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瓊玉膏

    《洪氏集驗方》卷一引申鐵甕方:瓊玉膏別名

    生地黃膏(《仁齋直指》卷十七)。

    處方

    新羅人參750克 生地黃8千克 白茯苓1.5千克 白蜜5千克

    制法

    上藥人參、茯苓為細末,蜜用生絹濾過,地黃取自然汁,搗時不用鐵器,取汁盡,去滓,用藥一處,拌和勻,入銀、石器或好瓷器內(nèi)封閉留用,如器物小,分二處盛,用凈紙二三十重封閉,入湯內(nèi),以桑木柴火煮六日,如連夜火,即三日夜,取出,用蠟紙數(shù)重包瓶口,入井口,去火毒,一伏時取出,再入舊湯內(nèi),煮一日,出水氣,取出。

    功能主治

    滋陰潤肺,益氣補脾。治肺陰虧損,虛勞干咳,咽燥咯血,肌肉消瘦,氣短乏力。

    用法用量

    每晨以10克溫酒化服,不飲酒者,用白湯化下。

    備注

    方中生地黃滋陰壯水為君;白蜜養(yǎng)肺潤燥為臣;佐以人參、茯苓補脾益氣,茯苓又能化痰,以消肺失輸布所聚之痰。諸藥相合,共奏滋陰潤肺,益氣補脾之功。

    摘錄《洪氏集驗方》卷一引申鐵甕方《古今醫(yī)統(tǒng)》卷四十四引臞仙方:瓊玉膏處方

    人參360克 白茯苓450克 琥珀 沉香各15克 大生地黃5千克(洗凈,銀石器內(nèi)杵細,取自然汁。甚忌鐵器)白蜜2.5千克(熬,去沫)

    制法

    先將地黃汁同蜜熬沸攪勻,用密絹濾過,再將人參等研為極細末,和蜜、汁入銀、瓷瓶內(nèi),用綿紙十余層加箬封扎瓶口,入砂鍋或銅鍋內(nèi),以長流水浸沒瓶頭,用桑柴火煮三晝夜,取出,換過油,再用單蠟紙扎口懸浸井中半日,以出火氣,提起仍煮半日以出水氣,然后收藏。

    功能主治

    治虛勞干咳。

    用法用量

    每日清晨及午后取5~10毫升,用溫酒30毫升調(diào)服,不飲酒人,用白湯調(diào)服亦可。制此藥須在凈室中。

    摘錄《古今醫(yī)統(tǒng)》卷四十四引臞仙方方一:宋·《洪氏集驗方》引申鐵甕方;方二:明·《醫(yī)學正傳》引曜仙方;方三:明·《扶壽精方》:瓊玉膏組成

    方一:新羅人參二十四兩(750克)、生地黃十六斤(8千克)、白茯苓四十九兩(15k克)、白沙蜜十斤(5千克)。方二:人參、沉香、琥珀、白砂蜜、白茯苓、生地黃。方三:鮮地黃、人參、枸杞、天門冬、麥門冬、白蜜、白茯芩

    用法

    上藥制成膏。每晨服用15~30克,開水化服。

    功效

    方一:滋陰潤肺,補氣益脾。方二:滋陰潤肺,安神降氣。方三:滋陰清熱。

    主治

    方一:主治肺腎陰虧證,見虛勞干咳,乏力氣短,咽燥咯血,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方二:主治陰虛內(nèi)熱之虛勞干咳,咯血失音。腹中隱痛,潮熱盜汗;消渴;血虛皮膚干燥。方三:主治虛勞,肺瘺;里燥,口燥舌干,小便多而濁:胃中津液不足,大便不秘而消渴。

    臨床應(yīng)用

    方一:臨床主要用于治療肺結(jié)核,肺氣腫、肺纖維化、肺癌等呼吸系統(tǒng)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屬肺腎陰虛者,脾氣不足者。

    肺結(jié)核:本方加減(名二冬瓊玉湯)輔助治療初期肺結(jié)核50例(治療組),對照組50例給予常規(guī)抗結(jié)核治療,以肺結(jié)核癥狀、肺部病灶、痰菌檢查變化評價療效,以3個月為1個療程。結(jié)果:治療組癥狀改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痰菌轉(zhuǎn)陰28例,轉(zhuǎn)陰率56%,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3個月后,病灶吸收者45例,吸收率90%。(《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08年第9期)

    方解

    方一:本方重用生地黃,合以人參、茯苓、白蜜同補肺、脾、腎三臟,有金水相生、補土培金之妙。選用膏滋劑型,和緩治本,亦便于長期服用取效。全方藥性平和,善起沉瘵,珍賽瓊瑤,故有“瓊玉”之名。

    咯血量多者,應(yīng)先止血,血止后再用本方培本;脾虛濕盛,便溏者不宜服用;本方服用時間較長,凡服藥期間患外感或泄瀉者,應(yīng)暫停用藥。

    現(xiàn)代研究

    方一:本方對衰老動物的整體學習、記憶功能具有良好的調(diào)節(jié)作用,提高實驗動物下丘腦抗氧化能力,延緩體內(nèi)過氧化所造成的各種病理性損害,緩解大腦單胺類神經(jīng)遞質(zhì)的下降,糾正神經(jīng)遞質(zhì)代謝紊亂造成的損害。

    方歌

    瓊玉膏用生地黃,人參茯苓白蜜嘗,肺燥干咳虛勞證,金水相滋效力彰。

    摘錄方一:宋·《洪氏集驗方》引申鐵甕方;方二:明·《醫(yī)學正傳》引曜仙方;方三:明·《扶壽精方》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半夏(湯浸7次去滑)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瓤)1兩,木通1兩,桂心1兩,吳茱萸1分(湯浸7次,焙,炒)。制法上為散。功能主治胸痹,氣噎塞痛悶。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摘錄《普濟方》卷一......
  •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半夏瀉心湯處方半夏(湯洗七次.二錢),人參(去蘆)、甘草(炙)、干姜(炮)、黃芩,各一錢半。黃連(一錢)。功能主治治心下痞滿而不痛干嘔者。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五片,紅棗二枚,煎至一鐘,不拘時服。摘錄明·方賢......
  • 處方半夏6錢,黃連2錢,黃芩3錢,枳實3錢,生姜3錢。功能主治嘔甚而痞者。用法用量水8杯,煮取3杯,分3次服。虛者,復納入?yún)?、大棗。摘錄《溫病條辨》卷二......
  • 處方半夏1兩,黃連2錢,黃芩3錢,枳實2錢,杏仁3錢。功能主治陽明暑溫,脈滑數(shù),不食不饑不便,濁痰凝聚,心下痞者。用法用量水8杯,煮取3杯,分3次服。各家論述半夏、枳實開氣分之濕結(jié);黃連、黃芩開氣分之熱結(jié);杏仁開肺與大腸之氣痹。暑中熱甚,故......
  • 處方半夏曲1錢半(川制,另吃),枳實錢半(炒),白前2錢,旋覆花3錢(包),炒菔子6錢(杵,包),橘紅1錢,炙甘草5分,白茯苓3錢。功能主治泄瀉忽來忽止,或溏水粘涕,兼乎滯痛。摘錄《鎬京直指》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