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ti
  • 注音:ㄊㄧ
  • 部首筆畫:11
  • 總筆畫:21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WVGM
  • 五筆98:QORW
  • 五行:
  • Unicode:U+9DC8
  • 四角號碼:22317
  • 倉頡輸入法:HFHYU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鷈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鷈字筆順
    撇豎折橫橫橫折捺捺捺捺撇撇豎橫折撇橫折撇折
  • 基本解釋

    tī ? ㄊㄧˉ ◎ 古同“鷉”。

  • 漢語字典

    [①][tī][《集韻》天黎切,平齊,透。]亦作“鵜2”。亦作“鷈1”。見“鸊鷉”、“鷉膏”。

    音韻參考

    [廣 韻]:土雞切,上平12齊,tī,蟹開四平齊透[粵 語]:tai4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亥集中】【鳥字部】 鷈; 康熙筆畫:21; 頁碼:頁1498第08【唐韻】土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天黎切,??音梯?!菊f文】鸊鷈,似鳧而小,膏可塗刀?!緭P子·方言】野鳧,其小而好水中者,謂之鸊。鷈大者謂之鶻鷈?!緩V雅】??鷈,鶻鷈也?!抉R融·廣成頌】鷺鴈??鷈?!菊滞ā??鷈蒼白文,多脂,腳連尾,不能陸行。一名水??。又名???。俗作鵜?!径鸥Αべ洀?zhí)T姟裤斾h瑩鸊鵜。從鷈爲正。又【集韻】相支切,音斯。鳥名。又田黎切,音題。義同。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韓國明朝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