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古籍
史部
  •   《吳船錄》二卷,宋 范成大 撰。成大於淳熙丁酉,自四川制置使召還。取水程赴臨安,因隨日記所閱歷,作為此書。自五月戊辰,迄十月已巳。於古跡形勝言之最悉,亦自有所考證。如釋繼業(yè)紀乾德二年太祖遣三百僧往西方求舍利貝多葉書路程,為他說部所未載,頗足以廣異聞。又載所見蜀中古畫,如伏虎觀孫太古畫《李冰父子像》,青城山丈人觀孫太古畫《黃帝及三十二仙真》,長生觀孫太古畫《龍虎》,及玩丹石寺唐畫《羅漢》一版,皆可補黃休復《益州名畫記》所未及。又杜甫《戎州詩》“重碧拈春酒”句,印本“拈”或作“酤”,而成大謂敘州有碑本乃作“粘”字,是亦注杜集者所宜引據(jù)也。
    作者:
    范成大
  •   《佛國記》,又稱《高僧法顯傳》、《法顯傳》、《高僧傳》、《歷游天竺記傳》。一卷。東晉僧法顯記。

      法顯大師,平陽武陽(山西)人,俗姓龔,因慨嘆律藏殘缺,乃與慧景、道整、慧應(yīng)、慧嵬等,于弘始二年(《梁高僧傳》作隆安三年)離長安,度沙河,越□嶺,往天竺求法,時年六十頃。經(jīng)長安、敦煌、于闐到中印度,于遍歷佛跡后,三年學于華氏城,二年學于恒河下游加爾各答附近,后至錫蘭二年,其間所學,有律、《長阿含》、《雜阿含》、《涅槃經(jīng)》等。最后經(jīng)由蘇門答臘,于義熙九年(413)歸國,攜回大量梵本佛經(jīng)。前后十余年,歷經(jīng)干歸、褥檀、燉煌、鄯鄯、烏夷、于闐、子合、竭叉、陀歷、烏長、宿呵多、揵陀衛(wèi)、竺剎尸羅、弗樓沙、那竭、羅夷、跋那、毘荼、摩頭羅、僧迦施、沙只、抱薩羅、藍莫、毘舍離、摩竭提、迦尸、拘睒彌、達嚫、瞻波、摩梨帝、師子、耶婆提等三十余國。

      歸國后,于道場寺與佛馱跋陀羅合譯《摩訶僧只律》、《大般泥洹經(jīng)》、《雜藏經(jīng)》、《雜阿毘曇心論》,示寂于荊州辛寺?! ”緯欠@大師自記經(jīng)西域至印度諸國求法的經(jīng)過歷程,為我國僧侶西行印度求法記傳中,現(xiàn)存最古的典籍。與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記》、義凈的《南海寄歸內(nèi)法傳》,同為中古歷史、地理的重要史料。
    作者:
    沙門釋法顯
  •   《唐六典》是一部關(guān)于唐代官制的行政法典,規(guī)定了唐代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guān)的機構(gòu)、編制、職責、人員、品位、待遇等,注中又敘述了官制的歷史沿革。依照唐玄宗的意圖,此書本應(yīng)按《周官》分為理典、教典、禮典、政典、刑典、事典六個部分,故書名《唐六典》。因唐代官制與周官大不相同,《唐六典》實際上還是按照唐代國家機關(guān)體系進行編纂。此書分三十卷,其篇目為:三師、三公、尚書??;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門下?。恢袝?;秘書??;殿中??;內(nèi)官侍中?。挥放_;太常寺;光祿寺;衛(wèi)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鴻臚寺;司農(nóng)寺;太府寺;國子監(jiān);少府監(jiān)、軍器監(jiān)、鑄錢監(jiān)等;將作監(jiān)、都水監(jiān)等;左右衛(wèi)、左右驍衛(wèi)、左右武衛(wèi)、左右領(lǐng)軍衛(wèi);左右金吾衛(wèi)、左右監(jiān)門、左右千牛衛(wèi)、左右羽林軍;太子三師、三少、太子詹事府、左右春坊內(nèi)房內(nèi)官;太子家令、率更寺等;太子左右衛(wèi)諸率府;諸王府公主邑司;府、督護州《唐六典》是以唐朝現(xiàn)行各部門機關(guān)按卷分篇,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管理體制、機構(gòu)組織、職權(quán)、官員品級、編制員額、考課以及相關(guān)制度等方面的明確規(guī)定?!  短屏洹肥潜4嬷两褚徊孔钤绲摹⑼暾?、具有封建國家行政法典性質(zhì)的文獻。在中國行政立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對唐以后歷代會典的編纂具有深遠影響。
    ==============================================================================

