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概述】
尋常痤瘡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疾病。其臨床表現(xiàn)為:好發(fā)于顏面及胸背部,可形成黑頭粉刺、丘疹、膿瘡、結(jié)節(jié)、囊腫等損害。多發(fā)于青年男女。痤瘡為多因素性疾病,其發(fā)病機理至今尚未闡述清楚?,F(xiàn)代西醫(yī)學(xué)目前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法,一般以藥物內(nèi)服外用為主。
尋常痤瘡在中醫(yī)學(xué)中相當于“肺風粉刺”、“面瘡”等。針灸治療肺風粉刺,在古籍中未見有明確記載?,F(xiàn)代報道,較早見于60年代[1]。近十余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類對自身的健康美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關(guān)針灸治療痤瘡的文章急劇增加。在穴位刺激法上,應(yīng)用頗為文泛,如用火針、電針、挑治、耳穴埋針、三棱針刺血、自血穴位注射及耳穴割治等法。在療效上,為了較客觀驗證針灸效果,有人對比了刺血法與中藥、西藥三者間的療效,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剌血法明顯高于中、西藥物,且以西藥治愈率最低[2]。針灸治療本病有的效率在90%左右。
【治療】
針灸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曲池、合谷;2、后溪、勞宮。配穴:大椎、足三里、迎香、下關(guān)、頰車。
(二)治法
主穴每次作1組,配穴酌取2~3個。穴位可輪流選用。曲池、合谷,進針得氣后宜以中等度強度之平補平瀉手法,留針30分鐘。后溪穴透勞宮穴,施平補平瀉手法,留針20分鐘,出針后,從針眼中擠出血數(shù)滴。配穴用輕到中等度刺激,然后,通以電針,用斷續(xù)波,強度以病人能耐受為宜,電針20分鐘,取針后,面部穴和足三里穴,以艾條回旋灸10~15分鐘,局部潮紅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后溪透勞宮每周1次)。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基本痊愈:丘疹消失,潮紅全褪,不再長出新的痤瘡,觀察一年無復(fù)發(fā);顯效:丘疹基本消失,半年內(nèi)不再長出新的痤 瘡;有效:丘疹明顯消失,但偶有新痤瘡長出;無效:癥情略有好轉(zhuǎn)或無改善。 共治療537例,基本痊愈431例(80.1%),顯效69例(12.8%),有效32例(6.2%),無效5例(0.9%),總有效率達99.1%[3~6]。
耳穴埋針
主穴:內(nèi)分泌。 配穴:膈、肺。
單用主穴,僅埋一側(cè),如效不顯加配穴。耳廓嚴格消毒后,將撳針對準穴位,稍捻一下刺入,然后用小方塊膠布固定,用手指按壓10分鐘。并囑患者每日自行按壓3次,每次3~5分鐘。埋針3~5天,再另換1側(cè)。5~7次為一療程。
共治50余例,除1例中斷,12例有效及顯效外,余均獲痊愈[7~9]。
耳穴刺血
主穴:交感、熱穴、內(nèi)分泌、皮質(zhì)下、腦點。 配穴:腎上腺、神門。 熱穴位置:與對耳輪上腳內(nèi)側(cè)緣同一直線的對耳輪部。
每次取2~3主穴,輪流取用。療效不顯時,加配穴。用消毒三棱針快速點刺,深0.1厘米,以不穿透軟骨為宜,擠出血1~3滴。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療效判別標準:痊愈:癥狀消失,皮膚光澤,彈性如常,無任何異常,二年未發(fā);顯效:癥狀基本消失,皮膚光澤彈性恢復(fù),有輕度發(fā)硬;有效:癥狀減輕,痤瘡部分消退,觸診仍有硬結(jié);無效:無改善。 共治1287例,有效率為85.3~99.4%。其中989例按上述標準評定,痊愈825例(81.9%),顯效64例(6.9%),有效50例(5.6%),無效50例(5.6%),總有效率為94.4%[2,11]。
耳穴割治
主穴:肺。 配穴:神門、交感、內(nèi)分泌、皮質(zhì)下。
主穴取雙側(cè),酌加配穴。常規(guī)消毒后,用手術(shù)刀尖將穴位割破,使出血少許,然后外敷藥粉少量。隔日一次,穴位可輪流選用,10次為一療程。 藥粉為:雄黃、冰片、硼酸、滑石粉各等分,研粉。
共治381例,痊愈355例(93.2%),余26例,亦有不同程度好轉(zhuǎn)[11]。
穴位注射
主穴:足三里。
先抽取患者靜脈血液3~6毫升,然后,迅速注入其本人之雙側(cè)足三里,30日治療1次。亦可抽血2毫升,每穴注入1毫升,每周2次,7次為一療程。
