此條款,凌遲處死。行文湖南巡撫,查明曾靜的祖父、父、子、孫、兄弟及伯叔父、兄弟之子、男十六以上,應(yīng)照法律判以死刑,立即執(zhí)行;男的十五以下,以及母、女、妻、妾、姊妹、子之妻妾,押解刑部,按照法律送到功臣之家當奴隸使用。所有財產(chǎn),查明歸公。伏乞皇上恩準臣等的請示,將曾靜立即正法,以快人心。至于張熙與曾靜共謀不軌,聽從曾靜指使,到陜西投送逆書,陰謀制造反叛。也應(yīng)按“共謀者皆凌遲處死”
為條款,當即正法。特此共同謹奏。請皇上諭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