      書名,原題唐玄宗御撰,李林甫奉□注?!吨饼S書錄解題》引韋述《集賢記》注:“開元十年,起居舍人陸堅被旨修是書,帝手寫白麻紙六條曰理、教、禮、政、刑、事,令以類相從,撰錄以進。張說以其事委徐堅,思之經(jīng)歲莫能定。又委毋□、徐欽、韋述,始以令式入六司,其沿革并入注中。后張九齡又委苑咸,二十六年奏草上?!碧苿⒚C《大唐新語》和《唐會要》也有類似的記載。根據(jù)這些史籍,可知此書是臣下奉玄宗之命所撰,自奉旨至成書歷時十余年,中間曾多次換人,最后經(jīng)李林甫進奏皇帝?!短屏洹肥且徊筷P(guān)于唐代官制的行政法典,規(guī)定了唐代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guān)的機構(gòu)、編制、職責、人員、品位、待遇等,注中又敘述了官制的歷史沿革。依照唐玄宗的意圖,此書本應(yīng)按《周官》分為理典、教典、禮典、政典、刑典、事典六個部分,故書名《唐六典》。因唐代官制與周官大不相同,《唐六典》實際上還是按照唐代國家機關(guān)體系進行編纂。此書分三十卷,其篇目為:三師、三公、尚書??;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門下??;中書?。幻貢?;殿中??;內(nèi)官侍中省;御史臺;太常寺;光祿寺;衛(wèi)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鴻臚寺;司農(nóng)寺;太府寺;國子監(jiān);少府監(jiān)、軍器監(jiān)、鑄錢監(jiān)等;將作監(jiān)、都水監(jiān)等;左右衛(wèi)、左右驍衛(wèi)、左右武衛(wèi)、左右領(lǐng)軍衛(wèi);左右金吾衛(wèi)、左右監(jiān)門、左右千牛衛(wèi)、左右羽林軍;太子三師、三少、太子詹事府、左右春坊內(nèi)房內(nèi)官;太子家令、率更寺等;太子左右衛(wèi)諸率府;諸王府公主邑司;府、督護州?!短屏洹吩耦C布施行,歷來學者間頗有爭論。參與修書的韋述說,此書于開元“二十六年奏草上,迄今在直院,亦不行用”(《直齋書錄解題》)。唐憲宗元和(806~820)初,呂溫代鄭相公(□)請刪定施行六典開元禮狀也說,六典“星紀六周未有明詔施行”(《呂溫集》)。宋范祖禹也認為“唐六典雖修成書,然未嘗行之一日”(《范太史集》)。但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盧杞奏事引用六典,唐憲宗元和中劉肅撰《大唐新語》稱六典“迄今行之”。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采取一種折衷的觀點,一方面說“唐人所說,當無訛誤”,承認韋述、呂溫書未頒行的說法是正確的,一方面又說“疑當時討論典章,亦相引據(jù),而公私科律則未嘗事事遵用”,認為六典并非全未實行。近人岑仲勉認為,六典未經(jīng)朝廷頒布施行無可懷疑,但六典是排比現(xiàn)行令式編成的,現(xiàn)行令式本來具有法律效力,為人遵用,不過其中有一部分,編書時就已改變,或后來改變,因此未能事事遵用。
    作者:
    李林甫
  • 《官箴》一卷,宋呂本中撰。此書多閱歷有得之言,可以見諸實事。書首即揭清、慎、勤三字以為當官之法,其言千古不可易。王士禛《古夫于亭雜錄》:‘上嘗御書清、慎、勤三大字,刻石賜內(nèi)外諸臣。案此三字,呂本中《官箴》中語也。(按:此說誤,詳后)’是數(shù)百年后尚蒙圣天子采擇其說,訓示百官,則所言中理可知也。雖篇帙無多,而詞簡義精,故有官者之龜鑒也?!苯駲z呂氏《官箴》,全書共三十三條,其首條開頭云:“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迸c《四庫提要》所說相合。王士禛,順治進士,官至刑部尚書??滴跛氖炅T官歸里,康熙五十年去世?!豆欧蛴谕るs錄》是他罷官后所作。該書卷一說,“清、慎、勤三大字,士禛二十年前亦蒙賜?!庇纱丝芍?,他所說的“上嘗御書”之“上”,當是指康熙皇帝。這說明清代把清、慎、勤三字當作欽定的官箴是始于康熙。四庫館臣稱贊此三字“千古不可易,固有官者之龜鑒”,而《四庫提要》乃是乾隆欽定之書,這又說明在乾隆時期仍然是遵行祖宗舊制,以清、慎、勤三字為官箴的。趙翼是位乾嘉學者,他在《陔于叢考》卷二十七《清慎勤匾》條中說:“各衙署訟堂多書清、慎、勤三字作匾額?!边@更是一條有利的證據(jù)。以清、慎、勤三字為官箴,不僅行之于康、乾之世,而且通之于有清一代,所以梁啟超在《新民說·論公德》中說:“近世官箴,最膾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
    ==============================================================================
    《四庫提要》:“此書多閱歷有得之言,可以見諸實事。書首即揭清、慎、勤三字,以為當官之法,其言千古不可易?!?/div>
    作者:
    呂本中
  •   [明]薛(左王右宣) 薛(左王右宣)(1389-1464),字德溫,號敬軒,明山西河津人。永樂十九年進士。宣德中授監(jiān)察史,因忤宦官王振,下獄論死,尋得釋。景帝嗣位,召起大理寺丞,遷南京大理卿。英宗復辟,拜禮部右侍郎,兼翰林學士,入閣參預機務(wù)。致仕告終,居家講授理學。

