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hào
  • 拼音:hao
  • 注音:ㄏㄠˋ
  • 部首筆畫:2
  • 總筆畫:12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jiǎn)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YMKB
  • 五筆98:YMKB
  • 五行:
  • Unicode:U+9117
  • 四角號(hào)碼:07227
  • 倉頡輸入法:YBNL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hào):7542
提交資料
  • 鄗字拼音(帶聲調(diào))
    hào
  • 鄗字筆順
    捺橫豎折橫豎折豎折橫折豎
  • 鄗字的組詞
    豐鄗
  • 基本解釋

    hào ? ㄏㄠˋ ◎ 〔鄗縣〕古地名,在今中國河北省柏鄉(xiāng)縣北。

  •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hào? 〈名〉 (1) 古縣名 [Hao county]。春秋屬晉,戰(zhàn)國屬趙。故城在今河北省柏鄉(xiāng)縣北 鄗,常山縣,世祖所即位?!墩f文》。今為高邑,從邑,高聲。 國夏伐晉,取邢任欒鄗?!蹲髠鳌ぐЧ哪辍? (2) 假借為“鎬”。武王都邑名 [Hao capital] 杜伯射王于鄗。——《國語·周語》 武王以鄗?!盾髯印ね醢浴? 遂繞豐鄗。——班固《西都賦》。在今陜西西安。

  • 漢語字典

    [①][hào][《廣韻》胡老切,上晧,匣。][《廣韻》呵各切,入鐸,曉。](1)同“鎬”。鎬京。在今陜西西安西。(2)春秋晉邑名,戰(zhàn)國屬趙。在今河北柏鄉(xiāng)北。東漢光武帝即位于此,改名高邑。(3)通“蒿”。春秋齊地。在今山東省蒙陰縣西北。[②][qiāo][《廣韻》口交切,平肴,溪。]山名。在今河南滎陽境內(nèi)。[③][jiāo][《字彙補(bǔ)》居囂切]通“郊1”。(1)春秋晉地。(2)城外。

    音韻參考

    [廣 韻]:口交切,下平5肴,qiāo,效開二平肴溪[平水韻]:下平三肴·上聲十九皓·入聲十藥[粵 語]:haau1hou6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酉集下】【邑字部】 鄗; 康熙筆畫:17; 頁碼:頁1276第05【廣韻】胡老切【集韻】下老切【韻會(huì)】合老切,??音皓?!菊滞ā看呵飼x邑,戰(zhàn)國屬趙?!咀髠鳌ぐ哪辍魁R國夏伐晉,取郉、任欒、鄗。【註】鄗,晉地。後漢光武卽位于此,攺名高邑,卽今趙州高邑縣?!∮峙c鎬通?!踞釢h·馮衍傳】西顧酆、鄗。【註】酆、鄗,二水名。文王都酆,武王都鄗?!∮帧緩V韻】口交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丘交切,??音敲。水名。【左傳·宣十二年】晉師在敖、鄗之閒?!驹]】敖、鄗,二水名,在滎陽縣西北。 又【唐韻】呼各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黑各切,??音壑。又【集韻】虛到切,音耗。義??同?!∮帧咀謴⊙a(bǔ)】居囂切,音郊。地名。與郊同?!臼酚洝で乇炯o(jì)】取王官及鄗?!咀髠鳌の娜辍孔鹘肌?甲C:〔【左傳·哀四年】齊國夏伐晉,取郉欒任鄗?!场≈?jǐn)照原文欒任改任欒。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duì)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tái)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