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nán
  • 拼音:nan
  • 注音:ㄋㄢˊ
  • 部首筆畫:2
  • 總筆畫:9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WLLN
  • 五筆98:WLET
  • 五行:
  • Unicode:U+4FBD
  • 四角號碼:26227
  • 倉頡輸入法:OWKS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侽字拼音(帶聲調(diào))
    nán
  • 侽字筆順
    撇豎豎折橫豎橫折撇
  • 基本解釋

    nán ? ㄋㄢˊ ◎ 古同“男”。

  • 漢語字典

    [①][nán][《廣韻》那含切,平覃,泥。]亦作“侽1”。(1)男子;男性的人。與“女”相對。(2)指男性。(3)特指能從事勞動的青壯年男子。(4)兒子。(5)兒子對父母的自稱。(6)古代爵位名。五等爵的第五等?!抖Y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公羊傳·隱公五年》:“天子三公稱公,王者之後稱公,其餘大國稱侯,小國稱伯、子、男?!毙鞆┦瑁骸肮胤轿灏倮铮钏陌倮?,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一百里?!薄稘h書·翟義傳》:“莽乃并録,以小大爲(wèi)差,封侯伯子男凡三百九十五人?!鼻宕嘁苑Q第二品爵位。(7)指古代“五服”、“九服”之一的“男服”。(8)指具備男子的性功能。

    音韻參考

    [國 語]:nán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子集中】【人字部】 侽; 康熙筆畫:9; 頁碼:頁103第28俗男字。
  •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