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每逢過年都是孩子們最高興的時候,有許多好吃的可供他們享受。由于小兒飲食不能自我節(jié)制,常常吃多了而造成飲食停滯,這就是中醫(yī)所說的食積。
食積多由于飲食、喂養(yǎng)不當、內(nèi)傷乳食、停積胃腸、脾運失司所引起的一種小兒常見的脾胃病癥。臨床以不思乳食、腹脹噯腐、大便酸臭或便秘為特征。食積還常在感冒、泄瀉、疳證中合并出現(xiàn)。食積的預后一般較好,也有少數(shù)患兒食積日久,遷延失治,脾胃功能嚴重受損,導致營養(yǎng)和生長發(fā)育障礙,形體日漸羸瘦,可轉(zhuǎn)化成疳證,也就是西醫(yī)所稱的營養(yǎng)不良。
控制飲食 辨證施治
對于食積的治療,首先是控制飲食,特別是伴有嘔吐、腹瀉的患兒,可以暫時禁食8~12小時,待嘔吐停止后,給予清淡的流質(zhì)口服,如藕粉、蔬菜湯等。輕癥食積患兒經(jīng)過控制飲食,可以很快痊愈,重癥食積的患兒須去醫(yī)院治療。
中醫(yī)對食積的治療有很好的效果,一般將食積分為虛實兩大類辨證施治。凡病程比較短,腹脹且拒絕撫按,或者伴有低熱、哭鬧不安,多屬實證,而病程較長,雖然腹脹,但喜歡撫按,且精神疲憊、形體消瘦,多屬虛中夾實證。
消食導滯 消補兼施
食積的實證治以消食導滯為主,可選消乳丸或保和丸加減。常用山楂、神曲、萊菔子、麥芽、陳皮、香附、砂仁、茯苓、半夏、連翹等中藥。伴有腹脹疼痛者加厚樸、枳實;大便秘結(jié)者加木香、檳榔消積導滯,重者加大黃通腑;嘔吐甚者,加生姜、竹茹清胃降逆止嘔;如果孩子有低熱、舌紅、苔膩微黃,可加胡黃連消積清熱。
虛中夾實證治以健脾消食,消補兼施。以健脾丸加減,常用黨參、白術(shù)、山楂、神曲、麥芽、枳實、陳皮等。如果孩子舌苔膩、不想吃飯,可加藿香、砂仁;舌質(zhì)淡、腹脹、大便不成形,可加炮姜、厚樸、蒼術(shù)。
藥食同療 內(nèi)外兼治
許多中成藥對食積的治療也有很好的療效,如可給孩子服王氏保赤丸,每次1/3~1支,1天2~3次。還可以服化積口服液,每次5~10毫升,1天2~3次。如果孩子食積較重,而且伴低熱,大便秘結(jié),可以用枳實導滯丸,每次服2~3克,1天2~3次。孩子食積時間已經(jīng)很長,伴有腹脹喜按、面色萎黃、精神不振,可選用小兒香橘丹,每次服2~3克,1天2~3次。這些中成藥藥店里都有出售。
民間流傳的一些單方驗方,不妨試一試,如將雞內(nèi)金30克烤黃,研細末,每次1克,每天2~3次,開水沖服?;蛘哂贸春诎壮蟆⒅穗u內(nèi)金各等份,共研細末。每日1劑,分2次服。對于食肉過多而致食積則很有效果。
除了內(nèi)服藥外,下面藥物外治的幾個法子,家長自己就可以應用:
玄明粉3克,胡椒粉0.5克,共研細末。填入臍中,外蓋油布或油紙,覆蓋消毒紗布,膠布固定,每天換藥1次。用于食積較重之實證。
炒大黃30克,芒硝20克,研粗末。混和裝入布袋,外敷患兒臍腹部。用于食積腹脹、腹痛、便秘者。
