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guó)學(xué)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jīng)部
精選古籍
近世社會(huì)齷齪史
廿載繁華夢(mèng)(粵東繁華夢(mèng))
破鏡重圓
五代秘史
海游記
楊太真外傳
袁世凱(洪憲宮闈艷史演義)
南柯太守傳
祁生天緣奇遇
毛公案
周易注 下經(jīng)夬傳卷五 艮
作者:
《周易注》王弼
艮其背(1),不獲其身(2)。行其庭,不見其人(3),無咎(4)。
(1)目無患也?!?2)所止在后,故不得其身也?!?3)相背故也?!?4)凡物對(duì)面而不相通,“否”之道也。艮者,止而不相交通之卦也。各止而不相與,何得無咎?唯不相見乃可也。施止於背,不隔物欲,得其所止也。背者,無見之物也。無見則自然靜止,靜止而無見,則“不獲其身”矣?!跋啾场闭?,雖近而不相見,故“行其庭,不見其人”也。夫施止不於無見,令物自然而止,而強(qiáng)止之,則奸邪并興,近而不相得則兇。其得“無咎”,“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故也。
《彖》曰:艮,止也。時(shí)止則止,時(shí)行則行,動(dòng)靜不失其時(shí),其道光明(1)。艮其止,止其所也(2)。上下敵應(yīng),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靶衅渫?,不見其人,無咎”也。
(1)正道不可常用,必施於不可以行。適於其時(shí),道乃光明也?!?2)易背曰止,以明背即止也。施止不可於面,施背乃可也。施止於止,不施止於行,得其所矣,故曰“艮其止,止其所”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1)。
(1)各止其所,不侵官也。
初六:艮其趾,無咎,利永貞(1)。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1)處止之初,行無所之,故止其趾,乃得“無咎”;至靜而定,故利永貞。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1)。
《象》曰:“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1)隨謂趾也。止其腓,故其趾不拯也。腓體躁而處止,而不得拯其隨,又不能退聽安靜,故“其心不快”也。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1)。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1)限,身之中也。三當(dāng)兩象之中,故曰“艮其限”。夤,當(dāng)中脊之肉也。止加其身,中體而分,故“列其夤”而憂危薰心也?!棒蕖敝疄榱x,各止於其所,上下不相與,至中則列矣。列加其夤,危莫甚焉。危亡之憂,乃薰灼其心也。施止體中,其體分焉。體分兩主,大器喪矣。
六四:艮其身,無咎(1)。
《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2)。
(1)中上稱身,履得其位,止求諸身,得其所處,故不陷於咎也?!?2)自止其躬,不分全體。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1)。
《象》曰:“艮其輔”,以中正也(2)。
(1)施止於輔,以處於中,故口無擇言,能亡其悔也?!?2)能用中正,故“言有序”也?! ∩暇牛憾佤蓿?1)。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1)居止之極,極止者也。敦重在上,不陷非妄,宜其“吉”也。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
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艮其背(1),不獲其身(2)。行其庭,不見其人(3),無咎(4)。
(1)目無患也?!?2)所止在后,故不得其身也?!?3)相背故也?!?4)凡物對(duì)面而不相通,“否”之道也。艮者,止而不相交通之卦也。各止而不相與,何得無咎?唯不相見乃可也。施止於背,不隔物欲,得其所止也。背者,無見之物也。無見則自然靜止,靜止而無見,則“不獲其身”矣?!跋啾场闭?,雖近而不相見,故“行其庭,不見其人”也。夫施止不於無見,令物自然而止,而強(qiáng)止之,則奸邪并興,近而不相得則兇。其得“無咎”,“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故也。
《彖》曰:艮,止也。時(shí)止則止,時(shí)行則行,動(dòng)靜不失其時(shí),其道光明(1)。艮其止,止其所也(2)。上下敵應(yīng),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靶衅渫?,不見其人,無咎”也。
(1)正道不可常用,必施於不可以行。適於其時(shí),道乃光明也?!?2)易背曰止,以明背即止也。施止不可於面,施背乃可也。施止於止,不施止於行,得其所矣,故曰“艮其止,止其所”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1)。
(1)各止其所,不侵官也。
初六:艮其趾,無咎,利永貞(1)。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1)處止之初,行無所之,故止其趾,乃得“無咎”;至靜而定,故利永貞。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1)。
《象》曰:“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1)隨謂趾也。止其腓,故其趾不拯也。腓體躁而處止,而不得拯其隨,又不能退聽安靜,故“其心不快”也。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1)。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1)限,身之中也。三當(dāng)兩象之中,故曰“艮其限”。夤,當(dāng)中脊之肉也。止加其身,中體而分,故“列其夤”而憂危薰心也?!棒蕖敝疄榱x,各止於其所,上下不相與,至中則列矣。列加其夤,危莫甚焉。危亡之憂,乃薰灼其心也。施止體中,其體分焉。體分兩主,大器喪矣。
六四:艮其身,無咎(1)。
《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2)。
(1)中上稱身,履得其位,止求諸身,得其所處,故不陷於咎也?!?2)自止其躬,不分全體。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1)。
《象》曰:“艮其輔”,以中正也(2)。
(1)施止於輔,以處於中,故口無擇言,能亡其悔也?!?2)能用中正,故“言有序”也?! ∩暇牛憾佤蓿?1)。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1)居止之極,極止者也。敦重在上,不陷非妄,宜其“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