共治710例,痊愈697例(98%),顯效5例(0.7%),有效4例(0.6%),無效4例(0.6%)。有效率為98.4%[12,13]。
拔罐(之一)
主穴:分3組。1、大椎、至陽(或肺俞);2、身柱、筋縮;3、神道、命門。 配穴:降壓溝、熱穴、胃穴(均為耳穴)。
主穴每次取1組,以三棱針或皮膚針叩刺數(shù)下。出血,然后拔罐20分鐘,放血量以3~5ml為宜,起罐。配穴用三棱針或手術(shù)刀片(15號)割治,出血數(shù)滴。每次選1~2穴。隔日治療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7天。
共治387例,痊愈187例,顯效122例,有效79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97.4%[14,15,21]。
拔罐(之二)
主穴:大椎。 配穴:耳尖(耳穴)。
令患者俯伏于桌上,充分暴露后頸部,先以毫針刺入大椎穴,針尖向下,略作提插捻轉(zhuǎn)后,使針感下傳,然后將罐具以架火法吸拔于留針處,留罐20~30分鐘,每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如病情頑固者可沿膀胱經(jīng)線區(qū)吸拔走罐及耳尖穴用三棱針點刺出血。
以上法共治39例,結(jié)果治愈29例,有效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23.%[9]。
挑治
主穴:反應(yīng)點。 配穴:大椎、陶道、身柱、至陽、夾脊胸1~7。 反應(yīng)點位置:反應(yīng)點為類似丘疹而稍高于皮膚、呈灰白色、棕色或暗紅色之陽性點,壓之不褪色。位置以接近背部膀胱經(jīng)輸穴為佳。
以主穴為主,如效不顯可改用配穴。令病人反坐在靠背椅上,暴露背部,在充足光線之下尋定挑治點。然后消毒并作一皮丘局麻,以消毒三棱針刺破皮膚,將皮下白色纖維樣物逐一挑斷,至挑凈為止??蓳?jù)癥情,對較重且體格壯實者,加拔火罐,出少量血。創(chuàng)口敷以消毒敷料,膠布固定。第一次挑治,僅挑1點,復(fù)診可挑2點。5~7天挑1次,10次為一療程。
共治130例,痊愈95例(73.1%),顯效21例(16.2%)有效11例(8.4%),無效為3例(2.3%),總有效率為97.7%[16~18]。
穴位激光照射
主穴:內(nèi)分泌、腎上腺、肺。
每次取一側(cè)耳穴,兩耳交替。用氦-氖激光儀治療,波長6328埃,功率2~3毫瓦,光導(dǎo)纖維芯徑<200微米,光纖數(shù)值孔徑<0.25,光纖長1米,末端輸出功率2.5~1.3毫瓦。每穴照射3分鐘,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7日。
共治312例,痊愈179例,顯效78例,有效42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為95.8%。有效者隨訪3~6個月,復(fù)發(fā)8例,再以本法治愈[20]。
穴位埋藏
主穴:肺俞。
雙側(cè)穴位均取,皮膚常規(guī)消毒,局部浸潤麻醉,取9號空心針,將0.5~1.0cm長的羊腸線直接推入穴位皮下,針孔用消毒干棉球覆蓋,膠布固定24小時,7~10天治療1次,5次為一療程。
共治療200例,痊愈120例,顯效40例,有效3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8%[22]。
耳穴冷凍
主穴:輪1、輪2。 配穴:肺、睪丸(或卵巢)、內(nèi)分泌、面頰。
主穴均取,配穴加1個,每次均取雙側(cè)。穴位常規(guī)消毒后以自制直徑為1.5mm銅質(zhì)冷凍頭浸足液氮,立即按壓所選耳穴,每穴4~5秒鐘。每周1次,治療4次為一療程。
以上法治療80例,近愈10例,顯效21例,好轉(zhuǎn)35例,無效14例,總有效率為82.5%[23]。
【主要參考文獻】
[1]麻純?nèi)?。針刺治療面部粉刺有效。針灸雜志 1966;(2):29。
[2]夏玉卿。刺血療法治療痤瘡298例臨床觀察。中國針灸 1982;2(3):9。
[3]孫成友。針藥并用治療痤瘡300例的臨床觀察。中醫(yī)雜志 1984;25[2]:37。
[4]陳積祥。針刺治療痤瘡144例的臨床觀察。陜西中醫(yī) 1985;(5):213。
[5]李風波。針刺治療面部痤瘡30例。中國針灸 1983;3(4):39。
[6]盧子龍。針灸治療痤瘡。江蘇中醫(yī)雜志 1983;4(1):34。
[7]史秉才,等。耳穴埋針治療粉刺。四川中醫(yī) 1986;4(4):53。
[8]姚國祥。耳穴埋針治療痤瘡15例。中醫(yī)雜志 1982;23(5):31。
