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中醫(yī)方劑(一)
〖 辨 證 〗 痰濕結(jié)聚,氣血瘀滯。
〖 治 法 〗 燥濕化痰,活血祛瘀,消腫止痛。
〖 方 名 〗 苦酒湯。
〖 組 成 〗 半夏(砸碎)500克,醋2500毫升。
〖 用 法 〗 將醋、半夏入鍋內(nèi)浸泡24小時,煮沸撈棄半夏,加入苯甲酸鈉(量按藥液的0.5%加),過濾,分裝100毫升瓶備用。每次服10毫升,每日1-2次。
〖 出 處 〗 蔡福養(yǎng)方。
中醫(yī)方劑(二)
〖 辨 證 〗 邪熱羈留上焦,化燥灼傷肺陰。
〖 治 法 〗 清熱解毒,利咽豁痰,酸甘化陰。
〖 方 名 〗 二根二白玄梅桔甘湯。
〖 組 成 〗 山豆根9-12克,板藍(lán)根15-30克,玄參15-30克,烏梅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10克,白薇9-12克,白蘞9-12克。
〖 用 法 〗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 出 處 〗《四川中醫(yī)》。
中醫(yī)方劑(三)
〖 辨 證 〗 肺腎陰虧,陰虛血熱,復(fù)感風(fēng)邪,結(jié)于咽喉。
〖 治 法 〗 滋陰涼血疏風(fēng)。
〖 方 名 〗 滋陰清咽湯。
〖 組 成 〗 生地9克,丹皮9克,天花粉9克,知母9克,麥冬12克,女貞子12克,旱蓮草12克,石斛12克,蟬蛻6克,薄荷6克,桑葉4片,綠萼梅10朵,甘草3克。
〖 出 處 〗 李斯熾方。
中醫(yī)方劑(四)
〖 辨 證 〗 肺腎陰虛,咽喉失于濡潤。
〖 治 法 〗 滋陰潤肺,清熱養(yǎng)腎。
〖 方 名 〗 百生湯。
〖 組 成 〗 百合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桑白皮10克,玄參10克,麥冬10克,柿霜6克,川貝粉(沖服)3克,甘草3克,蘆根30克。
〖 出 處 〗 干祖望方。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中醫(yī)方劑(一)
〖 辨 證 〗 痰濕結(jié)聚,氣血瘀滯。
〖 治 法 〗 燥濕化痰,活血祛瘀,消腫止痛。
〖 方 名 〗 苦酒湯。
〖 組 成 〗 半夏(砸碎)500克,醋2500毫升。
〖 用 法 〗 將醋、半夏入鍋內(nèi)浸泡24小時,煮沸撈棄半夏,加入苯甲酸鈉(量按藥液的0.5%加),過濾,分裝100毫升瓶備用。每次服10毫升,每日1-2次。
〖 出 處 〗 蔡福養(yǎng)方。
中醫(yī)方劑(二)
〖 辨 證 〗 邪熱羈留上焦,化燥灼傷肺陰。
〖 治 法 〗 清熱解毒,利咽豁痰,酸甘化陰。
〖 方 名 〗 二根二白玄梅桔甘湯。
〖 組 成 〗 山豆根9-12克,板藍(lán)根15-30克,玄參15-30克,烏梅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10克,白薇9-12克,白蘞9-12克。
〖 用 法 〗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 出 處 〗《四川中醫(yī)》。
中醫(yī)方劑(三)
〖 辨 證 〗 肺腎陰虧,陰虛血熱,復(fù)感風(fēng)邪,結(jié)于咽喉。
〖 治 法 〗 滋陰涼血疏風(fēng)。
〖 方 名 〗 滋陰清咽湯。
〖 組 成 〗 生地9克,丹皮9克,天花粉9克,知母9克,麥冬12克,女貞子12克,旱蓮草12克,石斛12克,蟬蛻6克,薄荷6克,桑葉4片,綠萼梅10朵,甘草3克。
〖 用 法 〗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 出 處 〗 李斯熾方。
中醫(yī)方劑(四)
〖 辨 證 〗 肺腎陰虛,咽喉失于濡潤。
〖 治 法 〗 滋陰潤肺,清熱養(yǎng)腎。
〖 方 名 〗 百生湯。
〖 組 成 〗 百合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桑白皮10克,玄參10克,麥冬10克,柿霜6克,川貝粉(沖服)3克,甘草3克,蘆根30克。
〖 用 法 〗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 出 處 〗 干祖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