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宋永剛 山東中醫(yī)藥高等??茖W校
細辛為《本經(jīng)》上品。原文:味辛溫。主咳逆,頭痛腦動,百節(jié)拘攣,風濕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竅,輕身長年。
細辛為馬兜鈴科植物遼細辛、細辛或漢城細辛的帶根全草。
細辛主咳逆,即咳嗽,肺氣上逆,在《傷寒論》中應用廣泛,小青龍湯、苓甘五味姜辛湯、射干麻黃湯等方中均含本品,治療外寒內(nèi)飲或痰飲內(nèi)停所致的咳嗽,臨床應用時多與干姜、五味子等同用,其用量多在5克左右。
細辛因其“根極細而味極辛”得名。其味辛,走竄之性甚強,能夠溫通經(jīng)脈,擅長止痛。細辛的止痛作用甚強,廣泛用于多種疼痛性疾病的治療,如牙痛、胃痛、各種痹痛等。藥理研究也發(fā)現(xiàn)細辛具有較強的止痛作用。筆者運用細辛、白芷各10克,煎后漱口,治療風冷牙痛,療效極佳?!毒霸廊珪份d二辛煎,由北細辛三錢、石膏一兩組成,治“陽明胃火,牙根口舌腫疼不可當,先用此湯漱之,漱后敷以二香散,或仍服清胃等藥以治其本?!鄙隙叮盟?,煎一碗,趁熱頻漱之。細辛與麻黃、附子等同用,即《傷寒論》之麻黃細辛附子湯,廣泛用于風寒濕所致的諸痹痛。細辛也是治療頭痛的常用藥,臨床上常在辨證選方的基礎上加入本品以增強止痛治標之功。此即為原文之“頭痛腦動,百節(jié)拘攣,風濕痹痛”。由于細辛具有良好的溫經(jīng)止痛作用,治療血虛受寒之凍瘡時,可與當歸、桂枝、芍藥等同用,如當歸四逆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等。
一般而言,細辛無補益作用,所以不宜久服,而原文云“久服明目”、“輕身長年”恐為不妥。不過,臨床上配伍適當,亦可中病。不僅《本經(jīng)》記載本品能夠明目,陶弘景也謂其“最能除痰明目”,受其啟示,胡兆滿先生在治療眼科病證時,每于辨證方中伍入該藥,屢獲良效。
細辛味辛,具有開竅作用,可用于外寒客竅之暴聾、暴盲等。如1991年1月13日一女初診,38歲,因雙眼視力突然喪失10天就診。自述10天前不慎落水,衣褲盡濕,歸家后迅即更換清洗,擁被而臥,但始終寒冷浸骨,徹夜不暖,次日醒來,兩眼昏黑,渺無所見,僅存光感,伴身痛惡寒,心甚駭異。即去醫(yī)院??茩z查,內(nèi)、外眼及顱內(nèi)均未見異常,西醫(yī)給予觀察治療1周無效。轉(zhuǎn)來我處求治。其人面青神疲,唇黯舌胖苔白。全身仍強痛不適,兩眼昏暗,不辨人物,僅有光感,且終日困頓欲寐,六脈沉細如絲。辨證屬寒中少陰,治則宣肺溫腎。方用麻黃細辛附子湯:麻黃15克,遼細辛10克,附片30克。上方服1劑,汗微出,身痛減,光感增強,2劑盡,汗出較多,身痛已,兩眼可辨人物。服至4劑盡,視力恢復,諸癥痊愈。(中醫(yī)雜志,1994;8:504)
從臨床應用來看,本品的通竅作用最常用于鼻塞的治療。治療外感之鼻塞,常在辨證選方的基礎上酌加本品,具有良好的通竅作用;若見慢性鼻炎、鼻竇炎等鼻塞癥狀明顯者亦可辨證選用本品,臨床極為常用。
本品不僅用于有形之竅閉證,對于竅閉神昏,細辛也是常用之品。治療痰厥、中惡所致的神志昏迷,可單用末吹鼻取嚏;治療風痰上壅,癲癇昏厥者,可單用末吹鼻取嚏,或配伍天南星、半夏等祛痰之品。
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細辛具有較強的毒性,其毒性成分為黃樟醚,易于揮發(fā),所以久煎本品可降低其毒性。而在《本經(jīng)》中卻未記載其毒性,不僅如此,《本經(jīng)》把細辛列為上品,故云“久服”能夠“輕身長年”,顯然與道家的養(yǎng)生思想有關。其后歷代本草也未說細辛有毒,到南宋陳承認識到“細辛單用末,不可過半錢匕,多則氣悶而死”,雖未明確說明細辛有毒,但已經(jīng)認識到細辛的毒副作用。此后,“細辛不過錢”的說法就流傳下來。藥典規(guī)定細辛煎服1~3克,顯然與陳承的說法不相符。散劑的用量與煎劑的用量應該有很大的差別。所以,現(xiàn)今善用細辛的中醫(yī)臨床工作者所用細辛的用量已經(jīng)大大超出了一錢的限制。筆者臨床應用本品時多在5~8克,常規(guī)煎服,從未產(chǎn)生中毒反應。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宋永剛 山東中醫(yī)藥高等??茖W校
