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韓邁侖(浙江省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藥劑科,浙江杭州310009)
中國藥業(yè)中藥炮制的臨床意義主要在于保證中藥的質量,是中醫(yī)臨床辨證施治的重要手段。從古至今,無數(shù)的醫(yī)藥界前輩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積累和總結出了一整套中藥炮制的工藝技巧和法則,豐富了祖國傳統(tǒng)的醫(yī)藥學寶庫。中藥炮制的法則是指導炮制操作的準則,而炮制的內(nèi)容則涉及到藥品的內(nèi)在質量和臨床需要,包括藥品的清潔處理,以保證品質純凈;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副作用;引藥歸經(jīng)或改變具體作用趨向,使藥效直達病灶;緩解或轉變藥物性能;擴大應甩范圍,產(chǎn)生新的療效等等。
方藥的實際效益都必須通過劑型來實現(xiàn),而保證劑型質量的關鍵在于飲片,藥材加工炮制對藥物質量關系重大。筆者認為,常用的炮制方法中必須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1)浸。中藥飲片的前處理大多是要軟化,但在具體處理過程中還要根據(jù)藥材的質地與大小以及季節(jié)、氣溫來決定藥材的浸洗時間。原則上應少浸多潤,浸洗時間過長,會使藥材中的有效成分被水解而流失,雖然加工后飲片色澤與形態(tài)無變異,但是臨床療效會大受影響。如麻黃、黃連宜浸透后加工;薄荷應搶水洗切割,當日涼曬干燥,如果久浸,揮發(fā)油及有效成分散失殆盡,非但浪費資源,而且貽誤病機。反之,有些藥材浸洗時間不足,也會影響藥效,如半夏,沒有按時浸漂的話,毒性成分會造成對眼、咽喉、胃腸道等粘膜的強烈刺激。
(2)切片。切片有薄片,如烏藥、白芍;有圓片,如澤瀉、白術;有斜片,如黃芪、甘草;有直片,如厚樸、黃柏;等等。切片后不但藥材整齊美觀,而且主要是增加了藥效。不同的藥材有不同的切法,如果薄片太厚,則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如果厚片過薄,則加熱煎煮后藥汁容易成糊狀,不但影響其他成分的煎出,而且不利于服用。
(3)火候。炮制中的炒制是常用方法,但“制藥貴在適中”。由于各種炒法要求不一樣,藥物的質地體積各有差異,炒制時的火候就必須與之相適應。否則,“不及則功效難求,太多則性味反失”。一般來說,炒黃多用文火,炒焦、土炒、麩炒、米炒、蛤粉炒多用中火,炒炭、砂炒多用武火。如果該炒焦的炭化,該炭化的灰化,則達不到炮制目的,就談不上臨床功效了。
(4)輔料。輔料有液體和固體兩類,不同的輔料有不同的作用。從中藥炮制對輔料的選用上,可以看到歸經(jīng)學說的理論指導依據(jù)。如醋制延胡索引藥入肝,膽汁制天南星引藥人心,酒炒黃芩引藥入肺,鹽炒補骨脂引藥入腎等等。加輔料炒的藥物除了要注意火候和質地,還要注意輔料的純凈度以及投料數(shù)量,古有過酸損齒傷筋、過苦傷胃耗液、過甘生濕助滿、過辛損津耗氣之說,不能忽視。反之。輔料不足也會影響藥物性能,若有馬兜鈴人口即吐,半夏、遠志、巴戟天咽下則麻,則多為輔料用量太少,或者浸制欠妥所致。此外,藥材在炮制調(diào)配過程中必須根據(jù)方藥分別進行選擇,分離其藥用部位,除去非藥用部位,清除夾雜物,這是保持和穩(wěn)定其藥效的必要程序,如花椒必須去枝梗,麻黃與麻黃根必須分離,枇杷葉必須去毛,蟬衣必須去頭足,蓮子必須去心,大腹皮必須去核等。自古至今,中醫(yī)臨床醫(yī)療的發(fā)展和中藥炮制密不可分??梢哉f,如果沒有合格的炮制品,中醫(yī)療就無法進行,同樣,如果炮制不是為了醫(yī)療,炮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因此,研究與掌握各種不同炮制品的效用差異,是合理用藥的必要前提,是臨床醫(yī)療藥到病除的根本保證。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韓邁侖(浙江省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藥劑科,浙江杭州310009)
