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jīng)部
精選古籍
詩品
樂府古題要解
梅磵詩話
詩人主客圖
吳禮部詩話
歸田詩話
文筆要訣
詩譜
逸老堂詩話
六一詩話
淳熙三山志 卷第三十三 寺觀類一
作者:
《淳熙三山》陳傅良、梁克家
僧寺
山附
三山鼎秀,州臨其間。極目四遠,皆巍巒杰嶂,環(huán)布繚繞,峻接云漢。居人過客莫辨向背。回顧蓮峰,凸銳捷出;面直方山,突兀正立。左瞻石鼓,如憩如植,鎮(zhèn)塞不動;右覷雙髻,若赴若驟,追跳相躡;以為險峭,(庫本作“奇峭”。)四面盡此矣。窮幽逐勝,乃北逾復(fù)嶺,支提、太姥;南越重江,白鹿、黃蘗;東航海邑,福山、靈鷲;西道雪峰,鳳林、大目;綿亙四境皆數(shù)百里,千巖萬壑,不可以形狀名計。何其富也。
始州,戶籍衰少,耘鋤所至,甫邇城邑。穹林巨澗,茂木深翳,小離人跡,皆虎豹猿猱之墟。自非捐俗割愛,童發(fā)毀服,無所顧慕,(底本作“無所顧暴”,據(jù)崇抄改。)誰肯奮足于單危寂絕之境。是以重峰疊巘,頓錫成市;誅茅穴石,僅可容榻;往往塵喧不到,苦節(jié)坐忘,似得道者,遂以驚動世俗。
自晉太康,始寺“紹因”于州北。既而終晉,才益二寺。越二百載,齊之寺一,梁之寺十七,陳之寺十三,隋之寺三。唐自高祖至于文宗二百二十二年,寺止三十九;至宣宗乃四十一,時郡人林谞作《記》:(底本作“林謂”,據(jù)庫本、崇抄改。)存寺七十八,廢寺三十六。懿宗一百二,僖宗五十六,昭宗十八。殫窮土木,憲寫宮省,(各本皆作“憲寫”,疑為“憲式”。)極天下之侈矣。而王氏入閩,更加營繕,又增為寺二百六十七,費耗過之。自屬吳越,首尾才三十二年,建寺亦二百二十一,自前至此,共為寺七百八十一。特以會到有起置年月者計之,余或更名,或重建,不可知也。雖歸朝化,頹風(fēng)弊習(xí),浸入骨髓,富民翁嫗,傾施貲產(chǎn)以立院宇者無限。慶歷中,通至一千六百二十五所。此林世程慶歷三年所記也。其所記有寺額者一百一所。今見存者,共一百七十二所,外二十九所已不載州籍。如安福寺、寶峰寺,以主僧不謹及童行不律廢;余恐更易名額,或頹圮產(chǎn)絕。若通計之,比紹興間已少百二十一。紹興以來,止一千五百二十三。紹興甲寅曾師建“記”,(甲寅為紹興四年。曾師建,本志卷四十“歲時”記述云:“曾師建,郡人,記閩事,紀歲時、閭里、禮節(jié)、行樂尤悉……”“寺觀類”各卷中亦多引用,或稱“曾記”。)惟總云一千六百二十六所,其逐縣所載,只一千五百二十一所,皆不可以為據(jù)。惟紹興二十二年,奉使鐘世明“根括寺院寬剩”時,共管寺院一千五百一十二所,內(nèi)一千四百八十六所常住所收“有余”及“無余”,三十七所無僧尼主持。今《州籍》、《縣申》,猶一千五百四。自太平興國四年終慶歷,寺二百四十一;皇祐后,寺二百六;率多舊寺重建。其未會到起置年月者,一百七十五。共為寺七百二十三。若通前代計之,比紹興間又少一十九所??謴U壞無人住持,遂成絕產(chǎn)。祠、廬、塔、廟,雕繪藻飾,真王侯居,而日與市人交臂接席。回視曩昔,異乎吾所聞?wù)摺?br> 惟是煙霞絕頂,泉石清趣,異時截崖谷、挽藤蘿,可望而不可到者,今奔蹄走轂,所至精舍訪古者便之。故附山于寺。自城郭至諸縣,以寺興置先后為次,而山見焉。余非顯者不著。
