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zhì
  • 拼音:zhi
  • 注音:ㄓˋ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9
  • 漢字結(jié)構(gòu):半包圍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YGCF
  • 五筆98:OGCF
  • 五行:
  • Unicode:U+5EA2
  • 四角號碼:00214
  • 倉頡輸入法:IMIG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庢字拼音(帶聲調(diào))
    zhì
  • 庢字筆順
    捺橫撇橫折捺橫豎橫
  • 基本解釋

    zhì ? ㄓˋ ◎ 阻礙;制止。。

  • 漢語字典

    [①][zhì][《廣韻》陟栗切,入質(zhì),知。](1)阻礙。(2)同“厔”。水曲折處。

    音韻參考

    [廣 韻]:陟栗切,入5質(zhì),zhi,臻開三入眞B知[平水韻]:入聲四質(zhì)[國 語]:zhì[粵 語]:zat6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寅集下】【廣字部】 庢; 康熙筆畫:9; 頁碼:頁345第20【唐韻】【集韻】【韻會】??陟栗切,音窒?!菊f文】礙止也?!久秮\七發(fā)】發(fā)怒庢沓?!驹]】言初發(fā)怒,礙止而涌沸。 又【廣韻】縣名。在京兆?!惧居钣洝可角槐T,水曲曰庢?!鸢础肚皾h·地理志》作厔??甲C:〔【寰宇記】山曲曰盭,水曲曰庢。〕 謹(jǐn)照原文盭改盩。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