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藥地域性特征探討

    中藥療效的地域性

    中醫(yī)理論強調天人合一,說明人與地域內自然環(huán)境和諧統(tǒng)一,進一步講人與地域內動植物間也應存在和諧統(tǒng)一。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從一個方面反映了人、地域生物種間的相互依存關系。也可以說,在一定地域內入與物種間存在相互適應性。

    從人與物種相互適應共存而言,中藥大多數可能更適合于中華大地上的多種民族。物種變異、成分的消長變化能隨著中華民族的繁衍生長需求而變化。在人與諸物種共存共生的基礎上,前人匯總創(chuàng)建的中醫(yī)理論體系,得以保護中華民族的腱康成長。

    藏醫(yī)藥、蒙醫(yī)藥等地方民族傳統(tǒng)醫(yī)藥可以說也是在地域物種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國外民族醫(yī)藥也是在地域物種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對當地人群存在適應性。

    現代研究表明,同一種藥物,在同一劑量下。對一個種族有效,對另一個種族作用則可能較弱,甚至于無效;也有可能,對一個種族有效,對另一個種族會產生毒副作用。因此,同一種藥物,只有在不同種族間出現相似的敏感性,相似的生理活性,并在出現相似的癥狀時才有可能顯現出相似的臨床療效。中藥的應用也會如此。中醫(yī)辨證論治,個體給藥,可以說是給一個特定時期、特定地點、特定社會生活階層、特定體質、年齡、性別的特定種族個體給特定的藥方。在不同種族間,因以上多種差異,理論上。同一疾病的中醫(yī)癥候可能是難以完全一致的,從而使中醫(yī)辨證施治下的中藥應用也是難以一致的。反過來講,相同中藥的療效在不同地域的人群間是難以一致的。

    不同種族對地域外的外來物種的生理病理適應性會存在差異。在中醫(yī)幾千年的發(fā)展中,只有生理活性明確,具有明顯臨床療效的番瀉葉、乳香、沒藥、血竭等為數不多的品種得以引進并長期應用。按理而言,中醫(yī)能吸收地域外的一種天然藥物,就不會排斥地域外的其他物種,那么現今存在的外來品種就不會只有現在的少數品種。中藥對外國人而言也是外來物種,外國人對中藥的生理病理適應性估計也將會存在差異。

    中醫(yī)藥得以在東亞及東南亞,特別是在日本、韓國傳播,雖然與有相似的傳統(tǒng)文化淵源有關,但更有可能與相似的生活歷史背景、種族特性有關,從而與中藥能產生相似的療效有關。

    傳統(tǒng)醫(yī)藥是各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常常帶有很深的人文地域習俗以及歷史的色彩。因而,在20世紀70年代逐步形成了專門研究傳統(tǒng)藥物的傳統(tǒng)藥物學。中醫(yī)藥作為一種傳統(tǒng)醫(yī)藥,作為一種傳統(tǒng)文化、一種地域文化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因各國發(fā)展歷史、地理環(huán)境、種族、飲食等諸多方面的不同而造成的營養(yǎng)狀況、身體素質、地域疾病的不同,難免會受到地域的阻礙和限制。只有充分認識到適種內在原因,才能制訂出適合中醫(yī)藥特點的對外政策。才能清醒地認識到中醫(yī)藥走出國門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摘自《中國醫(yī)藥報》文/常明向

更多中藥材
  • 說到這個病因,它引起的原因比較多,比如說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還有我們說的酗酒和一些藥物的因素,都可以使胃粘膜表面反復的受損,因為這樣的反復受損,久而久之導致了以胃黏膜上皮和腺體萎縮,胃酸分泌減少,消化功能減弱出現的一系列臨床......
  • 逍遙丸它的功效是疏肝解郁,養(yǎng)血健脾,它所治療的病癥是肝郁血虛脾弱之癥,那說到這兒了,我們之前也講過逍遙丸,我們逍遙丸的時候告訴大家了,這個方子所治療的病癥是情志不遂,肝氣郁滯,因為肝是藏血之臟,出現了肝血虧虛,那么肝氣郁滯日久,肝和脾的功能......
  • 那么我再仔細問問,患者提到了她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同時還有心慌氣短,那么這個女性患者的面色是一個萎黃的,唇色是一個色淡的,脈象沉細弱,舌淡苔白。從這樣的這種描述來看,患者是以失眠為主訴來就診的,我們肯定要從心來入手了,但是我們還要看看原因所......
  •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病例,患者男,41歲,自述大便長期不成形,不敢吃油膩的東西,一吃油膩的東西就拉肚子,那么有時候大便還有不消化的食物,自己說這種情況已經有三年多了,期間也服用過一些藥物,總是時好時壞,最近一段時間呢,患者因為工作忙,......
  • 其實也就是我們說到了男子到了五八四十歲的時候,就開始出現了腎氣不足的表現,那么這種表現會在哪里呢?一個就是我們說的掉頭發(fā),那么再一個就是牙齒松動,那么這都是可以提示腎氣不足,腎精虧虛了。所以很多40歲以上的男性朋友都非常注重養(yǎng)生,如果你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