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níng
  • 拼音:ning
  • 注音:ㄋㄧㄥˊ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12
  • 漢字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PNLF
  • 五筆98:PNLF
  • 五行:
  • Unicode:U+5BCD
  • 四角號碼:30102
  • 倉頡輸入法:JPBT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寍字拼音(帶聲調(diào))
    níng
  • 寍字筆順
    捺捺折捺折捺捺豎折豎豎橫
  • 寍字的組詞
    歸寍
  • 基本解釋

    níng ? ㄋㄧㄥˊ ◎ 古同“寧”。

  • 漢語字典

    [①][níng][《廣韻》奴丁切,平青,泥。]亦作“寍1”。亦作“寕1”。亦作“寜1”。“寧2”的繁體字。亦作“甯1”。(1)安寧。(2)謂使安寧。(3)謂探望、省視父母。(4)謂守父母之喪。(5)江蘇省南京市的簡稱。清代南京為江寧府治,故名。[②][nìng][《集韻》乃定切,去徑,泥。]亦作“寕2”。“寧3”的繁體字。亦作“甯2”。(1)寧可;寧愿。(2)竟;乃。(3)豈;難道。(4)語氣助詞。無實義。(5)猶言豈不,難道不。(6)姓。《史記·酷吏列傳》有酷吏寧成。《漢書·酷吏傳》作“甯成”。后作姓氏多用“甯”。參見“甯2武子”。

    音韻參考

    [廣 韻]:奴丁切,下平15青,níng,梗開四平青泥[國 語]:níng,nìng[粵 語]:ning4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寅集上】【宀字部】 寍; 康熙筆畫:12; 頁碼:頁289第02【玉篇】古文寧字。註詳十一畫。【說文】安也。從宀從心,在皿上。皿,人之飮食器,所以安人也。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