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藥煎制方法有講究

    湯劑是中藥使用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劑型,湯藥組方靈活,即可內服,也可外洗。湯藥煎制的方法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到藥物的療效,甚至于產(chǎn)生毒副作用,所以必須強調科學的煎制。

    中藥最好用沙鍋,瓦罐或搪瓷罐也可,忌用鋁、鐵、銅等金屬容器,因為中藥成分復雜,可能和金屬發(fā)生化學反應,產(chǎn)生對身體有害的物質。煎藥前首先應將藥物加水浸泡1小時左右,以利有效成分的煎出。煎藥一般先用大火(武火)煮沸后再小火(文火)煮。一些需特殊煎制的藥物,如貝殼類、礦物類及某些果實等因不易煎出,需先煎30分鐘,然后與其余藥同煎;而薄荷、砂仁、豆蔻、藿香等不易久煎,應在收藥前10分鐘才能放入,以減少有效成分的揮發(fā);赤石脂、青黛、車前子等帶有毛狀物或形狀為小粒狀藥物,常使湯液渾濁而難服,煎前應先用紗布包好再和其他藥一起煎。對于西洋參、人參、羚羊角粉等貴重藥品,應單純煎,以免浪費。附子、雷公藤需要久煎,因為這些藥隨煎煮時間延長副作用隨之減少,而山豆根則隨煎煮時間加長毒副作用增強。

    煎藥時應有專人看管,以免水多溢出使藥物有效成分流失,或因水少把藥熬焦。

    對于工作繁忙的上班族,沒有時間和耐心自己煎藥的,可以在醫(yī)院代煎。

更多中藥材
  • 一、(附子理中丸)用于脾胃虛寒二、(參苓白術散)用于脾胃氣虛三、(香砂養(yǎng)胃丸)用于胃陽不足,濕阻胃氣導致的胃痛四、(保和丸)用于脾胃不運,還伴有積食最后提醒大家一點,中成藥雖然服用方便,但是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好還是在醫(yī)生的辨證論治下指導......
  • 出汗是人體排泄和調節(jié)體溫的一種生理功能,但是出汗的方式、汗量、汗色和汗味發(fā)生改變,則為病理現(xiàn)象,頗為某些疾病的前兆。正常情況人體的頭面部容易出汗,因為頭面部人體的一身陽氣所在,頭為諸陽之首,所以陽熱之氣首先表現(xiàn)在面部。因此,活動后,特別是大......
  • 一,胃腸積滯有內熱,大便干燥容易造成便秘。二,寶寶喝水少,蔬菜吃的少,進食纖維素的含量很低,腸蠕動弱,會造成大便秘結。三,寶寶拒絕排便,因為肛門有痔瘡或肛裂,排便時疼痛,所以拒絕排便。長期不排便可導致大便更加干燥,不容易排出,形成惡性循環(huán)。......
  • 第一,脾胃不好有可能消化功能比較差,要注意調整飲食結構,不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吃過硬、過酸、過燙的食物。建議飲食易消化,適當攝入蛋白類食物,少吃油膩肉食。第二,注意三餐規(guī)律,飲食有節(jié),千萬不能暴飲暴食。第三,飯后要盡量適當活動,避免......
  • 扭脖子的時候發(fā)出響聲,就是所謂的頸椎彈響,一般有四種原因會出現(xiàn)這樣的彈響。一、頸椎關節(jié)間有小氣泡。如果人體關節(jié)間的滑液之中存在氣體的話,那我們扭轉脖子時氣體就會快速釋放形成氣泡,就有了我們聽到的咔咔的聲音。二、肌腱韌帶與關節(jié)摩擦。長時間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