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館文化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咖啡館文化 - 概述

    咖啡館文化是西方的人文傳統(tǒng)歷史文化之一??Х瑞^是一個國家或一座城市的一個文化傳承載體,一個不可或缺的細胞??Х瑞^文化中最核心的功能就是社會經(jīng)濟潤滑劑,它無形中拉近了不同階層間的距離。各國不同的風情與文化,造就了不同的咖啡館文化。

    喜愛咖啡館、愛喝咖啡的人大多是由于咖啡對于人體及思維的影響,而愛上這種飲品的。咖啡可以刺激交感神經(jīng),它可以刺激我們?nèi)ニ伎肌⒄勗?、閱讀、寫作抑或工作。

    穆斯林信徒是世界上第一批咖啡飲用者,他們稱咖啡為“太陽神的甘露”。由于咖啡可以促進人們思考、夢想、辯論,因此他們稱:“咖啡是思想家和國際象棋大師的精神食糧?!痹谀菚r,他們以此回擊基督教徒和異教徒對咖啡飲品的誹謗。

    咖啡作為一種飲品,首先在北非和地中海東岸流行。無論是早先麥加的咖啡館,還是現(xiàn)今的咖啡屋,消費者都更愿意在其中閱讀、聊天,而非跳舞;更愿意下棋,而非賭博;更愿意安靜地聽音樂,而非唱歌。

    咖啡館一般開在街邊或露天,不像酒吧,總被黑暗所包圍,遠離理性世界。去喝咖啡的人并不需要什么地下避難所,而是需要一處能閱讀報紙、談天說地的舒適角落。

    咖啡館時常與工作和非正式的學習息息相關(guān)。即使在最簡陋的咖啡館,埋頭讀書的消費者仍是里面的常見一景。土耳其人把他們的咖啡館叫做“智慧學堂”(schools of the wise)。事實上,在整個18、19世紀,除了露天派印象主義畫家這種浪漫主義者不常在咖啡館里以外,歐洲或美國的知識分子都會把一天中最美好的時光泡在咖啡館中。啟蒙主義不僅給歐洲帶來了新的世界觀,也為歐洲帶來了咖啡和茶。在早晨喝完咖啡后宣傳革新思想,總是比吃完典型的老式啤酒加青魚的早餐后容易得多。

    咖啡館文化 - 法國

    巴黎的著名咖啡館系列之—和平咖啡館(Café de la Paix)

    在很多的法國影片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大大小小的咖啡館和露天咖啡座點綴在法國的大街小巷,法國人在其間悠閑自在地喝著咖啡,聊著天,讀書或者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

    在法國,咖啡館曾經(jīng)成為一種充滿政治和文化意味的公共空間,法國的咖啡館甚至成為一戰(zhàn)以后許多美洲、歐洲文人們逃避現(xiàn)實殘酷生活的常去之處。

    法國最早出現(xiàn)咖啡館是在1672年。20世紀前5年,海明威、薩特以及其他名人都把咖啡館描繪成一個社交中心、辯論俱樂部和忘卻現(xiàn)代生活造成的種種壓力的好去處。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法國咖啡館的數(shù)量達到50多萬個。

    法國的咖啡館除了可以滿足人們的飲食需要,還兼售書報、雜志、香煙和各種彩票,公用電話更是少不了的。上咖啡館的人,有的只想喝杯咖啡,找個地方坐坐,或閱讀免費提供的報刊;有的則是找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談天說地;還有的利用喝咖啡的機會進行商務(wù)或其他內(nèi)容的談判和交流;躲在咖啡館一隅談情說愛的年輕人也大有人在。還有的人在大街上找不到廁所,也常常跑進咖啡館的洗手間“方便方便”,只好買上一杯咖啡,免得老板不高興。即使不買咖啡也沒關(guān)系,老板不會把你拒之門外??Х瑞^的侍者大都彬彬有禮,對顧客非常耐心,顧客想坐多長時間就坐多長時間,還沒聽說過有人被趕走過。

    然而,人們不安地注意到,與法國的酒文化一樣,法國的咖啡館文化也在走下坡路。20世紀70年代以來,法國一年就有4000個咖啡館破產(chǎn)倒閉。到1980年時,法國的咖啡館只剩下8萬個,現(xiàn)在剩下的就更少了。佩里耶礦泉水公司進行過一次調(diào)查,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法國人稱他們從來都沒進過咖啡館。其主要原因是法國人的餐飲習慣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他們越來越喜歡吃快餐,而不是去喝咖啡,或只呆在家里用餐。另一個原因則是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加快,沒有那么多時間泡在咖啡館里閑聊。盡管如此,幸存下來的咖啡館也并非空蕩蕩的,仍有1千萬法國人說他們每周至少要去一家咖啡館里喝咖啡,至于那些慕名而來的外國人更是不計其數(shù)了。

