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百家姓
隴西郡:戰(zhàn)國時期秦國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隴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肅臨洮),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xiāng)縣以東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禮縣以北的西漢水上游及天山市東部,包括今甘肅省蘭州市、臨洮縣、鞏昌縣、秦州市一帶。西漢朝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xiāng)縣東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禮縣北部的西漢水上游及天山市的東部地區(qū)。三國時期曹魏國移治至襄武(今甘肅隴西)。北魏時期轄地在今甘肅省隴西縣附近一帶。
陳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陳留縣,漢武帝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122年)改置陳留郡,治所在陳留(今河南開封)。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東部至民權(quán)縣、寧陵縣、西至開封市、尉氏縣、北至延津縣、南至杞縣一帶地區(qū)。北魏時期改治到浚儀。隋朝開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廢黜,隋、唐兩朝皆為汴州陳留郡。1957年丁酉并入河南省開封縣。
巨鹿郡:亦稱鉅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置郡,治所在巨鹿(今河北平鄉(xiāng)),西楚霸王項羽在此地大破秦朝軍隊主力。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白洋淀、文安洼以南,南運河以西,高陽、寧晉任縣以東,平鄉(xiāng)、威縣以北,山東德州、高唐、河北館陶之間地。漢朝至北魏因襲沿用。漢朝以后轄地在今河北省平鄉(xiāng)縣以北及晉縣一帶。
撫 州:江西撫州歷史悠久。夏禹時地處揚州域。春秋時為百越之地。戰(zhàn)國時屬楚。秦時屬揚州九江郡。漢改九江郡為豫章郡。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南城縣,屬豫章郡。東漢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分南城縣之一部置臨汝縣,縣治設在今撫州市,仍屬豫章郡。三國時為吳國之地,孫吳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臨川郡,郡治設在臨汝縣。兩晉、南朝相沿。南朝梁陳時,以今之崇仁、豐城、永豐、新淦等縣增置巴山郡。臨川郡初屬江州,陳武帝時與巴山郡同屬高州。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廢郡擴州,以臨川郡并巴山郡之一部置撫州,隸屬洪州總管府,撫州從此定名。唐朝時期,撫州屬江南西道。五代時期,屬楊吳,升為昭武軍。宋朝時期,分為撫州和建昌軍,屬江南西路。元朝時期改為撫州路、建昌路,另置南豐州,同屬江西行中書省。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改撫州路為臨川府,不久易名撫州府,同年農(nóng)歷2月升建昌路為肇昌府,農(nóng)歷9月改為建昌府。明朝洪武初期,仍設撫州府、建昌府,南豐降州為縣,屬建昌府,均隸屬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東道。清時仍稱撫州府、建昌府,屬南撫建道。辛亥革命后,廢府及直隸州。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全國實行縣制,次年,全省劃四道分領八十一個縣,原撫州府、建昌府境內(nèi)各縣隸屬豫章道。民國十五年(公元1916年)廢道,各縣直隸省政府。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劃全省為十三個行政區(qū)時,原撫州、建昌兩府各縣分屬第五、七、八、十一行政區(qū)。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以后,行政區(qū)屢有變更,除廣昌縣屬第八區(qū)外,域內(nèi)各縣均為第七區(qū)。
1930~1934年間,黎川、資溪、廣昌、南豐、宜黃、樂安等縣均先后建立了蘇維埃政權(quán),分屬蘇區(qū)閩贛省和江西省。1932年7月,東鄉(xiāng)珀玕一帶也建立了蘇維埃政權(quán),屬蘇區(qū)贛東北省。1949年5月9日,人民解放軍解放撫州,7月1日組建撫州分區(qū),江西省撫州分區(q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臨川市(今撫州城區(qū))。1950年9月13日,改撫州分區(qū)為撫州區(qū)。1952年8月,更名為撫州專區(qū)。1967年3月,改名為撫州地區(qū)。1968年2月,復稱撫州專區(qū)。1971年1月22日,再度改為撫州地區(qū)。2000年6月23日,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撫州地區(qū),設立地級撫州市。2000年10月20日,撫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掛牌。另外,還有一個古撫州,就是今河北省的張家口市一帶。
