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吃退熱藥千萬別過量

    何念海 第三軍醫(yī)大學附屬西南醫(yī)院兒科主任

    對乙酰氨基酚又稱“撲熱息痛”,是目前臨床使用最多的解熱鎮(zhèn)痛藥之一,日夜百服嚀、退熱凈等數十種常用退熱藥都是以它為主要成分。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的數據顯示,該國每年因使用對乙酰氨基酚而去急診看病的人數達到5.6萬,肝損害是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不過,究其原因,超量服藥是“罪魁禍首”。

    從相關研究和我國的臨床經驗來看,退熱藥過量使用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著急退熱,認為“稍微多吃點藥沒關系”;二是在“無意識”中多吃了藥。

    對于第一種情況,在說明書上明示“每日最高推薦劑量”是個不錯的辦法。實際上,服藥后需要約半小時才能發(fā)揮藥效,如果因服藥過量將體溫降得太低,反而會損害健康。而對于第二種情況,這里要特別強調,有些人吃一種藥“不見效”就換另一種或兩種一起吃。殊不知,目前常用的非處方解熱鎮(zhèn)痛藥幾乎都屬于一類。同時吃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和吃兩種“對乙酰氨基酚”一樣會增加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風險。

    因此,一般感冒發(fā)熱,如果體溫低于38℃,最好采用溫水或稀釋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溫方法。如果超過38.5℃,在吃退熱藥的同時物理降溫,能減少藥物用量。但如果體溫超過39℃或使用退熱藥2~3天仍不能控制,應盡快去醫(yī)院就診。這時,發(fā)熱的身體就好比一鍋開水,退熱藥的作用就像冷水。往熱水鍋里加冷水,總體溫度會有所下降,但如果不解決“火源”問題,水溫還會升起來。

更多中藥材
  • 馬建國 山東曲阜第二人民醫(yī)院蔣某,女,51歲。2010年12月3日初診。述其2010年3月以來,在無明顯誘因情況下,雙手掌指、足底開始起粟粒至高梁粒大小水皰,密集或散在分布,不久即變成黃綠色膿皰,有癢熱感,反復而發(fā)9個月。其間曾去幾家醫(yī)院檢......
  • 王兵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風為百病之長”源自《黃帝內經》,《素問·風論》曰:“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生他病也?!蓖醣⒃唬骸伴L,先也,先百病而有也。”《素問·骨空論》亦曰:“風者,百病之始也?!蓖飧辛L淫為始,風邪為外感疾病初起的主要......
  • 何錢 貴州省江口縣人民醫(yī)院五苓散出《傷寒論》,原書將澤瀉、豬苓、茯苓、白術、桂枝搗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如法將息。現(xiàn)代多做散劑吞服,每服3~6克,或作湯劑水煎服。小兒可根據體重、病情等控制劑量,但一般不宜過輕。貴......
  • 孫國印 孫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鄭家溝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站李某某,男,36歲。2010年5月20日初診。耳鳴,耳聾2周,伴頭暈目糊,口苦咽干,五心煩熱,易怒,舌苔黃膩,脈細數。此乃肝腎陰虛,肝膽火盛,熱擾清竅所致,治療宜清少陽郁熱,滋陰鎮(zhèn)下并用。處方......
  • 李蒙 湖北中醫(yī)藥大學筆者跟隨戴天木教授坐診,深有感觸,現(xiàn)摘錄其用經方時方合用成功治愈頸淋巴結結核一例,以饗同道。王某,女,61歲,2010年5月4日初診。自述右頸至鎖骨上腫脹不適一月余。一月前發(fā)現(xiàn)右頸至鎖骨上有一串珠樣腫塊,約5cm×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