在城
僧尼寺共五十二所。慶歷《記》:三十所。曾師建“記”:五十一所。內(nèi)閩縣十四所,侯官十九所,懷安十八所。五十所有起置年代,二所未詳,外有安福庵,《州籍》無。
懷安乾元寺 州北無諸舊城處也。晉太康三年,既筑新城,遂以為紹因寺。唐乾元三年,防御使董玠奏賜今名。皇朝咸平六年,賜御書一百二十三卷。御制:《心輪偈頌》十四卷、《秘藏詳》三十卷、《逍遙詠》十一卷、《緣識》五卷、《青龍疏》六卷、《秘閣贊》、《九弦琴》、《阮歌》、《喻言》、《雙鉤書》、《圣教序》、《心輪圖》、《無名說》、《筆法》、《日行誠有益無法帖》十二卷、《大字詩》三卷、《益銘》四體、五體書二卷;草書:《孝經(jīng)》、《千字文》、《孤城詩》、《顛草書》、《急就章筆法歌》、《雜字》九軸,《故實》九軸。八分書:《千字文》、《故實》、《真定王碑》;飛帛:“帝佛”二字、《雜言》無注、《雜言》有注、《下假詩》、(底本、庫本為“下假詩”,崇抄作“不假詩”。)《遠看詩》?;实v三年,賜御書二軸:飛帛、“明堂之門”。篆書?!懊魈谩?。至和元年,賜《皇祐新樂圖記》三卷。已上,天宮院掌之。舊山趾八寺通往來。今乾元、天宮同用一記,文曰:“乾元天宮院記”。有:
琴石 閩越王鼓琴所。
金雞井 越王井。中有金雞,昔牧羊兒見之,因以石投,久而聞聲,后不復(fù)見。
欽馬池 亦越王跡。
戒壇 唐大中四年,長溪建善寺始開壇度僧三十人。光化元年,閩王審知復(fù)置于本寺。天復(fù)二年,移開元。余見“開元寺”。
舊產(chǎn)錢一十三貫一百二十一文。未經(jīng)界前,謂之舊產(chǎn);已經(jīng)界后,謂之新產(chǎn)。今稅、苗、鹽、役,雖用新產(chǎn)科納,而敷四色錢猶用舊產(chǎn)。故特存之。后準此。
懷安大中寺 州西。梁太守袁士俊之第。內(nèi)有小山,時聞鐘聲,因名鐘山。普通二年,舍以為寺,號袁寺。隋仁壽二年,始以舍利為塔。大業(yè)二年,改為鴻業(yè)寺,尋為鐘山寺。唐上元元年,更名福唐寺,會昌例廢。大中四年復(fù)之,賜今額。天圣中災(zāi),歷數(shù)年再創(chuàng),垂成復(fù)災(zāi),元豐改元始新之。有:
定慧塔 舊九層。朱梁開平四年,偽閩建。天圣中爇之。累數(shù)年,閩人復(fù)創(chuàng),漕使陸軫為《贊》。后復(fù)災(zāi)。
八百羅漢像 佛書云:“諾矩那與其徒八百眾居震旦國”。今五百居天臺,三百居雁蕩。是堂像八百,顏題云“天臺雁蕩”以此。
觀音像 政和間,清涼寺僧宗顏為木觀音像,久而色故,將命工飾之。忽夢謂曰:“我當城居,令億萬眾瞻仰”。俄而,大中僧數(shù)百人亦以夢來致之。(底本、庫本作“寺中僧數(shù)百人”,據(jù)崇抄改。)今在寺之西偏。
舊產(chǎn)錢一十一貫八百四十五文?!霸洝保骸耙皇回灳虐倬攀逦摹!?br> 侯官南澗寺 州西南。梁中大通六年,(各本皆作“梁大通六年”,顯有抄誤。按:南朝梁大通年號只有三年,中大通年號則有六年。據(jù)改。)居士蘇清以宅為之。唐乾寧二年,閩王創(chuàng)天王殿。三年,號南澗護國天王,合庵十二為寺,以居澗旁,故名。王谹詩云:“水清居士澗,景好天王剎”。