[9]孟慶余。耳穴埋針治療痤瘡。山東中醫(yī)雜志 1982;(5):2。
[10]陳遠發(fā)。針藥并治療青年粉刺989例。中國針灸 1989;9(2):4。
[11]徐明玉,等。耳穴割治治療痤瘡381例。中國針灸 1985;5(5):8。
[12]金海光。自家血穴位注射治療痤瘡。赤腳醫(yī)生雜志 1976;(10):27。
[13]張 宣,等。自血穴位注射治療痤瘡686例。上海針灸雜志 1986;5(3):11。
[14]丁良能。針刺大椎配拔罐治療痤瘡50例。中醫(yī)雜志 1984;25(4):22。
[15]邢克利。刺絡(luò)法治療痤瘡304例,針灸論文摘要選編(中國針灸學(xué)會)1987;105,北京。
[16]甘承銓。三棱針挑治青年粉刺。漸江中醫(yī)雜志 1985;20(3):118。
[17]賈秀卿。在膀胱經(jīng)范圍內(nèi)用挑治療青年痤瘡50例。中國針灸 1983;3(5):16。
[18]康德義,等。挑治拔罐放血治療青年痤瘡50例初步總結(jié)。北京中醫(yī) 1982;(3):51。
[19]張 弘。拔罐與挑治治療面部痤瘡87例。針灸學(xué)報 1990;6(1):16。
[20]李明志,等。激光耳穴治療痤瘡312例。中華理療雜志 1990;13(2):116。
[21]張立芹,等。剌絡(luò)拔罐為主治療痤瘡42例。 中國針灸 1997;17(1):63。
[22]安曉玉,等。羊腸線穴位埋藏治療尋常痤瘡200例觀察。實用中醫(yī)藥雜志 1995;(4):22。
[23]崔順斌,等。耳穴冷凍治療痤瘡238例。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 1994;14(3):174。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概述】
尋常痤瘡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疾病。其臨床表現(xiàn)為:好發(fā)于顏面及胸背部,可形成黑頭粉刺、丘疹、膿瘡、結(jié)節(jié)、囊腫等損害。多發(fā)于青年男女。痤瘡為多因素性疾病,其發(fā)病機理至今尚未闡述清楚?,F(xiàn)代西醫(yī)學(xué)目前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法,一般以藥物內(nèi)服外用為主。
尋常痤瘡在中醫(yī)學(xué)中相當于“肺風粉刺”、“面瘡”等。針灸治療肺風粉刺,在古籍中未見有明確記載?,F(xiàn)代報道,較早見于60年代[1]。近十余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類對自身的健康美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關(guān)針灸治療痤瘡的文章急劇增加。在穴位刺激法上,應(yīng)用頗為文泛,如用火針、電針、挑治、耳穴埋針、三棱針刺血、自血穴位注射及耳穴割治等法。在療效上,為了較客觀驗證針灸效果,有人對比了刺血法與中藥、西藥三者間的療效,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剌血法明顯高于中、西藥物,且以西藥治愈率最低[2]。針灸治療本病有的效率在90%左右。
【治療】
針灸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曲池、合谷;2、后溪、勞宮。配穴:大椎、足三里、迎香、下關(guān)、頰車。
(二)治法
主穴每次作1組,配穴酌取2~3個。穴位可輪流選用。曲池、合谷,進針得氣后宜以中等度強度之平補平瀉手法,留針30分鐘。后溪穴透勞宮穴,施平補平瀉手法,留針20分鐘,出針后,從針眼中擠出血數(shù)滴。配穴用輕到中等度刺激,然后,通以電針,用斷續(xù)波,強度以病人能耐受為宜,電針20分鐘,取針后,面部穴和足三里穴,以艾條回旋灸10~15分鐘,局部潮紅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后溪透勞宮每周1次)。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基本痊愈:丘疹消失,潮紅全褪,不再長出新的痤瘡,觀察一年無復(fù)發(fā);顯效:丘疹基本消失,半年內(nèi)不再長出新的痤 瘡;有效:丘疹明顯消失,但偶有新痤瘡長出;無效:癥情略有好轉(zhuǎn)或無改善。 共治療537例,基本痊愈431例(80.1%),顯效69例(12.8%),有效32例(6.2%),無效5例(0.9%),總有效率達99.1%[3~6]。
耳穴埋針
(一)取穴
主穴:內(nèi)分泌。 配穴:膈、肺。
(二)治法
