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tuàn
  • 拼音:tuan
  • 注音:ㄊㄨㄢˋ
  • 部首筆畫:5
  • 總筆畫:14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PUXE
  • 五筆98:PUXE
  • 五行:
  • Unicode:U+8916
  • 四角號碼:37232
  • 倉頡輸入法:LVNO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褖字拼音(帶聲調(diào))
    tuàn
  • 褖字筆順
    捺折豎撇捺折折橫撇折撇撇撇捺
  • 基本解釋

    tuàn ? ㄊㄨㄢˋ ◎ 古代一種邊緣有裝飾的禮服。

  • 漢語字典

    [①][tuàn][《廣韻》通貫切,去換,透。]“稅4”的被通假字。(1)王后燕居或進御時所穿之服。(2)飾有邊沿的衣服。為士的禮服或士妻等的命服。

    音韻參考

    [廣 韻]:通貫切,去29換,tuàn,山合一去桓透[平水韻]:去聲十五翰[粵 語]:teon3teon5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申集下】【衣字部】 褖; 康熙筆畫:15; 頁碼:頁1121第08【唐韻】通貫切【集韻】【韻會】吐玩切,??音彖?!居衿亢笠乱??!踞屆垦壱拢壢缓谏?。【詩·邶風·綠衣箋】綠當爲褖,褖衣黑,以素紗爲裏,今反以黃爲裏,非其禮制也。【儀禮·士喪禮】褖衣?!驹]】黑衣裳赤緣之謂褖,褖之言緣也,所以表袍者也。 【周記】作緣?!∮帧径Y·玉藻註】褖或作稅。
  •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