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以酸治酸法運用體會

    卓思源 安徽省中醫(yī)院

    《素問·至真要大論》提出“逆者正治,從者反治”兩種方法。反治即順從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種方法,又稱從治,常見熱因熱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法。

    安徽中醫(yī)學院徐經世主任醫(yī)師提出以酸治酸是一種反治方法,胃脘疾病出現(xiàn)泛酸、呃逆等癥,可用烏梅、五味子、訶子等藥,但這種泛酸等癥的胃脘疾病表現(xiàn),實際上由于肝郁日久、肝陰虧虛、肝氣橫逆犯胃所致。此時運用酸性藥滋肝陰、斂肝氣,治其病本,可消除泛酸、呃逆等癥。

    典型醫(yī)案:周某,女,57歲,2007年7月26日初診?;颊邍啔馔趟嵋延?0多年,時輕時重,伴右脅隱痛、乏力。曾經胃鏡檢查提示膽汁返流性胃炎,視其形體瘦弱,有冠心病和脂肪肝病史,診脈細弦而右大于左,舌暗淡苔薄黃,以脈癥分析乃系肝郁日久、木乘土位、氣機橫逆之象,治用滋肝斂酸、降逆和胃、轉順氣機為宜。

    方藥:姜竹茹10克、陳枳殼12克、茯神20克、石斛15克、北沙參20克、炒川連3克、姜半夏12克、炒訶子15克、炒白芍20克、代赭石15克、炒丹參15克、白檀香6克(10劑)。

    藥到病除,至今未再復發(fā),堪為奇效。

    按:吞酸一癥,昔河間認為主熱,東垣認為主寒。徐經世認為該病由肝郁日久、肝陰虧虛、肝氣橫逆犯胃所致,且合并胃失通降,膽隨胃降的機能失權,遂出現(xiàn)膽汁返流。故《靈樞·四時氣》有云“邪在膽,逆在胃……”和后世“肝隨脾升、膽隨胃降”之理均說明脾胃升降與肝膽有直接關系,所以治療此例吞酸擬用滋肝斂酸,鎮(zhèn)逆和胃,轉順氣機之劑較為切體。方用一貫煎和溫膽湯之意以滋肝斂酸、降逆和胃、轉順氣機,并佐黃連以辛通苦降,抑制肝木,而代赭石與檀香同伍則可行氣降逆,使膽胃和諧,則收全功。

更多中藥材
  • 這個患者呢,是一個42歲的男性,他來找我的時候主要表現(xiàn)就是這個,怕冷,乏力,腹部胸部一個脹悶,還有呢就是平時工作的時候容易生氣,心煩,晚上睡覺呢也是特別容易做噩夢。我看了一下他的脈象呢,是弦滑脈,苔是白膩,有齒痕。從上面這些表現(xiàn)呢,中醫(yī)就給......
  • 它分三種吧,一種是潰瘍性結腸炎,一種是克羅恩病,還有一種呢,腸鏡經常打出這樣的報告的,慢性結腸炎,結腸炎癥改變,結腸表面不光滑啦,有充血,水腫啊,甚至有一點點滲血了,重的呢可能會有糜爛,這個就是結腸炎在腸鏡下的表現(xiàn)。對于患者來講呢,一般患者......
  • 就是這個濕啊,主要是從我們脾胃來的啊,因為中醫(yī)講究脾胃是來運化水濕的,脾胃的功能減弱啊,也就是脾胃氣虛了,運化水濕的功能下降,就會導致這個水濕之氣在人體內積聚,積聚以后成為這個濕邪,我們一般就叫做寒濕。濕邪呢分為寒濕,也分為這個濕熱,就這兩......
  • 在我們脾胃病科,就失眠患者其實非常之多,由于失眠導致我們的胃腸功能紊亂患者也特別多,這個失眠的癥狀包括我們胃腸功能紊亂的癥狀,包括胃脹啊或咽干,口部粘痰啊,胸悶吶,這些癥狀每一個人都不一樣,這個是有很大區(qū)別的,所以說我們的中醫(yī)就講究辨證治療......
  • 在我們脾胃病科有脾胃癥狀的病人比較多,也有許多患者有腰疼。到我們脾胃病科來看病的時候呢,他往往沒有注意這個腰痛,我們在問診的時候呢,就要注意,因為這個脾啊和腎呢,一個是先天之本,一個是后天之本。所以說這個腰痛啊,跟我們的胃痛,跟我們的胃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