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膠囊公寓是在借鑒日本膠囊旅館的創(chuàng)意下,由一位78歲黃日新老人最先設計制造的公寓,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改善大學生的居住環(huán)境,保護隱私而設計的。
概述
膠囊公寓
2010年3月,一位78歲老人黃日新在北京海淀區(qū)六郎莊建造了8間“膠囊公寓”,膠囊公寓每間面積不到兩平方米,卻可躺、可坐、可看電視和上網(wǎng)。黃日新是去年在報紙上偶然看到日本的“膠囊旅館”后,萌發(fā)了自己建造“膠囊公寓”的想法。他表示建造這樣的公寓不為賺錢,只想找到一種解決剛畢業(yè)大學生過渡房問題的辦法。
特征
膠囊公寓
“膠囊公寓”每間僅能容納一人
可躺、可坐、可看電視、上網(wǎng),一間這樣“五臟俱全”的青年公寓面積卻不到兩平方米。近日,8間“膠囊式”公寓出現(xiàn)在海淀區(qū)六郎莊的一棟出租房內,它們的設計者黃日新是一位78歲的老人,他說,設計建造這些公寓不為賺錢,只為找出解決畢業(yè)生過渡性住房的辦法。
“膠囊公寓”每間不足兩平方米
這些“膠囊公寓”緊鄰西北四環(huán),在一棟有百余間出租房的樓房二層。2010年3月31日,記者來到這里時,黃日新老人和他的家人正在整理新買來的各種廚具。“1米9的人躺在這里也沒問題,床頭可以當?shù)首?,桌子上擺上筆記本就能上網(wǎng)。”黃日新老人親自躺進里面,給記者示范。記者看到,一間十來平方米的房間內并排建有3間“膠囊公寓”,每間長2.4米、寬僅0.72 米,里面只容一張單人床,床頭也可當?shù)首?,人坐在床頭,在一個小隔板上上網(wǎng)。房間內有照明燈、電源插頭、電視插口和寬帶口,每個“膠囊”還都裝有防盜門。
黃老去年在報紙上偶然看到日本建造的“膠囊旅館”,便萌發(fā)了自己建造的想法。“報紙上一直在報道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居住條件很差。”他說,“大學畢業(yè)生下班回來需要上網(wǎng)、看書,有的喜歡早睡,有的喜歡熬夜,但那樣擁擠的出租房里沒有任何隱私可言,我設計的這種公寓強調給人隱私。”
初衷
膠囊公寓
“我不為賺錢,只想找到一種解決剛畢業(yè)大學生的過渡房問題,為社會解決點問題。”老人曾是電力工程師,參與過幾十座電站的建設,也曾寫過不少專業(yè)著作,從他開始有建“膠囊公寓”的想法,就遭到家人朋友的反對,甚至建好之后還有人給他潑冷水。
“北京人多地少,我覺得我的想法符合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相信它一定能得到認可。”對于那些潑冷水的人,老人并不介意,“社會接受新鮮事物需要時間,我希望以后這種公寓能被推廣使用,讓年輕人住得更好一些。”此外,老人已經準備好2萬元錢,繼續(xù)為這里的房東付房租,直到有人入住他的“膠囊公寓”。
建造過程
膠囊公寓
黃日新老人偶然看過一本關于唐家?guī)X的小說,后來自己也去唐家?guī)X看了看。發(fā)現(xiàn)那里雜物亂棄,空氣不好,甚至6個人擠在幾平米的地方。這些都是大學生啊,窩在那么一個地方,國家以后還指著他們出力呢!于是他就想,他的膠囊公寓,可以為他們做點什么。他本來不會用電腦,為了進行設計和溝通,他開始學電腦。2008年7月的時候,這個發(fā)明申請專利成功了,發(fā)明名稱就是:裝配式小公寓。2009年,他開始進行選地和建造,當時為了找一種防火墻設備,走了10多個建材商店,做了一次次的實驗、篩選和定位。黃日新在最早一次的專利申請,他設計的是固定式裝備,就是把所有設施安裝好后,再搬入房間內。后來發(fā)現(xiàn),根本進不了電梯,太麻煩了。他設計的這個,可以在里面站起來,日本的膠囊公寓是上下兩層,人在里面都坐不直,也沒有足夠的設備和空間以供他們進行工作學習。他這樣的公寓也能像日本一樣,3間也能住6個人,上下鋪都能住,但是那樣就不符合他的概念了。他希望能大規(guī)模設計建設,不光希望國家有相關政策支持,他還希望老百姓都參與進來。那么多閑置房,完全可以建造成膠囊公寓,為大學生提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