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百家姓
郡望
譙國郡:亦稱譙國、譙郡。東漢朝建安年間(公元196~220年),將沛郡分出一部分設(shè)置了譙郡,治所在譙縣(今安徽亳州),仍隸屬豫州刺史部所轄之沛郡,其時轄地在今安徽、河南兩省之間的一帶地區(qū)。三國時期轄地在今安徽,河南兩省的靈璧縣、蒙城縣、太和縣、鹿邑縣、永城縣間一帶地區(qū)。
北??ぃ簼h朝時期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8年)分齊郡置郡,治所在北海(一說營陵,今山東昌樂),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濰坊、煙臺一帶地區(qū)。隋、唐兩朝的北??ぜ辞嘀?,治益都,其時轄地在今濰坊等一帶地區(qū)。
堂號
計復(fù)堂:越王勾踐從吳國回來,想報亡國之仇。大夫逄同建議說:“吳國現(xiàn)在德少功多,必定很驕傲。我們要是想滅吳雪恥,必須結(jié)交齊國,放棄楚國,跟鄰近的國家友好,表面上對吳國友好。這樣一來,吳國必然麻痹大意,我們利用它這個弱點,才能滅亡它。”勾踐采用了逄同的計策,果然恢復(fù)了越國的強(qiáng)盛,滅亡了吳國。
北海堂:以望立堂。
譙郡堂:以望立堂,亦稱譙國堂。
逄姓在大陸和臺灣都被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山東青島膠南,逄姓族人分布較多。
逄姓在青島膠南市分布比較多。膠南就有幾個村以逄為村名如 逄家臺后,逄家桃園,下村等,這其中皆以明初朱元璋掃北時期帶過來的西南人口為主,大部分家世族譜最上方供的皆為逄義員。
東漢時,見諸史冊之龐姓人達(dá)十六人,這些史實表明,魏晉以前,龐姓人已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西、陜西、山東、湖北、重慶、遼寧等地。三國蜀有龐德公之侄龐統(tǒng),魏有南安狄道(今甘肅隴西)人龐德(其從兄龐柔入蜀)。扶風(fēng)(今陜西鳳翔)人龐迪,酒泉表氏(今甘肅高臺西)人龐淯。可見此際龐姓已播遷于四川、甘肅等地。
兩晉南北朝時,龐姓發(fā)展迅速,并逐漸形成了龐姓南安郡望、南陽郡望、始平郡望、譙郡郡望。隋唐之際,龐姓上述郡望依舊興盛,并以其為主源向四周擴(kuò)散,如陜西之榆林、涇陽,山西之太原、代縣、太谷,山東之菏澤,江蘇之徐州,安徽之壽縣均有了龐姓人定居,并有一支龐姓入遷浙江泉州。
宋元之際,由于中原一帶刀兵四起,避居南方者漸多,使得龐姓在南方各地分布更廣,并有一支入遷廣西北流,后在當(dāng)?shù)匕l(fā)展成為望族。需要指出的是,北宋有單州成武(今屬山東)人龐籍入朝為相,并子孫顯貴當(dāng)朝,使得山東龐姓名噪一時。
明初,山西龐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于河南、江蘇、湖北、山東、河北等地。明末清初,滿清軍隊屠川,川籍龐姓避逃于云貴高原。而不久的湖廣填四川,又使湖北、湖南之龐姓入居四川。
乾隆年間以后,山東龐姓有闖關(guān)東到東北者,亦有華東、華南之龐姓渡海赴臺,進(jìn)而遠(yuǎn)播海外。
今吉林省的長春市,江西省的鷹潭市,山東省的福山區(qū)、棲霞市、黃縣、龍口市、安丘縣、膠縣,天津市,等地,均有逄氏族人分布。如今,龐姓在全國分布廣泛,尤以山東、廣西為多,此二省之龐姓約占全國漢族龐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