      孔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惟親歷者知其味。余忝清要,日夜思念,于職事萬無一盡,況敢恣肆于禮法之外乎?  程子書“視民如傷”四字于座側(cè),余每欲責人,嘗念此意而不敢忽。

      凡國家禮文制度法律條例之類,皆能熟視而深考之,則有以酬應(yīng)世務(wù)而合乎時宜。

      作官者于愚夫愚婦,皆當敬以臨之,不可忽也?! W者大病在行不著,習不察,故事理不能合一。處事即求合一,處事即求合理,則行著習察矣。

      處事最當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

      一字不可輕與人,一言不可輕許人,一笑不可輕假人。

      至誠以感人,猶有不服,況設(shè)詐以行之乎?  防小人密于自修?! ∈伦畈豢奢p忽,雖至微至易者,皆當以慎重處之。

      丙吉深厚不伐,張安世謹慎周密,皆可為人臣之法。

      論萬事皆當以三綱五常為本。學者之所講明踐履,仕者之所表倡推明,皆當以三綱五常為本。舍此則學非所學,仕非所仕也?! “次锾撕耄缧袝缫?,而有展布之地,不然太狹,而無以自容矣。

      左右之言不可輕信,必審是實。

      為政通下情為急?! 勖穸癫挥H者,皆愛之未至也?!稌吩唬骸拔覄?wù)省事。”則民不得其死者多矣,可不戒哉!

      作一事不可茍?! ”啬苋倘瞬荒苋讨|忤,斯能為人不能主之事功。

      與人言宜和氣從容,氣忿則不平,色厲則取怨。

      處人之難處者,正不必厲聲色與之辨是非,較長短,惟謹于自修,愈謙愈約,彼將自服。不服者妄人也,又何較焉?

      為官最宜安重。下所瞻仰,一言不當,殊愧之?! 埼闹夜唬骸白笥曳枪饰鹋c語”。予深體此言,吏卒輩,不嚴而粟然也。  待下固當謙和,謙和而無節(jié),及納其悔,所謂重巽吝也。惟和而莊,則人自愛而畏。

      慎動當先慎其幾于心,次當慎言慎行慎作事,皆慎動也。

      聞人毀已而怒,則譽已者至矣。

      法立貴乎必行,立而不行,徒為虛文,適足以啟下人之玩而已,故論事當永終知弊。

      為人不能盡人道,為官不能盡官道,是吾所憂也。  使民如承大祭,然則為政臨民,豈可視民為愚且賤,而加慢易之心哉?