《御書》一百二十三卷。同乾元。但無明堂篆及帛書。
寺閣 唐周樸有詩。
石像 “唐天寶八載五月六日,驟雨雷震,須臾晴霽。亭亭石心涌出佛像,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列侍環(huán)衛(wèi)。”歐陽詹《記》。
普眼庵 安文頭陀因游寺山,莽蔓中得巖石,側(cè)足而入,有一穴僅可容身,遂晏坐,號“頭陀巖”。七年,主僧辟而潤色之,其后日廣。有“降睡塔”。大觀間,顏曰“普眼庵”。山在城中,游者絡(luò)繹。頭陀嘗摩崖云:“客至不點茶,相看淡如水。白云深谷中,穩(wěn)坐浮生里?!苯癃q存。
靜勝軒 有張勸詩。
舊產(chǎn)錢七貫五百二文。
懷安開元寺 子城東。太清三年置,在靈山之西。(崇抄作“在靈芝山西”。)舊號靈山,尋改大云。唐初曰“龍興”。開元二十六年,以年號改今名,后人名開元后山為芝山,以別于靈山。有明皇像。會昌中,汰天下寺,州存一,即是也。天禧中災(zāi),慶歷三年復(fù)創(chuàng)。有:
辟支佛像 辟支,自天監(jiān)四年隱身于金陵山窟間,(底本作“天□四年……”,崇抄作“天福四年”。參對下文有“唐以來凡六現(xiàn)”之句,知當在唐之前,而“天?!睘槲宕褐晏?,在唐之后。今據(jù)庫本作“天監(jiān)”,辟支佛之傳說,固在梁武帝時。)時現(xiàn)異于人。唐以來凡六現(xiàn)。梁貞明四年,閩王以夢故,煉□□□萬斤,以橐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山附
三山鼎秀,州臨其間。極目四遠,皆巍巒杰嶂,環(huán)布繚繞,峻接云漢。居人過客莫辨向背。回顧蓮峰,凸銳捷出;面直方山,突兀正立。左瞻石鼓,如憩如植,鎮(zhèn)塞不動;右覷雙髻,若赴若驟,追跳相躡;以為險峭,(庫本作“奇峭”。)四面盡此矣。窮幽逐勝,乃北逾復(fù)嶺,支提、太姥;南越重江,白鹿、黃蘗;東航海邑,福山、靈鷲;西道雪峰,鳳林、大目;綿亙四境皆數(shù)百里,千巖萬壑,不可以形狀名計。何其富也。
始州,戶籍衰少,耘鋤所至,甫邇城邑。穹林巨澗,茂木深翳,小離人跡,皆虎豹猿猱之墟。自非捐俗割愛,童發(fā)毀服,無所顧慕,(底本作“無所顧暴”,據(jù)崇抄改。)誰肯奮足于單危寂絕之境。是以重峰疊巘,頓錫成市;誅茅穴石,僅可容榻;往往塵喧不到,苦節(jié)坐忘,似得道者,遂以驚動世俗。
自晉太康,始寺“紹因”于州北。既而終晉,才益二寺。越二百載,齊之寺一,梁之寺十七,陳之寺十三,隋之寺三。唐自高祖至于文宗二百二十二年,寺止三十九;至宣宗乃四十一,時郡人林谞作《記》:(底本作“林謂”,據(jù)庫本、崇抄改。)存寺七十八,廢寺三十六。懿宗一百二,僖宗五十六,昭宗十八。殫窮土木,憲寫宮省,(各本皆作“憲寫”,疑為“憲式”。)極天下之侈矣。而王氏入閩,更加營繕,又增為寺二百六十七,費耗過之。自屬吳越,首尾才三十二年,建寺亦二百二十一,自前至此,共為寺七百八十一。