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濟(jì)坤丸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濟(jì)坤丸處方

    紫丹參30克 益智仁30克 木通30克 當(dāng)歸90克 桔梗30克 生地60克 龍膽草60克 遠(yuǎn)志(炙)15克 天冬60克 棗仁(炒)15克 麥門冬90克 草豆蔻15克 川楝子120克 烏藥24克 茯苓60克 白芍60克 于術(shù)24克 建神曲120克 阿膠(炒珠)15克 丹皮30克 青木香24克 藏紅花60克 枳殼(炒)30克 陳皮24克 熟地120克 香附(炙)12克 谷芽(炒)30克 延胡索(醋炙)90克青皮(炒)45克

    制法

    上藥共二十九味,研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朱砂為衣,蠟殼封固。

    功能主治

    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和胃安神。治婦女經(jīng)期不準(zhǔn),胸膈不舒,食欲不振,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

    每服1丸,日服二次,黃酒或溫開水送下。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全國(guó)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濟(jì)坤丸處方

    丹參1兩,丹皮1兩,當(dāng)歸3兩,生地2兩,熟地4兩,桔梗1兩,生白芍2兩,天冬2兩,麥冬2兩,延胡(醋制)2兩,木通1兩,紅花2兩,生阿膠5錢,炒棗仁5錢,遠(yuǎn)志肉(甘草水制)5錢,川楝子(酒蒸)4錢,陳皮8錢,烏藥8錢,炒稻芽1兩,澤蘭3兩,茯苓(去皮)2兩,蓮子(去心)4兩,膽草2兩,廣木香8錢,蟬蛻1兩,草蔻5錢,香附(醋制)4兩,枳殼(麩炒)1兩,生于術(shù)8錢,青皮(醋炒)1兩5錢,厚樸(姜制)2兩,炒益智仁1兩。

    制法

    上為細(xì)粉,煉蜜為丸,4錢重,每斤丸藥用朱砂面3錢上衣,蠟皮或蠟紙筒封固。

    功能主治

    調(diào)經(jīng)養(yǎng)血,健胃安神。主經(jīng)期不準(zhǔn),血色紫黑,崩漏帶下,腰酸腹疼,心跳不眠,心膈不舒,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

    每次服1丸,白開水送下。

    注意

    孕婦忌服。

    摘錄《全國(guó)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黃連、烏梅、炮姜、山楂、厚樸、芍藥、使君子肉、枳實(shí)、陳皮、川楝子。功能主治蛔蟲動(dòng),口吐清涎。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觀聚方要補(bǔ)》卷三引《幼科百效》......
  • 處方人參、白術(shù)、干姜、甘草、川椒、烏梅。功能主治理中安蛔。主摘錄《金匱翼》卷七......
  • 處方烏梅肉9克 黃連 蜀椒 藿香 檳榔各3克 胡粉 白礬各1.5克制法上藥為散。功能主治吐蛔。所吐蛔蟲,色赤成團(tuán)而活,屬熱者。用法用量每服9~12克,水煎如糊,空腹時(shí)服。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四......
  • 《回春》卷二:安蛔湯處方人參7分,白術(shù)1錢,茯苓1錢,干姜(炒黑)5分,烏梅2個(gè),花椒(去目)3分。制法上銼。功能主治傷寒吐蛔。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回春》卷二明·《萬(wàn)病回春》:安蛔湯出處安蛔湯,出自明·《萬(wàn)病回春》。本方又名“理中安蛔湯”......
  • 《回春》卷二:安蛔湯處方人參7分,白術(shù)1錢,茯苓1錢,干姜(炒黑)5分,烏梅2個(gè),花椒(去目)3分。制法上銼。功能主治傷寒吐蛔。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回春》卷二明·《萬(wàn)病回春》:安蛔湯出處安蛔湯,出自明·《萬(wàn)病回春》。本方又名“理中安蛔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