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姜附丸

    《朱氏集驗(yàn)方》卷三:姜附丸處方

    香附子1斤(大者,去毛皮,泔浸3宿,春夏1宿,濾出水,凈洗,入銀石器內(nèi)用井水煮,上有2寸分水方可,入大蒜20枚,去皮鋪在上,慢火煮,候蒜爛,以竹箸攪,以蒜汁干為度,濾出焙干用),神曲(炒黃)4兩,干姜(生)4兩,蓽茇2兩,丁皮2兩,胡椒2兩,縮砂仁2兩。

    制法

    上為末,泡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壯實(shí)脾胃,進(jìn)美飲食。主脾胃氣弱,飲食少,或心腹疼痛,或飲食難于克化。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任意湯使下,不以時(shí)候。

    摘錄《朱氏集驗(yàn)方》卷三方出《肘后》卷一,名見《外臺(tái)》卷七:姜附丸處方

    附子2兩(炮),干姜1兩。

    制法

    上為末,搗為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心肺傷動(dòng),冷痛。

    用法用量

    每服4丸,1日3次。

    注意

    忌豬肉,冷水。

    摘錄方出《肘后》卷一,名見《外臺(tái)》卷七《普濟(jì)方》卷二一二:姜附丸處方

    赤烏腳4兩,附子1兩,干姜1分。

    制法

    上為末,用醋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久赤白痢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以粥飲送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一二《楊氏家藏方》卷六:姜附丸處方

    附子3枚7錢重者(炮,去皮臍),白術(shù)4兩,干姜2兩(炮)。

    制法

    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逐寒祛濕,溫脾胃,止泄瀉。主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溫米飲送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六《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三:姜附丸處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干姜(炮)3分,烏頭(炮裂,去皮尖)1分,吳茱萸(湯浸1宿,焙干,炒)半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半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心中寒,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或心下結(jié)實(shí)。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空腹以酒送下,日3夜1;未效,稍加丸數(shù)。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三《圣濟(jì)總錄》卷二十六:姜附丸別名

    附子姜樸丸

    處方

    干姜(炮)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銼)1兩。

    制法

    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傷寒霍亂,嘔吐不止,手足厥逆。

    用法用量

    附子姜樸丸(《衛(wèi)生總微》卷七)。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二十六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鱉甲1枚(醋煮,銼),柴胡(去土凈稱,銼細(xì))2兩,青橘皮(去白稱)2兩,使君子(去殼)1兩,杏仁6兩(湯浸,去皮尖,生用)。制法上一處拌勻,用豬肚1枚,去脂膜,入前項(xiàng)藥在豬肚內(nèi),以針線縫合,用童便煮爛切碎,焙干,為細(xì)末,再用黃連末3兩、......
  • 別名萬靈丹(《濟(jì)陽綱目》卷一)。處方茅術(shù)240克 全蝎 石斛 明天麻 當(dāng)歸 甘草(炙)川芎 羌活 荊芥 防風(fēng) 麻黃 北細(xì)辛 川烏(湯泡,去皮)草烏(湯泡,去皮、尖)何首烏各30克 明雄黃18克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藥30克作4......
  • 《宣明論方》卷七:保安丸處方川大黃90克(新水浸一宿,蒸熟,切片,焙)干姜30克(炮)大附子15克(去皮、臍)鱉甲45克(好醋300毫升,炙令干)制法上為末,取三年米醋800毫升,先煎400毫升,然后和藥,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癥積。心腹......
  • 別名保安丸處方附子(炮)1兩,當(dāng)歸1兩,陳皮(去白)1兩,干姜(炮)1兩,蜀椒(去子)半兩,厚樸(去皮,以姜汁炙令香熟)半兩,吳茱萸半兩,舶上硫黃1分(另研至細(xì))。制法上為細(xì)末,硫黃末和勻,以米醋和作劑,分為兩團(tuán),別用白面半斤裹藥令勻,如燒......
  • 處方半夏半兩,天南星半兩,牽牛1兩,大黃半兩,黃柏1兩半,蛤粉1兩,巴豆4個(gè)(一方無巴豆有干姜)。制法上為末,水泛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補(bǔ)養(yǎng)氣血,宣行榮衛(wèi)。主久新諸嗽,或上逆涎喘,短氣痰鳴,咽干煩渴,大小便澀滯,肺痿勞劣,心腹痞滿急痛,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