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白芍(三錢半.下利者去之.加干姜二錢半) 茯苓(去皮.二錢半.小便利者去之) 附子(炮.一個切四分只用一分.嘔者去之.加生姜二錢半) 生姜(三錢半) 白術(二錢半)
治傷寒數(shù)日已后,發(fā)熱腹痛,頭目昏沉,大便自利,小便或利或澀或嘔或咳或已經汗不解,仍復發(fā)熱,心下忪悸,頭目眩暈,皆由渴后飲水停留中脘所致,并皆治之。
上作一服,水二鐘,煎至一鐘,不拘時服??日呒游逦蹲尤X半、細辛干姜各一錢二分半。
茯苓9克 芍藥9克 白術6克 生姜(切)9克 附子5克(炮)
【功用】溫陽利水。治脾腎陽衰,水氣內停,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體浮腫,苔白不渴,太陽病發(fā)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fā)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現(xiàn)用于肝、腎性水腫,心性水腫,耳源性眩暈,慢性結腸炎等屬于牌腎陽虛者。
上五味,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溫服100毫升,日三服。
若咳者,加五味子、細辛、干姜各3克;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藥,加干姜6克;若嘔者,去附子,生姜加重至15克。
本方是治脾腎陽虛,水濕內停的要方。方中附子溫壯腎陽,白術健脾燥濕,茯苓利水滲濕,生姜溫散水氣,芍藥利小便,止腹痛。五味相配,既能溫補脾腎之陽,又可利水祛濕。故適用于脾腎陽虛,水濕內聚所產生的諸證。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白芍(三錢半.下利者去之.加干姜二錢半) 茯苓(去皮.二錢半.小便利者去之) 附子(炮.一個切四分只用一分.嘔者去之.加生姜二錢半) 生姜(三錢半) 白術(二錢半)
功能主治治傷寒數(shù)日已后,發(fā)熱腹痛,頭目昏沉,大便自利,小便或利或澀或嘔或咳或已經汗不解,仍復發(fā)熱,心下忪悸,頭目眩暈,皆由渴后飲水停留中脘所致,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煎至一鐘,不拘時服??日呒游逦蹲尤X半、細辛干姜各一錢二分半。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傷寒論》:真武湯處方茯苓9克 芍藥9克 白術6克 生姜(切)9克 附子5克(炮)
功能主治【功用】溫陽利水。治脾腎陽衰,水氣內停,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體浮腫,苔白不渴,太陽病發(fā)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fā)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現(xiàn)用于肝、腎性水腫,心性水腫,耳源性眩暈,慢性結腸炎等屬于牌腎陽虛者。
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溫服100毫升,日三服。
若咳者,加五味子、細辛、干姜各3克;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藥,加干姜6克;若嘔者,去附子,生姜加重至15克。
備注本方是治脾腎陽虛,水濕內停的要方。方中附子溫壯腎陽,白術健脾燥濕,茯苓利水滲濕,生姜溫散水氣,芍藥利小便,止腹痛。五味相配,既能溫補脾腎之陽,又可利水祛濕。故適用于脾腎陽虛,水濕內聚所產生的諸證。
摘錄《傷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