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醫(yī)反治建奇功

    中醫(yī)治療法則豐富而多變,除正面攻補的各種方法外,還常以一些特殊的療法出奇制勝,這些特殊法則中很多是利用反向思維創(chuàng)制的"

    一,上病取下,下病取上。

    “病在上取之下”是“上壅者疏其下”的方法,多屬“臟病治腑”。“病在下取之上”是“下

    滯者宣其上”的原則,是“腑病治臟”。“上病取下”主要是用瀉火通腑或通利小便之藥引火下行,“釜底抽薪”,以治上部諸疾。尤其是實火所致的頭痛目赤’口舌腫痛’鼻衄咯血,以及痰火喘促等癥,例如肺部炎性疾患’胸部喘滿’大便秘結’肺氣不降的實證,若能及時應用大黃等疏導大腸使肺氣得降,就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此外,如頭痛’牙痛或衄血等,應用川牛膝以導邪下行、虛火上炎’陰虛陽浮,火不歸源引起的口舌糜爛’腰膝酸軟’脈細數(shù)的上盛下虛病人,應用麥味地黃丸(湯)加少量肉桂反佐引火歸源,都屬“上病治下”的法則?!跋虏∩先 迸R床主要用于治療大便不通或小便癃閉,其病機重點是由于氣滯氣機不通所致。治療當用杏仁’桔梗’瓜蔞’葶藶子之類開竅以通下竅,宣通肺氣使氣化下及,以達大便通’小便利之目的。此外,用補中益氣升提之法,治子宮脫垂’脫肛’崩漏等也屬“下病上取”之原則。

    二,外病內(nèi)治,內(nèi)病外治。

    人是一個內(nèi)外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所以,中醫(yī)認為病在皮表也多是內(nèi)臟功能失調(diào)之原故。因此,很多皮膚疾患常采取內(nèi)服藥物治療,這就是“外病內(nèi)治”?!皟?nèi)病外治”是指機體內(nèi)部五臟六腑有病,可采用藥物施于皮表的方法,以達治療內(nèi)部疾患之目的。外治方法很多,如灸法’拔罐’膏貼’洗浴’外敷’溫熨’兜肚等。內(nèi)病外治常用于風寒濕痹’脘腹冷痛’咳嗽哮喘’小兒食積’宮外孕’闌尾周圍膿腫等。此外,外治法也常用于疾病預防及養(yǎng)生保健等。

    三,冬病夏治,夏病冬治。

    冬病夏治是指在冬季容易發(fā)作的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可在夏季采取各種治療措施,達到預防冬季發(fā)作的目的。對于慢性支氣管炎與哮喘,中醫(yī)主張“發(fā)作時治肺”。而平時預防之法則主張“治脾”“治胃”,以增強體質(zhì)和抗病能力。治脾是平時用益氣健脾的方藥以“培土生金”,增強機體免疫力,方如六君子湯加味,“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補腎培本的方法,可明顯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預防哮喘病的發(fā)作,還可用于治療和搶救急性發(fā)作的病人,同時還可解除哮喘患者對激素的依賴性,常用方如苓桂術甘湯、濟生腎氣丸、補腎防喘片等。治療哮喘病最常用灸法,即在每年伏天艾灸大椎、肺俞、天突、身柱、靈臺、膏肓、氣海、等穴,一般4-5穴,每日一次,5日為1療程。另外敷貼法也常用,如用細辛、甘遂、白芥子各20克,元胡45克共研細末,將1/3粉末(一次敷貼用量)用生姜汁80毫升調(diào)成糊狀,制成藥餅6個(或加麝香,1.5克研細分放藥餅中間),用時將藥餅放在直徑約(寸的圓布上,貼在百勞’肺俞’膏肓穴上(左右共6穴),每日敷貼,次,連用3次(需治療三個伏天),對預防慢性支氣管哮喘有良效。夏病也可冬治。中醫(yī)認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冬至進補,開春打虎"“體質(zhì)虛衰之人,冬季是進補的最佳時期,這樣可達”冬藏精",增強體質(zhì)、增強抗病能力和免疫力,以減少春夏發(fā)病之目的“冬季進補可根據(jù)不同體質(zhì)而選用不同藥物,如人參、黃芪補氣。鹿茸、肉桂助陽。銀耳、龜板滋陰。當歸、阿膠養(yǎng)血等,冬季進補應特別重視食療的作用:中醫(yī)認為(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冬天多吃血肉有情之品最好,如羊肉、狗肉、胎盤)此外,胡桃肉、黑芝麻、紅棗、銀耳、蜂蜜與蜂王漿、益壽補酒、各種滋補膏劑等均可對癥選用。