細辛為《本經(jīng)》上品。原文:味辛溫。主咳逆,頭痛腦動,百節(jié)拘攣,風濕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竅,輕身長年。
細辛為馬兜鈴科植物遼細辛、細辛或漢城細辛的帶根全草。
細辛主咳逆,即咳嗽,肺氣上逆,在《傷寒論》中應用廣泛,小青龍湯、苓甘五味姜辛湯、射干麻黃湯等方中均含本品,治療外寒內(nèi)飲或痰飲內(nèi)停所致的咳嗽,臨床應用時多與干姜、五味子等同用,其用量多在5克左右。
細辛因其“根極細而味極辛”得名。其味辛,走竄之性甚強,能夠溫通經(jīng)脈,擅長止痛。細辛的止痛作用甚強,廣泛用于多種疼痛性疾病的治療,如牙痛、胃痛、各種痹痛等。藥理研究也發(fā)現(xiàn)細辛具有較強的止痛作用。筆者運用細辛、白芷各10克,煎后漱口,治療風冷牙痛,療效極佳?!毒霸廊珪份d二辛煎,由北細辛三錢、石膏一兩組成,治“陽明胃火,牙根口舌腫疼不可當,先用此湯漱之,漱后敷以二香散,或仍服清胃等藥以治其本?!鄙隙叮盟?,煎一碗,趁熱頻漱之。細辛與麻黃、附子等同用,即《傷寒論》之麻黃細辛附子湯,廣泛用于風寒濕所致的諸痹痛。細辛也是治療頭痛的常用藥,臨床上常在辨證選方的基礎上加入本品以增強止痛治標之功。此即為原文之“頭痛腦動,百節(jié)拘攣,風濕痹痛”。由于細辛具有良好的溫經(jīng)止痛作用,治療血虛受寒之凍瘡時,可與當歸、桂枝、芍藥等同用,如當歸四逆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等。
一般而言,細辛無補益作用,所以不宜久服,而原文云“久服明目”、“輕身長年”恐為不妥。不過,臨床上配伍適當,亦可中病。不僅《本經(jīng)》記載本品能夠明目,陶弘景也謂其“最能除痰明目”,受其啟示,胡兆滿先生在治療眼科病證時,每于辨證方中伍入該藥,屢獲良效。
細辛味辛,具有開竅作用,可用于外寒客竅之暴聾、暴盲等。如1991年1月13日一女初診,38歲,因雙眼視力突然喪失10天就診。自述10天前不慎落水,衣褲盡濕,歸家后迅即更換清洗,擁被而臥,但始終寒冷浸骨,徹夜不暖,次日醒來,兩眼昏黑,渺無所見,僅存光感,伴身痛惡寒,心甚駭異。即去醫(yī)院??茩z查,內(nèi)、外眼及顱內(nèi)均未見異常,西醫(yī)給予觀察治療1周無效。轉(zhuǎn)來我處求治。其人面青神疲,唇黯舌胖苔白。全身仍強痛不適,兩眼昏暗,不辨人物,僅有光感,且終日困頓欲寐,六脈沉細如絲。辨證屬寒中少陰,治則宣肺溫腎。方用麻黃細辛附子湯:麻黃15克,遼細辛10克,附片30克。上方服1劑,汗微出,身痛減,光感增強,2劑盡,汗出較多,身痛已,兩眼可辨人物。服至4劑盡,視力恢復,諸癥痊愈。(中醫(yī)雜志,1994;8:504)
從臨床應用來看,本品的通竅作用最常用于鼻塞的治療。治療外感之鼻塞,常在辨證選方的基礎上酌加本品,具有良好的通竅作用;若見慢性鼻炎、鼻竇炎等鼻塞癥狀明顯者亦可辨證選用本品,臨床極為常用。
本品不僅用于有形之竅閉證,對于竅閉神昏,細辛也是常用之品。治療痰厥、中惡所致的神志昏迷,可單用末吹鼻取嚏;治療風痰上壅,癲癇昏厥者,可單用末吹鼻取嚏,或配伍天南星、半夏等祛痰之品。
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細辛具有較強的毒性,其毒性成分為黃樟醚,易于揮發(fā),所以久煎本品可降低其毒性。而在《本經(jīng)》中卻未記載其毒性,不僅如此,《本經(jīng)》把細辛列為上品,故云“久服”能夠“輕身長年”,顯然與道家的養(yǎng)生思想有關。其后歷代本草也未說細辛有毒,到南宋陳承認識到“細辛單用末,不可過半錢匕,多則氣悶而死”,雖未明確說明細辛有毒,但已經(jīng)認識到細辛的毒副作用。此后,“細辛不過錢”的說法就流傳下來。藥典規(guī)定細辛煎服1~3克,顯然與陳承的說法不相符。散劑的用量與煎劑的用量應該有很大的差別。所以,現(xiàn)今善用細辛的中醫(yī)臨床工作者所用細辛的用量已經(jīng)大大超出了一錢的限制。筆者臨床應用本品時多在5~8克,常規(guī)煎服,從未產(chǎn)生中毒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