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獰貓有時被人稱作沙漠猞猁或非洲猞猁。因為和猞猁一樣,它們都長著又大又尖的耳朵,大耳朵上都有長長的黑色叢毛。但獰貓和猞猁并不是類似的物種,從體形上比較,獰貓的個頭略小,約60-95cm長,且身形瘦長,四肢纖細,它們的尾巴也比猞猁長,約有身長的1/3。獰貓的毛色一般是淺黃棕或深紅棕色,腹部、眼睛四周以及下巴的毛發(fā)則是白色的。同時,眼角還有一條細細的黑線,一直延伸到它們鼻子的地方。它們那雙大耳朵的背面是黑色的。實際上Caracal這個名字就是來自土耳其語“karakulak”,意即“黑耳朵”。當然也有人看見過全黑色的獰貓。
生活習性
它是獨居的或成對的領(lǐng)域性貓科動物。獰貓可以長時間不喝水而持續(xù)存活-水份的需求可以由獵物體內(nèi)的水來滿足。于夜間(但在較冷的季節(jié),也會于日間)狩獵嚙齒目和野兔;很稀少地,但它甚至也會攻擊瞪羚、小型羚羊或年幼的鴕鳥。獰貓很挑食,且會拋棄捕抓到的哺乳動物的內(nèi)臟,部份會拔掉蹄兔目和更大型獵物的毛發(fā),且會除清皮膚上的肉以避免吃到毛。但是,它會吃小鳥的羽毛,且可容忍腐肉。它最為人所知的是其捕鳥的技能;獰貓可以抓到飛行中的鳥類,有時一次可抓超過兩只。
科學(xué)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貓科 Felidae
亞科: 貓亞科 Felinae
屬: 獰貓屬 Caracal
種: 獰貓 C. caracal
分布特點
獰貓的棲息地也很廣。從非洲的南部、中部、北部地區(qū)經(jīng)過阿拉伯半島的部分地區(qū)一直延伸到南亞,包括印度。它們能生活在干旱的熱帶草原、林地、灌木地區(qū),甚至海拔3000米的山地。和其他生活在干旱地區(qū)的貓科動物一樣,獰貓也能在沒有水的情況下長時間生存。這時它們主要依靠獵物體內(nèi)的體液獲得水分。
種類
獰貓在非洲大陸上有7個亞種,而亞洲只有兩種。
在非洲大陸,獰貓在南非和納米比亞的種群數(shù)量最多,當然非洲大陸其他地區(qū)的獰貓也貓口龐大。不過出了非洲,生活在亞洲地區(qū)的某些亞種運氣就不那么好了。生活在土庫曼斯坦獰貓以及亞洲西南,印度西北部地區(qū)的獰貓數(shù)量較少。有些證據(jù)顯示土庫曼斯坦的獰貓并非一個獨立的亞種,而應(yīng)該歸入西南亞洲的獰貓當中。但如果土庫曼斯坦的獰貓仍然是個獨立物種的話,它們的數(shù)量已經(jīng)非常稀少,甚至可能滅絕了。
捕食特點
獰貓大部分時候利用夜間捕食,但也會利用傍晚時光去搜尋獵物。當然,白天的獰貓也不會整天睡大覺,它們也會干點抓鳥之類的舉動。獰貓身手矯健,常會以比較小的獵物為食,比如跳鼠、沙兔、地松鼠、巖貍等動物。當然,它也能捕捉到大一點的葦羚、小羚羊。獰貓有時會象豹子一樣,把比較大的獵物拖到低矮的樹枝上慢慢享用,這樣的食物通常能夠它們吃幾天的。另外,它們的捕鳥技術(shù)非常值得一提,由于獰貓十分敏捷又極善跳躍,它們能跳起好幾英尺高,將剛起飛的鳥捉住,比如鴿子和珍珠雞等。
生殖特點
大部分地區(qū)的獰貓沒有固定的交配期。經(jīng)過69-78天的孕期,母貓會產(chǎn)下1-6只小貓。小貓大概在10天左右睜眼,并在10-25周斷奶。而在16-18個月后,“小貓”們走向性成熟,當然它們往往在12個月大的時候就獨自出去闖天下了。另外它們的壽命比較長,大約有19年。
保護現(xiàn)狀
盡管在中非和西非部分地區(qū),獰貓會因為它們的毛皮不幸成為人類的手下陰魂,它們的數(shù)量還是比較樂觀的。不過在南部非洲,由于它們有時以家畜為食,所以往往會被農(nóng)場主殺戮。目前非洲獰貓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附錄二(CITES Appendix II),而亞洲獰貓則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附錄一(CITES Appendix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