    四,通因通用,塞因塞用。

    這兩種治則屬中醫(yī)“從治法”所謂“通因通用”是指用有通利作用的藥物,來治有“通、利”表現(xiàn)的病癥,臨床多用于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因食積造成腸胃消化功能失常所導致的食積泄瀉,此癥治療絕不可單純止瀉,當用消導瀉下藥來祛除腸胃的積滯,方用保和丸+枳實導滯丸加減。二是邪熱內(nèi)結的“熱結旁流”癥,其癥不見燥結不通,卻瀉出黃臭灼熱的糞水,此癥也不可止瀉,當用大小承氣湯加味以瀉陽明結熱。三是常用于瘀滯內(nèi)停的崩漏等出血疾患,治療不可塞血止血,當用活血化瘀止血法,以達瘀去新生血止之目的。總之“通因通用"是“因勢利導”的一種治療原則“塞因塞用,前面的“塞”是壅塞、充滿之意,后面的“塞”是補益的意思“也就是說,用有補益作用的藥物,來治療有“閉塞不通”癥狀的病癥,臨床常用于兩種情況:一是因脾虛不運所致的脘腹虛滿虛脹之癥,治以健脾益氣以補氣開塞,方用四君子湯或異功散加味。二是用于氣虛血枯的經(jīng)閉癥,此不可活血通經(jīng),應用益氣養(yǎng)血之法,方用八珍湯、人參歸脾湯之類,使氣足血充以達經(jīng)閉自通之目的。此外,以毒攻毒、甘溫除大熱等治則,也都是運用反向思維制定的治療大法“

更多中藥材
  • “鄒潤安論柴胡”作者為四川自貢怡康中醫(yī)診所王昆文?!侗窘?jīng)》謂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腸胃中積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出新”。在《傷寒雜病論》中,組成含柴胡的經(jīng)方共9個,而且至今仍是臨床常用方,其中最著名的有大、小柴胡湯,四逆散,鱉甲煎......
  • 急性肝功能衰竭系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急性大量肝細胞壞死,或肝細胞內(nèi)細胞器嚴重功能障礙,致短期內(nèi)進展至肝性腦病的一種綜合征。病情兇險,發(fā)病后12~24小時發(fā)生黃疸,2~4天后昏迷,并有出血傾向,見于暴發(fā)性病毒性肝炎、對乙酰氨基酚中毒、氟烷麻醉中毒......
  • 龐國明 河南省開封市中醫(yī)院膏方制作好之后,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充分消化吸收是關鍵。對于脾功能不好的人,服用膏方前需要先服用運脾健胃的“開路藥”,如一些經(jīng)典處方六君子湯、平胃散、保和丸等,也可以先進行試探性調(diào)補,觀察其服藥后的反應。而對于脾胃功......
  • 王金亮 侯紅霞 山西省平遙縣中醫(yī)院組成 青蒿12克,銀柴胡9克,桔梗9克,黃芩9克,連翹9克,金銀花15克。主治 本方適應于臨床多種發(fā)熱證,如久熱不退、外科術后感染、婦科熱入血室、產(chǎn)后發(fā)熱、妊娠發(fā)熱,或原因不明的發(fā)熱,癥見高熱寒戰(zhàn),寒熱往來......
  • 商本平 張海燕 山東省榮成市人和中心衛(wèi)生院大青龍湯有關條文見于《傷寒論》38、39兩條。38條曰“太陽中風,脈浮緊……”39條曰“傷寒,脈浮緩……”聯(lián)系《傷寒論》1、2、3三條不免使人疑竇重重。太陽中風脈本浮緩,傷寒脈本浮緊,如何又言“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