單用主穴,僅埋一側(cè),如效不顯加配穴。耳廓嚴格消毒后,將撳針對準穴位,稍捻一下刺入,然后用小方塊膠布固定,用手指按壓10分鐘。并囑患者每日自行按壓3次,每次3~5分鐘。埋針3~5天,再另換1側(cè)。5~7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50余例,除1例中斷,12例有效及顯效外,余均獲痊愈[7~9]。
耳穴刺血
(一)取穴
主穴:交感、熱穴、內(nèi)分泌、皮質(zhì)下、腦點。 配穴:腎上腺、神門。 熱穴位置:與對耳輪上腳內(nèi)側(cè)緣同一直線的對耳輪部。
(二)治法
每次取2~3主穴,輪流取用。療效不顯時,加配穴。用消毒三棱針快速點刺,深0.1厘米,以不穿透軟骨為宜,擠出血1~3滴。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痊愈:癥狀消失,皮膚光澤,彈性如常,無任何異常,二年未發(fā);顯效:癥狀基本消失,皮膚光澤彈性恢復(fù),有輕度發(fā)硬;有效:癥狀減輕,痤瘡部分消退,觸診仍有硬結(jié);無效:無改善。 共治1287例,有效率為85.3~99.4%。其中989例按上述標準評定,痊愈825例(81.9%),顯效64例(6.9%),有效50例(5.6%),無效50例(5.6%),總有效率為94.4%[2,11]。
耳穴割治
(一)取穴
主穴:肺。 配穴:神門、交感、內(nèi)分泌、皮質(zhì)下。
(二)治法
主穴取雙側(cè),酌加配穴。常規(guī)消毒后,用手術(shù)刀尖將穴位割破,使出血少許,然后外敷藥粉少量。隔日一次,穴位可輪流選用,10次為一療程。 藥粉為:雄黃、冰片、硼酸、滑石粉各等分,研粉。
(三)療效評價
共治381例,痊愈355例(93.2%),余26例,亦有不同程度好轉(zhuǎn)[11]。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足三里。
(二)治法
先抽取患者靜脈血液3~6毫升,然后,迅速注入其本人之雙側(cè)足三里,30日治療1次。亦可抽血2毫升,每穴注入1毫升,每周2次,7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710例,痊愈697例(98%),顯效5例(0.7%),有效4例(0.6%),無效4例(0.6%)。有效率為98.4%[12,13]。
拔罐(之一)
(一)取穴
主穴:分3組。1、大椎、至陽(或肺俞);2、身柱、筋縮;3、神道、命門。 配穴:降壓溝、熱穴、胃穴(均為耳穴)。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1組,以三棱針或皮膚針叩刺數(shù)下。出血,然后拔罐20分鐘,放血量以3~5ml為宜,起罐。配穴用三棱針或手術(shù)刀片(15號)割治,出血數(shù)滴。每次選1~2穴。隔日治療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7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387例,痊愈187例,顯效122例,有效79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97.4%[14,15,21]。
拔罐(之二)
(一)取穴
主穴:大椎。 配穴:耳尖(耳穴)。
(二)治法
令患者俯伏于桌上,充分暴露后頸部,先以毫針刺入大椎穴,針尖向下,略作提插捻轉(zhuǎn)后,使針感下傳,然后將罐具以架火法吸拔于留針處,留罐20~30分鐘,每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如病情頑固者可沿膀胱經(jīng)線區(qū)吸拔走罐及耳尖穴用三棱針點刺出血。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39例,結(jié)果治愈29例,有效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23.%[9]。
挑治
(一)取穴
主穴:反應(yīng)點。 配穴:大椎、陶道、身柱、至陽、夾脊胸1~7。 反應(yīng)點位置:反應(yīng)點為類似丘疹而稍高于皮膚、呈灰白色、棕色或暗紅色之陽性點,壓之不褪色。位置以接近背部膀胱經(jīng)輸穴為佳。
(二)治法
以主穴為主,如效不顯可改用配穴。令病人反坐在靠背椅上,暴露背部,在充足光線之下尋定挑治點。然后消毒并作一皮丘局麻,以消毒三棱針刺破皮膚,將皮下白色纖維樣物逐一挑斷,至挑凈為止??蓳?jù)癥情,對較重且體格壯實者,加拔火罐,出少量血。創(chuàng)口敷以消毒敷料,膠布固定。第一次挑治,僅挑1點,復(fù)診可挑2點。5~7天挑1次,1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130例,痊愈95例(73.1%),顯效21例(16.2%)有效11例(8.4%),無效為3例(2.3%),總有效率為97.7%[16~18]。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內(nèi)分泌、腎上腺、肺。
