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百家姓
1 、系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后,以國名為氏。據(jù)《通志·氏族略》、《中國姓氏起源》及《廣韻》所載,周武王滅商以后建立了周朝,封其三弟叔鮮,史稱管叔鮮在管(今河南省鄭州市),建立了管國,讓他與蔡叔度一起管理商朝遺民。武王死后,由年幼的周成王即位,因為成王年紀(jì)太小,就由周公旦主持朝政。管叔和蔡叔認(rèn)為周公旦的統(tǒng)治不利于周王朝,于是聯(lián)合武庚起兵發(fā)動了叛亂,很快就被周公旦平息。管叔于是被殺,管叔死后,他的后代就用以前他的封地名“管”作為姓氏,稱管姓。
2、系自姬姓,為周穆王之后,以邑為氏。據(jù)《通志·氏族略》及《風(fēng)俗通》所載,周穆王時,將其庶子分封于管邑,至管仲始顯于齊,其后世子孫以邑為氏。周穆王之后管仲是春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后來在齊國作了宰相,幫助齊桓公治理國家。管仲的后代也姓管,稱為管氏。
3、出自他族改姓。錫伯族瓜爾佳氏,漢姓為管。 得姓始祖:管仲。名夷吾,卒謚敬,亦名敬仲。潁上(今屬安徽省)人,春秋時齊國著名政治家,乃周穆王之后。管仲原輔佐公子糾,并用箭射殺公子小白,公子小白通過裝死才逃過一劫,后公子小白回國即位,即齊桓公。他不計前嫌,重用管仲為相,管仲感恩戴德,輔佐齊桓公實施改革,他通過通貨積財,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使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管叔因叛亂被殺,身敗名裂,而管仲聲名顯赫,德才兼?zhèn)?,又使穆王支庶之管姓揚名天下,故管姓子孫尊管仲為管姓的得姓始祖。
1、郡望
平原郡:西漢初期設(shè)置平原郡。相當(dāng)于今天的山東省西北部平原縣一帶。
晉陽郡:本來是春秋時期晉國的都城,后來改為趙國的晉陽邑。漢代的時候在此置縣,作為太平郡的治所。在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
2、堂號
匡世堂:春秋時期,管仲為齊桓公的宰相,他幫助齊桓公平定、治理天下。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宰相之一??鬃臃Q贊他“一匡天下”,意思是救了整個天下。
此外,管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平原堂”、“白云堂”、“過一堂”等。
管姓主源兩支,抑或文王之后 ,抑或穆王之后,兩支均自姬姓,有共同的血緣關(guān)系。在西周眾多諸侯國中,管國立國早,消亡亦早,管叔鮮被誅,其子孫風(fēng)流云散,到異地去棲生,時齊魯富庶,多數(shù)子孫播遷山東,亦有南徙安徽、江蘇北部和河南東部一帶者。春秋時,管姓名人除管仲外,亦有同時代的管至父,亦為齊國人??梢姶穗H管姓仍主要繁衍于山東。西漢時見于史冊之管姓有高祖妃管夫人,李陵軍侯管敢,燕令管少卿,管姓郡望平原應(yīng)在秦漢之際形成。東漢時農(nóng)民軍首領(lǐng)管亥,亦為齊人,中常侍管霸,頓丘(今河南省清豐)人管伯,可見此際已有管姓在河南落籍。另東漢初年,有曾任山東副都軍務(wù)的管思藏自豫章之帶源徙居閩地寧陽招賢里羊崗壩(今寧化水茜張坊村)。三國時,北??ぶ焯?今山東省臨朐)人管寧,避居遼東三十多年,有子孫留居當(dāng)?shù)?。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社會動蕩,管姓避亂有西去秦隴,南及瀟湘者。據(jù)《管氏宗譜》載:“齊魯有管仲后裔,秦隴有管純后裔,湖湘有管修后裔,遼東有管寧后裔。”南北朝時亦有管姓避居江南,隋末農(nóng)民起義軍首領(lǐng)管崇即為晉陵郡(今江蘇省常州)人。唐宋之際,管姓在江南繁衍日盛。五代后唐年間,管思藏有后裔真郎,返徙江西帶源居住,后其子孫播衍閩、粵、贛各地。宋代詞人管鑒,隨父仕宦,由龍泉徙居臨川(今屬江西省)。元時,翰林學(xué)士管祎開基河南光山。明初,有光山一支遷往新蔡。同時,管姓作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于河南、河北、山東、陜西、天津、江蘇、安徽等地。據(jù)《明清進(jìn)士題名碑錄》所載,明清之際管姓進(jìn)士及第者有五十五人,有三十五名為江蘇、江西、浙江人,排除其特有的文化氛圍外,說明管姓在此三地分布甚廣,另南方還有湖北兩名,云南一名。北方則以山東之莒州(五名)、高密(二名),陜西之咸寧(二名)為眾。管姓此期的分布由此可見一斑。此際之管姓有渡海赴臺,僑居海外者。另有山東之管姓闖關(guān)東謀生。如今,管姓在全國分布甚廣,尤以江蘇、山東等省多此姓,二省管姓約占全國漢族管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管姓是當(dāng)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