特以會到有起置年月者計之,余或更名,或重建,不可知也。雖歸朝化,頹風(fēng)弊習(xí),浸入骨髓,富民翁嫗,傾施貲產(chǎn)以立院宇者無限。慶歷中,通至一千六百二十五所。此林世程慶歷三年所記也。其所記有寺額者一百一所。今見存者,共一百七十二所,外二十九所已不載州籍。如安福寺、寶峰寺,以主僧不謹及童行不律廢;余恐更易名額,或頹圮產(chǎn)絕。若通計之,比紹興間已少百二十一。紹興以來,止一千五百二十三。紹興甲寅曾師建“記”,(甲寅為紹興四年。曾師建,本志卷四十“歲時”記述云:“曾師建,郡人,記閩事,紀歲時、閭里、禮節(jié)、行樂尤悉……”“寺觀類”各卷中亦多引用,或稱“曾記”。)惟總云一千六百二十六所,其逐縣所載,只一千五百二十一所,皆不可以為據(jù)。惟紹興二十二年,奉使鐘世明“根括寺院寬剩”時,共管寺院一千五百一十二所,內(nèi)一千四百八十六所常住所收“有余”及“無余”,三十七所無僧尼主持。今《州籍》、《縣申》,猶一千五百四。自太平興國四年終慶歷,寺二百四十一;皇祐后,寺二百六;率多舊寺重建。其未會到起置年月者,一百七十五。共為寺七百二十三。若通前代計之,比紹興間又少一十九所??謴U壞無人住持,遂成絕產(chǎn)。祠、廬、塔、廟,雕繪藻飾,真王侯居,而日與市人交臂接席。回視曩昔,異乎吾所聞?wù)摺?br> 惟是煙霞絕頂,泉石清趣,異時截崖谷、挽藤蘿,可望而不可到者,今奔蹄走轂,所至精舍訪古者便之。故附山于寺。自城郭至諸縣,以寺興置先后為次,而山見焉。余非顯者不著。
在城
僧尼寺共五十二所。慶歷《記》:三十所。曾師建“記”:五十一所。內(nèi)閩縣十四所,侯官十九所,懷安十八所。五十所有起置年代,二所未詳,外有安福庵,《州籍》無。
懷安乾元寺 州北無諸舊城處也。晉太康三年,既筑新城,遂以為紹因寺。唐乾元三年,防御使董玠奏賜今名。皇朝咸平六年,賜御書一百二十三卷。御制:《心輪偈頌》十四卷、《秘藏詳》三十卷、《逍遙詠》十一卷、《緣識》五卷、《青龍疏》六卷、《秘閣贊》、《九弦琴》、《阮歌》、《喻言》、《雙鉤書》、《圣教序》、《心輪圖》、《無名說》、《筆法》、《日行誠有益無法帖》十二卷、《大字詩》三卷、《益銘》四體、五體書二卷;草書:《孝經(jīng)》、《千字文》、《孤城詩》、《顛草書》、《急就章筆法歌》、《雜字》九軸,《故實》九軸。八分書:《千字文》、《故實》、《真定王碑》;飛帛:“帝佛”二字、《雜言》無注、《雜言》有注、《下假詩》、(底本、庫本為“下假詩”,崇抄作“不假詩”。)《遠看詩》?;实v三年,賜御書二軸:飛帛、“明堂之門”。篆書?!懊魈谩?。至和元年,賜《皇祐新樂圖記》三卷。已上,天宮院掌之。舊山趾八寺通往來。今乾元、天宮同用一記,文曰:“乾元天宮院記”。有:
琴石 閩越王鼓琴所。
金雞井 越王井。中有金雞,昔牧羊兒見之,因以石投,久而聞聲,后不復(fù)見。
欽馬池 亦越王跡。
戒壇 唐大中四年,長溪建善寺始開壇度僧三十人。光化元年,閩王審知復(fù)置于本寺。天復(fù)二年,移開元。余見“開元寺”。
