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jīng)部
精選古籍
傳習錄
二十四孝
幼學瓊林
潛夫論箋校正
家范 (全譯評點本)
小學詩
明夷待訪錄
羅湖野錄
碧巖錄
廣弘明集
金陵秋 第十六章 誓師
作者:
《金陵秋》林紓
讀吾書者,當知革命非易事也。非驕王弛紊其權(quán)綱,非奸相排笮其忠讜,非進退系乎賕請,非賦斂加以峻急,非是非顛倒,使朝野暗無天日;非機宜坐失,使利權(quán)蝕于列強;非四海之財力,用之如泥沙;非出獨夫之威棱,行之以殘殺;非無故挑邊,任邪教興師于無名;非妄意憤軍,使天下同疲于賠款,而國又烏得亡!而革命之軍又胡從起窈穩(wěn)繅玻顧述卿戰(zhàn)略文采,為異日史中所必不廢之人。而誓師一節(jié),尤有精誠,即辭說亦佳。原文存彼筆記之中。今吾書中文字則略為潤色者也。
時述卿與陶參謀同行至堯化門,入壁,起佘管帶傅青,宣布司令之意。佘言目兵三夜失眠矣。述卿曰:“有急令,須聚眾而宣告之?!辟芗创到?。半炊許,眾始大集。
陶君對眾宣言曰:“諸君累夜失眠矣。兵間勞苦,初無主將偏裨之別。須知此來金陵,豈為利來,亦豈為功名而來?天下困弊政久矣,武昌既倡大義,則我輩不能不刷漢種之精神,力圖光復。須知武昌四戰(zhàn)之地,非得金陵,則前后受敵,武漢亦不能有。天下事,有前進一步,可以全萬姓之命;后卻一步,即以敗垂成之功。鄙人即第九鎮(zhèn)創(chuàng)始之人,隊中上至官長,下至目兵,當能相識。清初之鄙棄綠營,有同芻狗。以兵籍出自招募,其后踐之一如奴隸,其委化也,付諸蟲沙。二百年來,雖曾、胡之能,收復東南半壁,而綠營之士,清廷初未嘗目之為功人。鄙人進策,辦此征兵,即冀稍通兵學、明種族、知向背,預存今日革命之用。今武昌一倡,應(yīng)者四集。近觀楚、皖,遠視閩、粵、滇、黔,均已一一響應(yīng),則金陵亦在唾手之間。
吾軍果一振作,敵無戰(zhàn)心,必然解體。此即漢族重見天日之期,事機萬不可失。林都督與諸君同其甘苦,數(shù)夜以來,亦未嘗貼近床席。今日事勢已逼,非得我輩同心戮力,進趣天保城,得其要領(lǐng),則曠日持久,大屬非計。鄙人以往來奔走,舊疾復發(fā),夜來呻楚不堪。今日特力疾與諸君布期腷臆,愿同心膂,下此嚴城?!碧站菡f后,大嗽不止,眾為動容。
述卿乃繼進宣言曰:“仆自京峴山導諸君至此,近一月矣。
此一月中,事勢萬變。然鉗揣敵情,似有可乘之機,操必勝之要。顧仆方往來籌劃,上商司令,下謀幕僚,無暇與諸君晨夕相見。或且謂仆為茍且之安。須知頓兵嚴城之下,不勝即敗。
敗則仆為禍首,何利之圖,而敢惰其官骸,不為全軍謀勝利耶?
