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加味槐角丸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加味槐角丸處方

    槐角 生地 當(dāng)歸身 黃耆各60克 川芎 阿膠各15克 黃連 條芩 枳殼 秦艽 防風(fēng) 連翹 地榆 升麻各30克 白芷15克

    制法

    上藥為末,煉蜜丸,或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痔漏及腸風(fēng)下血。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加至100丸,空腹時(shí)用溫酒或米湯送下。

    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保嬰撮要》卷十四:加味槐角丸處方

    槐角(炒)、枳殼(麩炒)、當(dāng)歸、黃芩、皂角仁(炒)、猬皮(炙)、秦艽、白芷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痔瘡腫痛或下血。

    用法用量

    每服1-2錢,水煎服;或蜜為丸服。

    摘錄《保嬰撮要》卷十四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半夏(湯去滑)3分,干葛3分,細(xì)辛3分,白術(shù)3分,茯苓3分,桂心(不見火)3分,防風(fēng)3分,干姜(炮)3分,黃芩3分,小草3分,甘草(炙)3分,柴胡3分,麥門冬(去心)3分。制法上銼散。功能主治足少陽(yáng)經(jīng)為風(fēng)寒暑濕流注,發(fā)熱,腰脅痛,頭疼,......
  • 處方半夏、干葛、細(xì)辛、白術(shù)、茯苓、桂、柴胡、麥冬。功能主治腳氣,邪中少陽(yáng),口苦脅痛,面垢,體無(wú)膏澤,頭目頷銳痛。摘錄《脈因證治》卷下......
  • 《金匱要略》卷中:半夏干姜散處方半夏 干姜各等分制法上二味,研為粗末。功能主治溫胃止嘔。主胃中有寒,干嘔吐逆,吐涎沫。用法用量每次3克,用漿水300毫升,煎取210毫升,頓服之。備注本方證屬胃中有寒,津液凝為痰涎,隨胃氣上逆,因而干嘔、吐涎......
  • 《張氏醫(yī)通》卷五:半夏干姜湯處方半夏、甘草、干姜各等分。制法上為散。功能主治干嘔,吐涎沫。用法用量每取方寸匕,漿水煎服。摘錄《張氏醫(yī)通》卷五《疝氣證治論》:半夏干姜湯處方干姜、桂枝、半夏、蒼術(shù)、生姜各等分。功能主治心胃痛不可忍。用法用量水煎......
  • 別名安中散處方半夏2兩(湯浸洗7次,切片,焙干),厚樸4兩(姜制),陳皮6兩(去瓤,焙干),甘草2兩(炙焦黃),蒼術(shù)6兩(米泔浸一伏時(shí),去皮,切,焙干)。制法上銼,慢火炒焦,為粗散。功能主治胃虛,寒熱百病,脾寒痰盛,不思飲食。用法用量每服3......