中國藥業(yè)中藥炮制的臨床意義主要在于保證中藥的質量,是中醫(yī)臨床辨證施治的重要手段。從古至今,無數(shù)的醫(yī)藥界前輩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積累和總結出了一整套中藥炮制的工藝技巧和法則,豐富了祖國傳統(tǒng)的醫(yī)藥學寶庫。中藥炮制的法則是指導炮制操作的準則,而炮制的內(nèi)容則涉及到藥品的內(nèi)在質量和臨床需要,包括藥品的清潔處理,以保證品質純凈;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副作用;引藥歸經(jīng)或改變具體作用趨向,使藥效直達病灶;緩解或轉變藥物性能;擴大應甩范圍,產(chǎn)生新的療效等等。
方藥的實際效益都必須通過劑型來實現(xiàn),而保證劑型質量的關鍵在于飲片,藥材加工炮制對藥物質量關系重大。筆者認為,常用的炮制方法中必須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1)浸。中藥飲片的前處理大多是要軟化,但在具體處理過程中還要根據(jù)藥材的質地與大小以及季節(jié)、氣溫來決定藥材的浸洗時間。原則上應少浸多潤,浸洗時間過長,會使藥材中的有效成分被水解而流失,雖然加工后飲片色澤與形態(tài)無變異,但是臨床療效會大受影響。如麻黃、黃連宜浸透后加工;薄荷應搶水洗切割,當日涼曬干燥,如果久浸,揮發(fā)油及有效成分散失殆盡,非但浪費資源,而且貽誤病機。反之,有些藥材浸洗時間不足,也會影響藥效,如半夏,沒有按時浸漂的話,毒性成分會造成對眼、咽喉、胃腸道等粘膜的強烈刺激。
(2)切片。切片有薄片,如烏藥、白芍;有圓片,如澤瀉、白術;有斜片,如黃芪、甘草;有直片,如厚樸、黃柏;等等。切片后不但藥材整齊美觀,而且主要是增加了藥效。不同的藥材有不同的切法,如果薄片太厚,則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如果厚片過薄,則加熱煎煮后藥汁容易成糊狀,不但影響其他成分的煎出,而且不利于服用。
(3)火候。炮制中的炒制是常用方法,但“制藥貴在適中”。由于各種炒法要求不一樣,藥物的質地體積各有差異,炒制時的火候就必須與之相適應。否則,“不及則功效難求,太多則性味反失”。一般來說,炒黃多用文火,炒焦、土炒、麩炒、米炒、蛤粉炒多用中火,炒炭、砂炒多用武火。如果該炒焦的炭化,該炭化的灰化,則達不到炮制目的,就談不上臨床功效了。
(4)輔料。輔料有液體和固體兩類,不同的輔料有不同的作用。從中藥炮制對輔料的選用上,可以看到歸經(jīng)學說的理論指導依據(jù)。如醋制延胡索引藥入肝,膽汁制天南星引藥人心,酒炒黃芩引藥入肺,鹽炒補骨脂引藥入腎等等。加輔料炒的藥物除了要注意火候和質地,還要注意輔料的純凈度以及投料數(shù)量,古有過酸損齒傷筋、過苦傷胃耗液、過甘生濕助滿、過辛損津耗氣之說,不能忽視。反之。輔料不足也會影響藥物性能,若有馬兜鈴人口即吐,半夏、遠志、巴戟天咽下則麻,則多為輔料用量太少,或者浸制欠妥所致。此外,藥材在炮制調(diào)配過程中必須根據(jù)方藥分別進行選擇,分離其藥用部位,除去非藥用部位,清除夾雜物,這是保持和穩(wěn)定其藥效的必要程序,如花椒必須去枝梗,麻黃與麻黃根必須分離,枇杷葉必須去毛,蟬衣必須去頭足,蓮子必須去心,大腹皮必須去核等。自古至今,中醫(yī)臨床醫(yī)療的發(fā)展和中藥炮制密不可分??梢哉f,如果沒有合格的炮制品,中醫(yī)療就無法進行,同樣,如果炮制不是為了醫(yī)療,炮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因此,研究與掌握各種不同炮制品的效用差異,是合理用藥的必要前提,是臨床醫(yī)療藥到病除的根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