      處事,不形之于言猶妙。

      嘗見人尋常處置得宜者,數(shù)數(shù)為人言之,陋亦甚矣。古人功滿天地,德冠人群,視之若無者,分定故也。

      如治小人,寬平自在,從容以處之,事已,絕口不言,則小人無所聞以發(fā)其怒矣。

      膽欲大,見義勇為;心欲小,文理密察;智欲圓,應(yīng)物無滯;行欲方,截然有執(zhí)。

      事事不放過,而皆欲合理,則積久而業(yè)廣矣。  養(yǎng)民生,復民性,禁民非,治天下之三要。

      治獄有四要:公慈明剛。公則不偏,慈則不刻,明則能照,剛則能斷。

      大丈夫以正大立心,以光明行事,終不為邪小所惑而易其所守。

      疾惡之心固不可無,然當寬心緩思可去與否,審度時宜而處之,斯無悔。切不可聞惡遽怒,先自焚撓,縱使即能去惡,己亦病矣。況傷于急暴,而有過中失宜之弊乎?經(jīng)曰:“忽忿疾于頑。”  孔子曰:“膚受之愬,不行焉。”皆當深味。

      輕與必濫取,易信必易疑。

      韓魏公、范文正諸公,皆一片忠誠為國之心,故其事業(yè)顯著,而名望孚動于天下。后世之人,以私意小智自恃其身,而欲事業(yè)名譽比擬前賢,難矣哉!

      成王問史佚曰:“何德而民親上?”史佚曰:“使之以時,而敬順之,忠而愛之,布令領(lǐng)信而食言,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此名言也?! ∫砸阎∪酥?,取怨之道也。

      作事只是求心安而已,然理明則知其可安者安之,理未明則以不當安者為安矣。

      前人為治,純用德而以刑輔之,后人則純用法術(shù)而已。

      以其能治不能,以其賢治不賢,設(shè)官之本意不過如此,有官威剝民以自奉者,果何心哉?

      去弊當治其本。本未治而徒去其末,雖眾人之所暫快,亦賢知之所深慮矣?! ∪私酝庥诿恢@榮,而固有之善,則無一念之及,其不知類也甚矣。

      機事不密則害成,《易》之大戒也。

      為善勿怠,去惡勿疑。

      恭而不近于諛,和而不至于流,事上處眾之道。

      世之廉者有三:有見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節(jié)而不茍取者,有畏法律保祿位而不敢取者。見理明而不妄取,無所為而然,上也;尚名節(jié)而不茍取,狷介之士,其次也;畏法律保祿位而不敢取,則勉強而然,斯又為次?! ∫缓潦〔觳恢粒刺幨率б?,而悔吝隨之,不可不慎。  處事當沈重詳細堅正,不可輕忽忽略,故《易》多言“利艱貞?!鄙w艱貞則不敢輕忽,而必以其正,所以吉也?! √煜麓髴],惟下情不通為可慮。昔人所謂下有危亡之勢,而上不知是也。

      不欺君,不賣法,不害民,此作官持己之三要也。

      人遇拂亂之事,愈當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行有窒礙處,必思有以通之,則智益明。

      下民之冤抑不伸者,由長人者之非其人也。

      不虐無告,不廢困窮,圣人之仁也。

      一命之士,茍存心于愛物,必有所濟,蓋天下事莫非分所當為,凡事茍可用力者,無不盡心其間,則民之受惠者多矣。

      勿以小事而忽之,大小必求合義。

      臨屬官,公事外不可泛及他事。

      無輕民事,惟難,無安厥位,惟危,豈惟為人君當然哉?凡為人臣者,亦當守此,以為愛民保已之法也。  王伯之分,正在不謀利、不計功與謀利計功之分。

      處事識為先,斷次之。

      作官常知不能盡其職,則過人遠矣。

      孔子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笔墙砸欢ㄖ?。君子知之,故行義以俟命;小人不知,故行險以僥幸。