(二)治法
每次取一側(cè)耳穴,兩耳交替。用氦-氖激光儀治療,波長6328埃,功率2~3毫瓦,光導(dǎo)纖維芯徑<200微米,光纖數(shù)值孔徑<0.25,光纖長1米,末端輸出功率2.5~1.3毫瓦。每穴照射3分鐘,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7日。
(三)療效評價
共治312例,痊愈179例,顯效78例,有效42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為95.8%。有效者隨訪3~6個月,復(fù)發(fā)8例,再以本法治愈[20]。
穴位埋藏
(一)取穴
主穴:肺俞。
(二)治法
雙側(cè)穴位均取,皮膚常規(guī)消毒,局部浸潤麻醉,取9號空心針,將0.5~1.0cm長的羊腸線直接推入穴位皮下,針孔用消毒干棉球覆蓋,膠布固定24小時,7~10天治療1次,5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200例,痊愈120例,顯效40例,有效3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8%[22]。
耳穴冷凍
(一)取穴
主穴:輪1、輪2。 配穴:肺、睪丸(或卵巢)、內(nèi)分泌、面頰。
(二)治法
主穴均取,配穴加1個,每次均取雙側(cè)。穴位常規(guī)消毒后以自制直徑為1.5mm銅質(zhì)冷凍頭浸足液氮,立即按壓所選耳穴,每穴4~5秒鐘。每周1次,治療4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治療80例,近愈10例,顯效21例,好轉(zhuǎn)35例,無效14例,總有效率為82.5%[23]。
【主要參考文獻】
[1]麻純?nèi)?。針刺治療面部粉刺有效。針灸雜志 1966;(2):29。
[2]夏玉卿。刺血療法治療痤瘡298例臨床觀察。中國針灸 1982;2(3):9。
[3]孫成友。針藥并用治療痤瘡300例的臨床觀察。中醫(yī)雜志 1984;25[2]:37。
[4]陳積祥。針刺治療痤瘡144例的臨床觀察。陜西中醫(yī) 1985;(5):213。
[5]李風波。針刺治療面部痤瘡30例。中國針灸 1983;3(4):39。
[6]盧子龍。針灸治療痤瘡。江蘇中醫(yī)雜志 1983;4(1):34。
[7]史秉才,等。耳穴埋針治療粉刺。四川中醫(yī) 1986;4(4):53。
[8]姚國祥。耳穴埋針治療痤瘡15例。中醫(yī)雜志 1982;23(5):31。
[9]孟慶余。耳穴埋針治療痤瘡。山東中醫(yī)雜志 1982;(5):2。
[10]陳遠發(fā)。針藥并治療青年粉刺989例。中國針灸 1989;9(2):4。
[11]徐明玉,等。耳穴割治治療痤瘡381例。中國針灸 1985;5(5):8。
[12]金海光。自家血穴位注射治療痤瘡。赤腳醫(yī)生雜志 1976;(10):27。
[13]張 宣,等。自血穴位注射治療痤瘡686例。上海針灸雜志 1986;5(3):11。
[14]丁良能。針刺大椎配拔罐治療痤瘡50例。中醫(yī)雜志 1984;25(4):22。
[15]邢克利。刺絡(luò)法治療痤瘡304例,針灸論文摘要選編(中國針灸學(xué)會)1987;105,北京。
[16]甘承銓。三棱針挑治青年粉刺。漸江中醫(yī)雜志 1985;20(3):118。
[17]賈秀卿。在膀胱經(jīng)范圍內(nèi)用挑治療青年痤瘡50例。中國針灸 1983;3(5):16。
[18]康德義,等。挑治拔罐放血治療青年痤瘡50例初步總結(jié)。北京中醫(yī) 1982;(3):51。
[19]張 弘。拔罐與挑治治療面部痤瘡87例。針灸學(xué)報 1990;6(1):16。
[20]李明志,等。激光耳穴治療痤瘡312例。中華理療雜志 1990;13(2):116。
[21]張立芹,等。剌絡(luò)拔罐為主治療痤瘡42例。 中國針灸 1997;17(1):63。
[22]安曉玉,等。羊腸線穴位埋藏治療尋常痤瘡200例觀察。實用中醫(yī)藥雜志 1995;(4):22。
[23]崔順斌,等。耳穴冷凍治療痤瘡238例。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 1994;14(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