酒糟100克,入鍋內(nèi)炒熱,分2次裝袋,交替置于腹部熱熨,每天1次,每次2~3小時。用于虛中夾實證。(于文波)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每逢過年都是孩子們最高興的時候,有許多好吃的可供他們享受。由于小兒飲食不能自我節(jié)制,常常吃多了而造成飲食停滯,這就是中醫(yī)所說的食積。
食積多由于飲食、喂養(yǎng)不當、內(nèi)傷乳食、停積胃腸、脾運失司所引起的一種小兒常見的脾胃病癥。臨床以不思乳食、腹脹噯腐、大便酸臭或便秘為特征。食積還常在感冒、泄瀉、疳證中合并出現(xiàn)。食積的預后一般較好,也有少數(shù)患兒食積日久,遷延失治,脾胃功能嚴重受損,導致營養(yǎng)和生長發(fā)育障礙,形體日漸羸瘦,可轉(zhuǎn)化成疳證,也就是西醫(yī)所稱的營養(yǎng)不良。
控制飲食 辨證施治
對于食積的治療,首先是控制飲食,特別是伴有嘔吐、腹瀉的患兒,可以暫時禁食8~12小時,待嘔吐停止后,給予清淡的流質(zhì)口服,如藕粉、蔬菜湯等。輕癥食積患兒經(jīng)過控制飲食,可以很快痊愈,重癥食積的患兒須去醫(yī)院治療。
中醫(yī)對食積的治療有很好的效果,一般將食積分為虛實兩大類辨證施治。凡病程比較短,腹脹且拒絕撫按,或者伴有低熱、哭鬧不安,多屬實證,而病程較長,雖然腹脹,但喜歡撫按,且精神疲憊、形體消瘦,多屬虛中夾實證。
消食導滯 消補兼施
食積的實證治以消食導滯為主,可選消乳丸或保和丸加減。常用山楂、神曲、萊菔子、麥芽、陳皮、香附、砂仁、茯苓、半夏、連翹等中藥。伴有腹脹疼痛者加厚樸、枳實;大便秘結(jié)者加木香、檳榔消積導滯,重者加大黃通腑;嘔吐甚者,加生姜、竹茹清胃降逆止嘔;如果孩子有低熱、舌紅、苔膩微黃,可加胡黃連消積清熱。
虛中夾實證治以健脾消食,消補兼施。以健脾丸加減,常用黨參、白術(shù)、山楂、神曲、麥芽、枳實、陳皮等。如果孩子舌苔膩、不想吃飯,可加藿香、砂仁;舌質(zhì)淡、腹脹、大便不成形,可加炮姜、厚樸、蒼術(shù)。
藥食同療 內(nèi)外兼治
許多中成藥對食積的治療也有很好的療效,如可給孩子服王氏保赤丸,每次1/3~1支,1天2~3次。還可以服化積口服液,每次5~10毫升,1天2~3次。如果孩子食積較重,而且伴低熱,大便秘結(jié),可以用枳實導滯丸,每次服2~3克,1天2~3次。孩子食積時間已經(jīng)很長,伴有腹脹喜按、面色萎黃、精神不振,可選用小兒香橘丹,每次服2~3克,1天2~3次。這些中成藥藥店里都有出售。
民間流傳的一些單方驗方,不妨試一試,如將雞內(nèi)金30克烤黃,研細末,每次1克,每天2~3次,開水沖服?;蛘哂贸春诎壮蟆⒅穗u內(nèi)金各等份,共研細末。每日1劑,分2次服。對于食肉過多而致食積則很有效果。
除了內(nèi)服藥外,下面藥物外治的幾個法子,家長自己就可以應用:
玄明粉3克,胡椒粉0.5克,共研細末。填入臍中,外蓋油布或油紙,覆蓋消毒紗布,膠布固定,每天換藥1次。用于食積較重之實證。
炒大黃30克,芒硝20克,研粗末。混和裝入布袋,外敷患兒臍腹部。用于食積腹脹、腹痛、便秘者。
酒糟100克,入鍋內(nèi)炒熱,分2次裝袋,交替置于腹部熱熨,每天1次,每次2~3小時。用于虛中夾實證。(于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