舊產(chǎn)錢一十三貫一百二十一文。未經(jīng)界前,謂之舊產(chǎn);已經(jīng)界后,謂之新產(chǎn)。今稅、苗、鹽、役,雖用新產(chǎn)科納,而敷四色錢猶用舊產(chǎn)。故特存之。后準此。
懷安大中寺 州西。梁太守袁士俊之第。內(nèi)有小山,時聞鐘聲,因名鐘山。普通二年,舍以為寺,號袁寺。隋仁壽二年,始以舍利為塔。大業(yè)二年,改為鴻業(yè)寺,尋為鐘山寺。唐上元元年,更名福唐寺,會昌例廢。大中四年復(fù)之,賜今額。天圣中災(zāi),歷數(shù)年再創(chuàng),垂成復(fù)災(zāi),元豐改元始新之。有:
定慧塔 舊九層。朱梁開平四年,偽閩建。天圣中爇之。累數(shù)年,閩人復(fù)創(chuàng),漕使陸軫為《贊》。后復(fù)災(zāi)。
八百羅漢像 佛書云:“諾矩那與其徒八百眾居震旦國”。今五百居天臺,三百居雁蕩。是堂像八百,顏題云“天臺雁蕩”以此。
觀音像 政和間,清涼寺僧宗顏為木觀音像,久而色故,將命工飾之。忽夢謂曰:“我當城居,令億萬眾瞻仰”。俄而,大中僧數(shù)百人亦以夢來致之。(底本、庫本作“寺中僧數(shù)百人”,據(jù)崇抄改。)今在寺之西偏。
舊產(chǎn)錢一十一貫八百四十五文?!霸洝保骸耙皇回灳虐倬攀逦摹!?br> 侯官南澗寺 州西南。梁中大通六年,(各本皆作“梁大通六年”,顯有抄誤。按:南朝梁大通年號只有三年,中大通年號則有六年。據(jù)改。)居士蘇清以宅為之。唐乾寧二年,閩王創(chuàng)天王殿。三年,號南澗護國天王,合庵十二為寺,以居澗旁,故名。王谹詩云:“水清居士澗,景好天王剎”。
《御書》一百二十三卷。同乾元。但無明堂篆及帛書。
寺閣 唐周樸有詩。
石像 “唐天寶八載五月六日,驟雨雷震,須臾晴霽。亭亭石心涌出佛像,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列侍環(huán)衛(wèi)。”歐陽詹《記》。
普眼庵 安文頭陀因游寺山,莽蔓中得巖石,側(cè)足而入,有一穴僅可容身,遂晏坐,號“頭陀巖”。七年,主僧辟而潤色之,其后日廣。有“降睡塔”。大觀間,顏曰“普眼庵”。山在城中,游者絡(luò)繹。頭陀嘗摩崖云:“客至不點茶,相看淡如水。白云深谷中,穩(wěn)坐浮生里?!苯癃q存。
靜勝軒 有張勸詩。
舊產(chǎn)錢七貫五百二文。
懷安開元寺 子城東。太清三年置,在靈山之西。(崇抄作“在靈芝山西”。)舊號靈山,尋改大云。唐初曰“龍興”。開元二十六年,以年號改今名,后人名開元后山為芝山,以別于靈山。有明皇像。會昌中,汰天下寺,州存一,即是也。天禧中災(zāi),慶歷三年復(fù)創(chuàng)。有:
辟支佛像 辟支,自天監(jiān)四年隱身于金陵山窟間,(底本作“天□四年……”,崇抄作“天福四年”。參對下文有“唐以來凡六現(xiàn)”之句,知當在唐之前,而“天?!睘槲宕褐晏?,在唐之后。今據(jù)庫本作“天監(jiān)”,辟支佛之傳說,固在梁武帝時。)時現(xiàn)異于人。唐以來凡六現(xiàn)。梁貞明四年,閩王以夢故,煉□□□萬斤,以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