近聞飛語,謂仆昵于原帶之營。此語亦不為無因。天下有不可告人之勞,厥狀似逸;有不能共喻之苦,其心似私。然不白之,無以釋大眾之疑;容忍之,轉(zhuǎn)以為全局之梗。鎮(zhèn)江反正以后,仆即開足額兩隊,赴青江浦一帶防剿土匪,招撫地方。軍無后繼,供億亦缺,饑餒在所不免。然以仆平日交誼,隊中尚無閑言。所余不足額兩隊,為數(shù)只一百五十名。旗營日形不靖,諸君之所知也。晝夜枕戈,防旗人竊發(fā)。仆與此軍同命,心憫其勞。顧安危所系,則亦不暇顧恤。然日中尚須搬運服裝、器械、糧食,均恃此一百五十人,直同苦力,不類征兵。正以知主將之艱虞,故不生怨咨。審上下之同力,故無敢廢擔而仆亦以此安之。特較諸君三夜之不眠,其勞亦復相埒。依之舊有之部,原是同胞。詎諸君與我共事于此,獨非同胞耶夫!漸漬之久,則膠漆解堅;浸潤之至,則骨肉乖析。彼讒人之口,正欲解吾膠漆之堅,而析吾骨肉之愛,諸君又安能聽之!至今日仆之鹿鹿兵間,未曾與諸君親密者,亦自有故。金陵天險,徒恃鎮(zhèn)江一旅之師,雖人人勇悍無畏,然亦須軍有后繼。故蘇、浙二軍,仆不能不少加延接。聯(lián)絡(luò)二軍,即所以擴張吾軍也。然徒恃陸戰(zhàn),而無水師以補其闕,則戰(zhàn)備疏。故仆又息息防艦隊之不吾助,則極力為之部署。況雨花臺潰散之兵,麇集鎮(zhèn)江,不惟兵械毫無,而衣服尤形凋敝,則不能不為設(shè)法編成一軍。且仆以都督兼民政,則設(shè)員分司,在在耗其精力。又敵氛近在咫尺,不能不用間諜。以上尚有應(yīng)辦之事宜,莫逃之責任。所苦者,鎮(zhèn)江反正后,存款不過十二萬。兵力既已驟加,艦隊又復駢湊,一月之需,應(yīng)四十余萬,則求協(xié)餉于鄰省,是誰之責?
彼留屯鎮(zhèn)江之眾,怨仆不遣赴前敵,令彼立功。而奮勇前敵之兵,又怨仆不留屯鎮(zhèn)江,使彼蘇息。今使仆有行雨之力,處于洗衣與種稻之間,彼洗女日欲吾晴,而農(nóng)夫則日求吾雨。諸君試思,以何者為當?雖然《抱撲子》有言:‘謗讀言不可以巧言弭,實恨不可以虛事釋。’今日仆之宣布,初非巧言,即諸君之與仆,亦無實恨。今當屏去他說,以軍事為前提。仆今拚命,明日將往攻天保城,知諸君壯往,與我同志,必能與我同命。
或且有謂仆貪天之功,使萬骨皆枯,成一將之功績。我敢對眾立誓,寧垣一破,立將鎮(zhèn)江都督取銷,示不貪利祿、專圖救民于水火之中。果諸君不信吾言,則城軍亦必不能留我生命。此軍一陷,則蘇浙一帶殘殺自不待言,漢族再無伸眉之日。蓋我軍所處形勢,在萬死一生之間,不進亦死。然不進之死,死尚無名,不如為孤注之一擲。仆愿與諸君頸血同膏原野,亦所誠甘。脫天佑民軍,金陵一下,則千秋史冊均有爾我之名。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時述卿與陶參謀同行至堯化門,入壁,起佘管帶傅青,宣布司令之意。佘言目兵三夜失眠矣。述卿曰:“有急令,須聚眾而宣告之?!辟芗创到?。半炊許,眾始大集。
陶君對眾宣言曰:“諸君累夜失眠矣。兵間勞苦,初無主將偏裨之別。須知此來金陵,豈為利來,亦豈為功名而來?天下困弊政久矣,武昌既倡大義,則我輩不能不刷漢種之精神,力圖光復。須知武昌四戰(zhàn)之地,非得金陵,則前后受敵,武漢亦不能有。天下事,有前進一步,可以全萬姓之命;后卻一步,即以敗垂成之功。鄙人即第九鎮(zhèn)創(chuàng)始之人,隊中上至官長,下至目兵,當能相識。清初之鄙棄綠營,有同芻狗。以兵籍出自招募,其后踐之一如奴隸,其委化也,付諸蟲沙。二百年來,雖曾、胡之能,收復東南半壁,而綠營之士,清廷初未嘗目之為功人。鄙人進策,辦此征兵,即冀稍通兵學、明種族、知向背,預存今日革命之用。今武昌一倡,應(yīng)者四集。近觀楚、皖,遠視閩、粵、滇、黔,均已一一響應(yīng),則金陵亦在唾手之間。
吾軍果一振作,敵無戰(zhàn)心,必然解體。此即漢族重見天日之期,事機萬不可失。林都督與諸君同其甘苦,數(shù)夜以來,亦未嘗貼近床席。今日事勢已逼,非得我輩同心戮力,進趣天保城,得其要領(lǐng),則曠日持久,大屬非計。鄙人以往來奔走,舊疾復發(fā),夜來呻楚不堪。今日特力疾與諸君布期腷臆,愿同心膂,下此嚴城?!碧站菡f后,大嗽不止,眾為動容。
述卿乃繼進宣言曰:“仆自京峴山導諸君至此,近一月矣。
此一月中,事勢萬變。然鉗揣敵情,似有可乘之機,操必勝之要。顧仆方往來籌劃,上商司令,下謀幕僚,無暇與諸君晨夕相見。或且謂仆為茍且之安。須知頓兵嚴城之下,不勝即敗。
敗則仆為禍首,何利之圖,而敢惰其官骸,不為全軍謀勝利耶?