堂號
隴西堂:以望立堂。
陳留堂:以望立堂。
撫州堂:以望立堂,亦稱豫章堂。
鉅鹿堂:以望立堂。三國時候的時滸,本居隴西郡洮河之邊,后率兒子時苗從隴西郡遷到河北省鉅鹿郡居住,以居地為望開創(chuàng)了“鉅鹿堂”。而其子時苗,因官封安徽壽春縣令,上任之時帶了一條牛前往。時苗在任清廉勤勉,離開之時那牛生一小牛,時苗因小牛屬于當?shù)刭Y產(chǎn),因此不肯帶小牛離任。壽春人民為了表示對時苗的尊敬,特地在壽春建立了一座留犢祠,至今尚在。時苗之后人為了紀念先祖時苗,形成了“留牛堂”和“壽春堂”號。
留牛堂:同鉅鹿堂、壽春堂。
壽春堂:同鉅鹿堂、留牛堂。留犢堂。
江蘇毘陵錫山時氏宗譜十四卷,(清)時載富等修,清朝時期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九江沙溪時氏家譜,著者待考,清朝時期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江西省彭澤縣時運宏處。
江蘇徐州時氏家譜,著者待考,明朝時期木刻活字印本,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被大水沖毀,后在明朝晚期依殘本和記憶重修?,F(xiàn)被收藏在江西省彭澤縣時運宏處。
時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八十九位,人口約六十六萬四千余,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041%左右。
時姓發(fā)源于今河南南部,而該地春秋時屬楚,楚國一度十分強大,而時姓作為楚國公族,由于仕宦等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楚有零星散居。在戰(zhàn)國時代,像被孟子所推崇備至的齊國賢人時子,以及越國的謁者仆射時軌等,都是見諸史冊的時姓杰出人物,這就說明,此際在齊(今山東北部)、越(今浙江一帶)等國已有時姓人落時姓地名郵戳籍。漢時有時農(nóng),以及壽春令、巨鹿郡(今河北巨鹿)人時苗。魏晉南北朝之際,在巨鹿郡繁衍的時姓發(fā)展迅速,并昌盛為時姓巨鹿郡望。同時由河南南部徙居今河南開封的時姓也繁衍得 頗為興盛。另外經(jīng)陜西徙居于今甘肅臨洮一帶的時姓也呈族大人眾,枝繁葉茂之勢。以后全國各地的時姓也多由此三地分衍而出,由于中國人有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之古訓,多數(shù)時姓搬遷以鄰近之地為主,舉家遠徙他鄉(xiāng)者少,所以從此際至隋唐,鄰近此三地的周邊省份,如江蘇、安徽、湖北、陜西、山西等地都有時姓人遷入。北宋時,由于建都開封,故時姓陳留郡望依舊興盛。南宋時,江浙一帶之時姓名人漸多,由北方遷居江南之地者也漸漸多起來,如時光、時建亨父子由河北大名徙居今江蘇鎮(zhèn)江。明初,山西時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于山東、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蘇、安徽等地。清康乾年間以后,有河南、河北、山東之時姓闖關東謀生,并定居于東北三省。如今,時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河南、山東為多,二省時姓約占全國漢族時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
時姓分布頗廣,今山東單縣時樓鎮(zhèn),江西彭澤定山鎮(zhèn),北京,天津武清,江蘇連云港東海,江蘇徐州州沛縣,江蘇揚州,內(nèi)蒙古烏海,河北尚義、雞澤、平鄉(xiāng)、阜平、武強、河間;山東平邑、萊蕪、青州,甘肅慶陽、平?jīng)?,河南新鄭、開封、滎陽、漯河、禹州市、郟縣、魯山、許昌、長垣、南陽、新蔡,上蔡,安徽滁州、安徽蚌埠、安徽阜陽,湖南芷江,廣西田林、全州枧塘、灌陽水車鄉(xiāng)(隴西郡-孝思堂,為明洪武年間由安徽入),貴州從江,云南河口,遼寧撫順等地均有分布。漢族、滿族、僳僳族有此姓?!睹献印酚袝r子,齊賢人,著書;《新論》有時農(nóng);漢代有時苗,巨鹿人,壽春令;唐代有時溥,彭城人,武寧節(jié)度使;宋代有時青;明代有時中;又有時瑞,邵武人,長沙府通判。
全國各地都有時姓人分布。
山東菏澤單縣,為我時氏人口最大的集居區(qū)之一!一個鄉(xiāng)鎮(zhèn)(時樓)加上在周邊生活起居的宗親本家,可能人數(shù)超過五萬人!
據(jù)單縣時氏家譜記載:單縣時氏,自明朝洪武年間,自山西洪洞大槐樹遷到山東,共分四支,其中,單縣為一支!
單縣始祖:時興浩,與東阿時執(zhí)亮為兄弟!
單縣家譜,是以東阿時執(zhí)亮的一塊碑文為基礎!
安徽安慶大楓鄉(xiāng),六安霍邱縣,壽縣,有時姓分布!
河北省武強縣、河間市,亦有時姓分布!
山東青州市時姓,青州市博物館卷宗有記載。時姓在青州分布廣泛!2012年青州編著時姓家譜。
黑龍江省綏化市望奎縣火箭鄉(xiāng)時家屯亦有很多時姓分布,其家譜是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
江蘇宿遷泗洪縣峰山鄉(xiāng)時莊,有數(shù)百時姓分布,輩分只記得:恒、昌、沛、成、合
宗族特征:
1、 時姓是比較典型的北方姓氏。
2、時姓多名人賢士。如戰(zhàn)國時齊有賢人時子,漢有去官留犢的時苗,晉有跟許真君學道,并且同時得道的洪施真人時洪,唐有以孝行見稱的時惠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