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小草(去心)、黃連(去須)、升麻(去粗皮)、犀角屑、甘草(炙)、枳殼(去瓤.炒黃)、黃芩、大青(去根),各半兩;芒硝一兩,麥門冬(去心)三分。
上為細(xì)末。
治丈夫、婦人蘊(yùn)積邪熱,心胸?zé)?,咽干口燥,睡臥不安,或大、小腸不利,口舌生瘡,并皆治之。
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食后溫服。
麥門冬15克(去心)半夏15克(湯洗七遍去滑)陳橘皮22.5克(湯浸,去白、瓤,焙)白茯苓22.5克 甘草7.5克(炙微赤,銼)枇杷葉15克(拭去毛,炙微黃)人參22.5克(去蘆頭)
上藥搗篩為散。
益氣養(yǎng)陰,降逆止嘔。治反胃。氣陰兩虛,嘔噦吐食,煩熱。
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大棗3枚,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生地黃 生麥門冬9克 生姜3克 白藥 蒲黃各6克 白蜜66毫升
上藥搗細(xì)。
涼血滋陰。治防虛火旺所致的鼻衄。
以井水600毫升,煎至420毫升,分二次服。
《景岳全書》卷五十三"白藥"作"白芍藥"。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小草(去心)、黃連(去須)、升麻(去粗皮)、犀角屑、甘草(炙)、枳殼(去瓤.炒黃)、黃芩、大青(去根),各半兩;芒硝一兩,麥門冬(去心)三分。
炮制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治丈夫、婦人蘊(yùn)積邪熱,心胸?zé)?,咽干口燥,睡臥不安,或大、小腸不利,口舌生瘡,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食后溫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七:麥門冬散處方麥門冬15克(去心)半夏15克(湯洗七遍去滑)陳橘皮22.5克(湯浸,去白、瓤,焙)白茯苓22.5克 甘草7.5克(炙微赤,銼)枇杷葉15克(拭去毛,炙微黃)人參22.5克(去蘆頭)
制法上藥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益氣養(yǎng)陰,降逆止嘔。治反胃。氣陰兩虛,嘔噦吐食,煩熱。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大棗3枚,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七《仁齋直指》卷二十一:麥門冬散處方生地黃 生麥門冬9克 生姜3克 白藥 蒲黃各6克 白蜜66毫升
制法上藥搗細(xì)。
功能主治涼血滋陰。治防虛火旺所致的鼻衄。
用法用量以井水600毫升,煎至420毫升,分二次服。
備注《景岳全書》卷五十三"白藥"作"白芍藥"。
摘錄《仁齋直指》卷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