近聞飛語,謂仆昵于原帶之營。此語亦不為無因。天下有不可告人之勞,厥狀似逸;有不能共喻之苦,其心似私。然不白之,無以釋大眾之疑;容忍之,轉(zhuǎn)以為全局之梗。鎮(zhèn)江反正以后,仆即開足額兩隊,赴青江浦一帶防剿土匪,招撫地方。軍無后繼,供億亦缺,饑餒在所不免。然以仆平日交誼,隊中尚無閑言。所余不足額兩隊,為數(shù)只一百五十名。旗營日形不靖,諸君之所知也。晝夜枕戈,防旗人竊發(fā)。仆與此軍同命,心憫其勞。顧安危所系,則亦不暇顧恤。然日中尚須搬運服裝、器械、糧食,均恃此一百五十人,直同苦力,不類征兵。正以知主將之艱虞,故不生怨咨。審上下之同力,故無敢廢擔而仆亦以此安之。特較諸君三夜之不眠,其勞亦復相埒。依之舊有之部,原是同胞。詎諸君與我共事于此,獨非同胞耶夫!漸漬之久,則膠漆解堅;浸潤之至,則骨肉乖析。彼讒人之口,正欲解吾膠漆之堅,而析吾骨肉之愛,諸君又安能聽之!至今日仆之鹿鹿兵間,未曾與諸君親密者,亦自有故。金陵天險,徒恃鎮(zhèn)江一旅之師,雖人人勇悍無畏,然亦須軍有后繼。故蘇、浙二軍,仆不能不少加延接。聯(lián)絡(luò)二軍,即所以擴張吾軍也。然徒恃陸戰(zhàn),而無水師以補其闕,則戰(zhàn)備疏。故仆又息息防艦隊之不吾助,則極力為之部署。況雨花臺潰散之兵,麇集鎮(zhèn)江,不惟兵械毫無,而衣服尤形凋敝,則不能不為設(shè)法編成一軍。且仆以都督兼民政,則設(shè)員分司,在在耗其精力。又敵氛近在咫尺,不能不用間諜。以上尚有應(yīng)辦之事宜,莫逃之責任。所苦者,鎮(zhèn)江反正后,存款不過十二萬。兵力既已驟加,艦隊又復駢湊,一月之需,應(yīng)四十余萬,則求協(xié)餉于鄰省,是誰之責?
彼留屯鎮(zhèn)江之眾,怨仆不遣赴前敵,令彼立功。而奮勇前敵之兵,又怨仆不留屯鎮(zhèn)江,使彼蘇息。今使仆有行雨之力,處于洗衣與種稻之間,彼洗女日欲吾晴,而農(nóng)夫則日求吾雨。諸君試思,以何者為當?雖然《抱撲子》有言:‘謗讀言不可以巧言弭,實恨不可以虛事釋。’今日仆之宣布,初非巧言,即諸君之與仆,亦無實恨。今當屏去他說,以軍事為前提。仆今拚命,明日將往攻天保城,知諸君壯往,與我同志,必能與我同命。
或且有謂仆貪天之功,使萬骨皆枯,成一將之功績。我敢對眾立誓,寧垣一破,立將鎮(zhèn)江都督取銷,示不貪利祿、專圖救民于水火之中。果諸君不信吾言,則城軍亦必不能留我生命。此軍一陷,則蘇浙一帶殘殺自不待言,漢族再無伸眉之日。蓋我軍所處形勢,在萬死一生之間,不進亦死。然不進之死,死尚無名,不如為孤注之一擲。仆愿與諸君頸血同膏原野,亦所誠甘。脫天佑民軍,金陵一下,則千秋史冊均有爾我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