      法者輔治之具,當以教化為先?! ∧磕┳?,禁游民,所以敦財利之源;省妄費,去冗食,所以裕財利之用。

      《春秋》最重民力,凡有興作,小大必書,圣人仁民之意深矣。

      凡事分所當為,不可有一毫矜伐之意。  伊傅周召,王佐事業(yè)大矣,自其心觀之,則若浮云之漠然,無所動其心。

      清心省事,為官切要,且有無限之樂。

      犯而不較最省事。

      人好靜而擾之不已,恐非為政之道。

      名節(jié)大事,不可妄交非類,以壞名節(jié)。

      守官最宜簡外事,少接人,謹言語。

      與人居官者言,當使有益于其身,有益及于人。

      天之道,公而已。圣人法天為治,一出于天道之公,此王道之所以為大也。

      霍光小心謹慎,沉靜詳審,可以為人臣之法。

      亦有小廉曲謹,而不能有為,于事終無益。

      凡事皆當推功讓能于人,不可有一毫自得自能之意。

      大臣行事,當遠慮后來之患,雖小事不可啟其端。

      雖細事亦當以難處之,不可忽,況大事乎?

      所謂王道者,真實愛民如子,孟子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上以是施之,則民愛之如父母者,有必然矣?! ∶癫涣暯袒?,但知有刑政,風俗難乎其淳矣。

      惠雖不能周于人,而心當常存于厚。

      孔子曰:“斯民也,三代直道而行也?!笔莿t三代之治,后世必可復。

      唐郭子儀竭忠誠以事君,故君心無所疑。以厚德不露圭角處小人,故讒邪莫能害?! √幋笫沦F乎明而能斷,不明固無以知事之當斷,然明而不斷,亦不免于后艱矣?! ∈ベt成大事業(yè)者,從戰(zhàn)戰(zhàn)兢兢之小心來。

      好善優(yōu)于天下,若自用已能,惡聞人善,何以成事功?

      對人子民之心,無時而忘。

      于人之微賤,皆當以誠待之,不可勿慢。

      為治,捨王道,即是霸道之卑陋。圣賢寧終身不遇孔孟,不自貶以徇時者,為是故也。  《書》言:“罰弗及嗣,賞延于世?!贝耸ト酥市囊?。故賞當過于厚,而刑不過于濫。

      出處去就,士君子之大節(jié),不可不謹?!抖Y》曰:“進以禮,退以義。”孔子曰:“有命?!泵献硬灰娭T侯,尤詳于進退之道。故出處去就之節(jié)不可不謹。
    作者:
    薛瑄
  • 汪輝祖,字煥曾,號龍莊,晚號歸廬,浙江蕭山人.生于雍正九年(1731),卒于嘉慶十二年(1807),其父汪楷曾任河南杞縣獄吏8年.汪輝祖早年喪父,不得不為生計和贍養(yǎng)家庭而奔波.乾隆十七年(1752),汪輝祖到其岳父江蘇金山知縣王宗閔幕府,開始涉足官場,研習刑名案件.兩年以后起,在江蘇、浙江各地16位官員幕內(nèi)充當幕賓長達34年之久.在此期間,他多次應(yīng)試,直到乾隆四十年(1775),45歲的他經(jīng)三次落第之后才考中進士.乾隆五十年(1785),汪輝祖結(jié)束了幕賓生涯,出任湖南省寧遠縣知縣.幾十年的幕府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官場經(jīng)驗,因此他做起官來頗為干練.《清史稿》本傳中記載的幾件事,頗能反映他的為官之道,體現(xiàn)他的從政能力.不幸的是,由于其人秉性正直,嫉惡如仇,反遭惡人暗中詆毀,終被奪職,不得不以足疾告老還鄉(xiāng).

    汪輝祖是清代乾嘉時期影響比較大的良吏和學者,盡管他在史學上也曾有過貢獻,特別是在史學工具書的編纂方面,還曾作出過重大貢獻,但今天知道的人是非常少了,即使是大學歷史系的畢業(yè)生,也很少有人了解。當然,從汪輝祖本人來說,生前影響比較大的還是吏治方面。他的一生在州縣佐治為官就達四十年之久,因而吏治經(jīng)驗非常豐富,且勤于總結(jié),留下了多部關(guān)于幕學與吏治的著作。這些著作成為幕友們必讀之書,更是學幕者之必讀課本而得以廣泛流傳,被譽為“宦海舟楫”、“佐治津梁”,居官佐幕者幾乎人手一冊,視為枕中鴻寶。史學大家章學誠在《汪龍莊七十壽言》中就曾這樣說:“居閑習經(jīng),服官究史,君有名言,文能稱旨,布帛菽粟,人情物理。國相頒其政言,市賈刊其佐治,雅俗爭傳,斯文能事?!笨梢砸曌鳟斎兆詈玫膶懻?。所以他在當時政壇上聲譽很高,是頗受尊重的名幕,是位名副其實的“紹興師爺”。

