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yǎn
  • 拼音:yan
  • 注音:ㄧㄢˇ
  • 部首筆畫:12
  • 總筆畫:26
  • 漢字結(jié)構(gòu):右下開口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DJEO
  • 五筆98:DJEO
  • 五行:
  • Unicode:U+9EF6
  • 四角號碼:71231
  • 倉頡輸入法:MKWGF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黶字拼音(帶聲調(diào))
    yǎn
  • 黶字筆順
    橫撇豎折橫橫豎折橫橫橫撇捺捺豎折捺撇橫豎橫橫捺捺捺捺
  • 黶字的組詞
    披毛索黶
  • 基本解釋

    yǎn ? ㄧㄢˇ ◎ 見“黡”。

  • 漢語字典

    [①][yǎn][《廣韻》於琰切,上琰,影。]“黡1”的繁體字。(1)黑痣。晉葛洪《抱樸子·接疏》:“明者舉大略細,不忮不求,故能取威定功,成天平地,豈肯稱薪而爨,數(shù)粒乃炊,并瑕棄璧,披毛索黶哉。”一說,指瘡痂。(2)黑;黑痕。(3)閉藏貌。(4)厴。螺閉藏用的甲蓋。

    音韻參考

    [廣 韻]:於琰切,上50琰,yǎn,咸開三上鹽A影[平水韻]:上聲二十八琰[粵 語]:jim2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亥集下】【黑字部】 黶; 康熙筆畫:26; 頁碼:頁1522第31【唐韻】【集韻】於琰切【韻會】幺琰切【正韻】於檢切,??音檿?!菊f文】中黑也。【廣雅】黑也?!緩V韻】面有黑子。【前漢·高帝紀】帝左股有七十二黑子。【註】師古曰:今中國通呼爲黶子。 又【集韻】【正韻】乙減切【韻會】幺減切,??音黯?!菊崱亢诤邸!∮秩嗣?。晉有欒黶。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