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 拼音:lu
  • 注音:ㄌㄩˇ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14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FHLO
  • 五筆98:FHLO
  • 五行:
  • Unicode:U+5877
  • 四角號碼:41160
  • 倉頡輸入法:GYWI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塷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塷字筆順
    橫豎橫豎橫豎折撇捺捺捺捺捺橫
  • 塷字的組詞
    鹽塷
  • 基本解釋

    lǔ ? ㄌㄨˇ ◎ 古同“鹵”。

  • 漢語字典

    [①][lǔ][《廣韻》郎古切,上姥,來。]亦作“塷1”?!胞u1”的繁體字。(1)鹽堿地。(2)土地磽薄。(3)鹽的一種。亦泛指食鹽。(4)化學(xué)名詞。參見“鹵素”。(5)用鹽水加五香等或用醬油對食品進行煮制。(6)用肉類、雞蛋等做湯加淀粉而成的濃汁,用來澆在面條等食物上。(7)飲料的濃汁。(8)通“櫓”。大盾。(9)通“虜”。抄掠,俘獲。(10)通“虜”。俘虜。打仗時捉住的敵人。(11)通“虜”。古代對少數(shù)民族或敵方的蔑稱。(12)通“魯”。愚鈍。(13)通“魯”。粗魯,魯莽。參見“鹵人”。(14)姓。漢有鹵公孺。見《史記·游俠列傳》。[②][lú][《字彙》龍都切]亦作“塷2”。同“爐1”?!胞u2”的繁體字。

    音韻參考

    [國 語]:lǔ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丑集中】【土字部】 塷; 康熙筆畫:14; 頁碼:頁236第43【集韻】籠五切,同鹵。西方鹹地也?!←u或從土,或別作??。
  •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韓國明朝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