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傷寒脈閉一

    【病人基本資料】

    天津李姓童子,年十四歲,得傷寒脈閉證。

    【病因】

    其左肋下素有郁氣,發(fā)動時輒作疼,一日發(fā)動疼劇,頭上汗出,其汗未解,出冒風寒,遂得斯證。

    【證候】

    頭疼、身冷、惡寒、無汗、心中發(fā)熱,六脈皆閉。

    【診斷】

    因其素有肋下作疼之病,身形羸弱;又當汗出之時感冒風寒,則風寒之入者必深,是以脈閉身寒;又肋下素有郁氣,其肝膽之火必然郁滯,因外感所束激動其素郁之火,所以心中覺熱。法當以發(fā)表之藥為主,而以清熱理郁兼補正之藥佐之。

    【處方】

    麻黃(二錢)玄參(六錢)生懷山藥(六錢)野臺參(二錢)生雞內金(二錢)天花粉(五錢)甘草(錢半)先煎麻黃數(shù)沸,吹去浮沫,再入諸藥同煎一大盅,溫服取汗,若不出汗時,宜再服西藥阿斯匹林一瓦以助其汗。

    【效果】

    服藥兩點鐘,周身微發(fā)熱,汗欲出不出,遂將阿斯匹林服下,須臾汗出遍體,翌日復診,其脈已出,五至無力,已不惡寒,心中仍覺發(fā)熱,遂去麻黃,將玄參、山藥皆改用一兩,服至三劑后;心中已不發(fā)熱,遂將玄參、天花粉各減半,再服數(shù)劑以善其后。

更多中藥材
  • 有些女孩從月經開始就有痛經問題,輕度下腹痛,經過后,逐漸緩解;嚴重腹痛難以忍受,面色蒼白,身體瘦,聲音低,甚至伴有昏厥等癥狀。這種情況屬于原發(fā)性痛經,在未婚婦女中更為常見,大多數(shù)在月經初潮或初潮后不久開始發(fā)病,腹痛主要位于下腹中部,喜歡熱,......
  • 膽道蛔蟲是一種常見的急腹癥,以30歲以下的青少年較多。膽道蛔蟲需要與上腹部其他急腹癥進行鑒別,如胃痙攣、急性胃炎、胰腺炎、膽石癥、膽道蛔蟲和膽石癥并存,有時很難識別。因此,當診斷不明確時,西醫(yī)鎮(zhèn)痛解痙,掩蓋癥狀,延誤診斷;中藥因煎藥費時,嘔......
  • 現(xiàn)代名醫(yī)施金墨先生從醫(yī)60多年,博覽醫(yī)籍。他在古今中外都在尋找。他學習嚴謹,醫(yī)理透徹,臨床經驗豐富,療效顯著,尤其是善用對藥?,F(xiàn)總結施老治療失眠的經驗,介紹如下:辨證施治分九法。施老將臨床上看到的失眠分為四種情況:睡眠不能;睡眠時間短,醒來......
  • 膽石癥是一種由膽汁沉積、膽道感染、膽道蛔蟲病或膽固醇代謝紊亂引起的疾病。它是消化道的常見病和常見病。其發(fā)病率逐年上升,中國膽石癥的自然人口發(fā)病率約為7.8%。據報道,膽結石與膽癌的發(fā)生有很強的相關性。隨著膽結石數(shù)量的增加,膽結石的風險也在增......
  • 組成 柴胡10克,瓜蔞根12克,當歸9克,紅花6克,甘草6克,穿山甲(炮)10克,大黃(酒浸)3克,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10克。功效 活血祛瘀,通絡散結。主治 跌仆損傷,瘀血留于脅下,痛不可忍者,亦可用治肋間神經痛、肋軟骨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