    汪輝祖是清代譽滿全國的紹興師爺、幕學家與法律專家,他的幕學著作,闡述了清代幕業(yè)的技術(shù)原則與道德規(guī)范,提出就幕宜慎、律己立品、盡心事主、保民便民等見解.作為清代幕友的典范,其幕學思想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在清代幕府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
    汪輝祖
  • 汪輝祖,字煥曾,號龍莊,晚號歸廬,浙江蕭山人.生于雍正九年(1731),卒于嘉慶十二年(1807),其父汪楷曾任河南杞縣獄吏8年.汪輝祖早年喪父,不得不為生計和贍養(yǎng)家庭而奔波.乾隆十七年(1752),汪輝祖到其岳父江蘇金山知縣王宗閔幕府,開始涉足官場,研習刑名案件.兩年以后起,在江蘇、浙江各地16位官員幕內(nèi)充當幕賓長達34年之久.在此期間,他多次應(yīng)試,直到乾隆四十年(1775),45歲的他經(jīng)三次落第之后才考中進士.乾隆五十年(1785),汪輝祖結(jié)束了幕賓生涯,出任湖南省寧遠縣知縣.幾十年的幕府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官場經(jīng)驗,因此他做起官來頗為干練.《清史稿》本傳中記載的幾件事,頗能反映他的為官之道,體現(xiàn)他的從政能力.不幸的是,由于其人秉性正直,嫉惡如仇,反遭惡人暗中詆毀,終被奪職,不得不以足疾告老還鄉(xiāng).

    汪輝祖是清代乾嘉時期影響比較大的良吏和學者,盡管他在史學上也曾有過貢獻,特別是在史學工具書的編纂方面,還曾作出過重大貢獻,但今天知道的人是非常少了,即使是大學歷史系的畢業(yè)生,也很少有人了解。當然,從汪輝祖本人來說,生前影響比較大的還是吏治方面。他的一生在州縣佐治為官就達四十年之久,因而吏治經(jīng)驗非常豐富,且勤于總結(jié),留下了多部關(guān)于幕學與吏治的著作。這些著作成為幕友們必讀之書,更是學幕者之必讀課本而得以廣泛流傳,被譽為“宦海舟楫”、“佐治津梁”,居官佐幕者幾乎人手一冊,視為枕中鴻寶。史學大家章學誠在《汪龍莊七十壽言》中就曾這樣說:“居閑習經(jīng),服官究史,君有名言,文能稱旨,布帛菽粟,人情物理。國相頒其政言,市賈刊其佐治,雅俗爭傳,斯文能事?!笨梢砸曌鳟斎兆詈玫膶懻?。所以他在當時政壇上聲譽很高,是頗受尊重的名幕,是位名副其實的“紹興師爺”。

    汪輝祖是清代譽滿全國的紹興師爺、幕學家與法律專家,他的幕學著作,闡述了清代幕業(yè)的技術(shù)原則與道德規(guī)范,提出就幕宜慎、律己立品、盡心事主、保民便民等見解.作為清代幕友的典范,其幕學思想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在清代幕府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
    汪輝祖
  •   本書是“歷代史料筆記叢刊”中“清代史料筆記叢刊”中的一種,主要是有關(guān)清代軍機處的記述。清代軍機處設(shè)立于雍正年間,是有清一代的權(quán)力中樞機構(gòu),但是對于這一機構(gòu)官方記敘極為簡略,《樞垣記略》較全面地匯載了有關(guān)軍機處的資料,是研究這一機構(gòu)乃至清代政治、經(jīng)濟、社會的重要史料。

    作者:(清)梁章矩,(清)朱智 撰
    作者:
    梁章矩、朱智
  • 作者:(宋)李攸
    作者:
    李攸
  • 作者:(清)萬維鶾 撰
    作者:
    萬維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