    咖啡館文化 - 英國

    COSTA是英國第一品牌咖啡店,主要經(jīng)營意大利口味與風格的咖啡。

    英國第一家咖啡館是1651年一個叫雅各布的猶太人開的,地點是牛津。但《咖啡館的文化史》的作者考證說,關(guān)于雅各布的咖啡館,只是1671年有人在回憶文章中寫的,但并沒有確切的證據(jù)。在倫敦,至少在1654年就有咖啡館存在了。作者更是推斷說,倫敦咖啡館出現(xiàn)的時間應(yīng)該在1652年左右。

    把咖啡帶到倫敦的是一名商人,在土耳其經(jīng)商的時候,迷上了咖啡,身邊有一名專門給他煮咖啡的仆人,是個希臘人。當他回倫敦的時候,就把這個煮咖啡的希臘人帶回了倫敦。先是家庭聚會的時候招待客人,然后就開了咖啡館。

    咖啡館成了商人集中的地方,尤其是做海外貿(mào)易的商人,然后發(fā)展到政客。在英國光榮革命前后,這些從事海外貿(mào)易的商人,一般和議會走得比較近,所以咖啡館成了革命的標志。經(jīng)常會有一些激進的言論在這里傳播。在17世紀的英國,咖啡館被稱作“一便士大學”(penny universities)。當時,進入咖啡館,只需交1便士;咖啡的費用是2便士,包括報紙。人們可以參加不固定的論壇,并有可能遇到像Joseph Addison和Sir Richard Steele這樣的名人。

    另外,6便士一杯的咖啡也不貴,大家都能消費得起,因此咖啡館不像以往的交流場所,比如王宮或者花園一樣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咖啡館成了社會平等交流的場所。如果你想認識什么人,如果你想獲取更多的商業(yè)信息,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激進的思想,那么你就去咖啡館,它就像是今天的網(wǎng)絡(luò)一樣,成了當時英國社會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一部分。

    咖啡館文化 - 維也納

    “維也納咖啡館”并不是那種僅提供咖啡供人飲用的普通咖啡店。它們更像是維也納的一種公共機構(gòu),就像斯蒂芬大教堂、摩天輪和利比扎馬一樣,成為維也納的一部分。維也納的咖啡文化傳統(tǒng)可追溯到300多年以前。

    1683年,土耳其人在圍攻維也納的戰(zhàn)爭中由于被擊敗匆忙撤退,期間留下了一些在當時的維也納仍然完全不為人所知的生咖啡豆。一個聰明的商人買下了全部這些咖啡豆并在不久以后就開了維也納第一家咖啡館。

    事實上,在21世紀的今天,維也納人如同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一樣,喜愛并看重咖啡和咖啡館,因為在這些咖啡館里他們可以和朋友歡聚 、用早餐或者只是悠閑地看看報紙。維也納咖啡館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日報和畫刊的選架。一位著名的奧地利作家曾說過:“可以說咖啡館就是我們的家?!?/p>

    “附屬品”

    報紙桌

    報紙桌是整個咖啡館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讉€銀幣(買一杯咖啡)就能坐在咖啡館里瀏覽全世界的新聞在從前可是一種奢侈,這不可避免地使得維也納咖啡館很快成為了當時知識分子和藝術(shù)家們會面的場所。維也納著名的中央咖啡館甚至曾經(jīng)在店內(nèi)放置一本冊子,上面列出了所有200份在咖啡館可以閱讀到的報紙。

    侍者

    無論是建筑風格還是飲品都無法像一個咖啡館的侍者那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無論面對多么無理的要求和意見他們始終的謙遜有禮和有教養(yǎng)會令每個客人感到愉快。有些侍者來自遠離維也納的那些為人熟知的地區(qū)之外。作為自己的職責這些侍者并不會因為送餐和飲料而感到疲憊,因為從前的侍者們有時甚至被要求必須一絲不差地記住那些來自軍界和政界的客人們的級別。

    一杯水

    上咖啡前的一杯水在一家維也納咖啡館是必需的一道程序。今天人們在喝咖啡前喝一杯水首先是為了在飲用咖啡時避免脫水,從而得到更好的口感。從前上這杯水還有一個特殊的作用,因為客人一喝完水,侍者會來為他加滿,而這時客人就可以告訴侍者需不需要點其他的東西了。

    咖啡

    在維也納咖啡館的最初階段維也納人還是嚴格地按照阿拉伯國家的方式烹制咖啡:濃、黑、不加糖。直到有人嘗試著將牛奶和蜂蜜加入咖啡中,讓它變甜,維也納的咖啡才算是真正找到了突破口。維也納人顯然更喜歡甜一點的咖啡。這些口味淡化了的、經(jīng)過加工的咖啡獲得了巨大的成功?,F(xiàn)在,在維也納點杯咖啡必須說是哪種咖啡。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初的咖啡衍生出多種多樣新的種類和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